摘要:近几年来,很多城市由于住户门槛过高导致其人才损失严重,因此不少地方都相应的放宽了落户政策,取消了落户限制。这些措施促使着更多的人来到大城市打工,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加大,这也就为单位职工建设住房提供了新的挑战。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住房,使得其能够合理有效的保障单位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安全质量,是当前我们甲方建设单位所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对此,本文就如何在新落户政策背景下进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做出探讨。
关键词:落户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
引言:在多地相继放宽落户政策、人才相继向大城市涌动这一背景下,如何适应潮流、对住房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质量管理、建设规划、场地布局以及人员分配等等是当前甲方建设工作任务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住房质量得到保障,职工人员才会更快的安家落户,才能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后的工作中,从而为单位创造更高的收益。所以合理有效的建设保障性住房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每一个甲方建筑工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一、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1.对于职工的意义
建造保障性住房有利于职工在初来乍到的陌生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家,有利于其幸福感的提升。而且有了单位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职工以后上班下班会更加便利,从而避免了由于地方交通拥挤所导致的上下班迟到问题,有利于其更加安心地工作。
2.对于用人单位的意义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为职工建造保障性住房一方面有利于其上下班,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职工迟到所造成的公司财务方面损失以及公司内部人员矛盾激化等问题,有利于公司的稳定以及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为职工人员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利于将单位与职工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职工对于单位的归属感,从而大大的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这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3.对于国家政策响应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积极鼓励加大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入、建设保障性住房。因为这样做有利于社会安定以及国家和谐的发展。因此单位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其建设打造保障性住房,不仅仅体现的是公司对于员工的深切关怀,更是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一种体现。
二、目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1)施工前的质量管理问题
建设规划出现问题。由于建设住房所面向的是单位职工群体,因此在住房建设中合理的考虑到单位职工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保障性住房建筑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往往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提及,这属于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规划中对于职工本身经济条件的忽略往往会导致即使住房建设完成,职工也不一定能住的起的情况,白白的做无用功;并且这种行为还会导致员工对单位产生更多的不满,从而大大的影响单位的信誉。
住房设计管理出现问题。目前流行的住房设计理念是“环保可持续”,因为这样的住房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其更符合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因此在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中加入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点却经常由于设计难度太大或者设计与实际不符而被忽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住房会导致住房生态一步步恶化,从而影响单位职工的居住体验。
(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良好合作平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二者具有平等的关系,当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矛盾时二者才能更加平心静气的进行讨论,并且一同探讨解决措施;只有二者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住房建设过程中房子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但现实情况却远远不如理论这么理想,二者经常会因为在住房施工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做出争论。
这是不可取的,需要及时改善。
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在住房建设过程中,选择高质量、成本低的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用高质量的材质才能建造出更加稳固、安全系数更高的房子;而且选择高质低价的材料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公司财务支出。但是在现实的住房建设过程中,选材往往是个难题。因为质高价少的材料往往是一票难求的,而且质量高的材料往往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一旦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很容易导致住房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根据市场规律提前买到数量多且质量有保障的材质是至关重要的,质量不一定要最好,但最起码要有保障。
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吃喝住行问题。工人是建筑过程中的最基本成员,同时也是建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因此,合理的保障建设期间工人的衣食住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人只有在得到了合理的休息以及良好的用餐体验后才会对住房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建设住房的过程也会更加快速、高质量且有保障的完成。所以对于工人衣食住行的合理安排很重要。但是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工人的衣食住行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居住场所质量参差不齐、工人无地可住以及饭菜难吃不合胃口等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大大影响工人的工作状态,从而极其严重的阻碍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正常开展。
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倘若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那么整个施工过程无异于一盘散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将建筑工人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分工,再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组长,组长负责向上级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工作进度,上级再向总负责人汇报进展。这样一来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分工明确,建设过程也就有利于更加井然有序的进行。但遗憾的是,现实的建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工人们不知道向谁汇报问题、现场秩序紊乱以及总负责人无法分身照顾全部等等。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对于材料的选择以及工人的衣食住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财务管理不仅有益于材料的选择以及选材的质量,而且更有利于为工人创造极佳的工作体验。但是在现实的建筑工程中,财务管理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使用效率不足以及财务核算不够精确等等。资金使用效率不足会给施工单位凭空制造许多额外的支出费用,增加财政预算,从而大大的拖累了单位事业的发展;而财务核算不够精准会给选材工作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选材的质量以及工人的工作体验。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不够完善。由于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极其庞大繁复的工程,所以其在建造过程中也就很难确保不出现任何意外。所以当意外出现时建筑单位能够快速及时的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旦当建筑物崩塌、施工工具倒塌等严重结果发生时,整个建筑工队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话,这对于整个建筑过程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比较好的后果就是只是建筑的倒塌、材料的浪费以及建筑工期的延长;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会出现工人的死亡等等。因此完善建筑过程中的危险防范措施就很有必要。但比较遗憾的是,在现实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缺乏必要的危险应对措施,这也就为整个建造过程添加了更多的风险。
3.施工过程后出现的问题
质量检验不到位。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对于其质量的检验过程可以说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一旦质量检验的不够详细、或者没有检验出存在的纰漏,那么住房的很多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单位职工的住房安全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一旦由于住房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其对于整个建设团队、整个单位的损失都是无比巨大的。往好处想可能仅仅只是损失了一部分资金而已,往坏处想这可是信誉信任方面的严重缺失啊,这一点才是最为致命的,因为一旦建筑单位的信誉得不到保障,那么其日后的合作与发展甚至是股市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极其严重的限制了其发展进程。故质量的检验工作非常重要,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但比较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建筑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检验不到位、检验不够细致、检验结果不够精确的情况,这也就为日后建筑的安全问题凭空增添了许多隐患。
三、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改善措施
1.完善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建筑工程未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单位在指定建筑规划时一定要将单位职工人员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文化背景考虑在内,着重思考如何建造出一个适合于单位职工的家。另外在规划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实际因素考虑在内,例如选择的场地距离单位远近以及场地大小和施工布局等等。只有建筑规划合理切实的从职工人员本身的利益出发建造工队才能为职工人员建造更好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