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P95大修列车同步更换电容枕施工工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13期   作者:彭小飞
[导读] 本文对P95大修列车换枕施工中电容枕同步更换工法进行探讨,通过对工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之前作业中存在的缺陷,改进完善,更好的解决大修列车换枕作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摘要:本文对P95大修列车换枕施工中电容枕同步更换工法进行探讨,通过对工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之前作业中存在的缺陷,改进完善,更好的解决大修列车换枕作业中存在的施工安全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关键词:大修列车;换枕;电容枕
        近年来铁路发展迅速,为了满足高速、重载、安全运输要求,加强线路运输维修作业水平,2002年上海局引进了全路首列P95大修列车,通过多年的探索总结,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大修列车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我局大修列车主要进行无缝线路地段换枕作业,然而在电容枕更换上采用的却是原始的人工抬入方式进行。由于人工作业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影响换枕整体施工进度,因此采用大修列车同步更换电容枕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1大修列车施工概况
        1.1 施工进度安排
        目前,我局大修列车主要进行无缝线路地段换枕施工,年计划任务安排70~80km,在经过长期摸索,不断优化基础下,在单日封锁210min中,大修列车平均单日换枕进度约500m。
         1.2人工更换电容枕作业流程
        大修列车编组:J1+N15+10901+N2+10769+10552+10654+10542(注:J为机车,N为轨枕平板,10901为P95大修列车,10769为配砟车,10552为捣固车,10654为稳定车,10542为备用捣固车)
        (1)封锁前
大修列车由宿营驻地运行至施工地点邻近车站等待封锁施工。
        (2)封锁中
        大修列车由车站进入封锁区间,运行至当日换枕地段并分解为J1+N2、N13+10901+N2、10769、10552、10654、10542等部分。
        其中J1+N2为列车机头联挂一电容枕平板运行至下一日换枕地段,采用边走边卸的作业方式将新电容枕预卸到路肩一侧的旧电容枕位置;N13+10901+N2为P95大修列车换枕作业编组,为确保新电容枕能够放入道床中,换枕作业时空出电容枕位置,采用人工拉入方式将新电容枕归位。(如图1)
       
                  图1:人工换电容枕作业
        1.3人工更换电容枕作业存在的问题
        (1)特殊条件下施工风险大
        遇特殊地段(如站内、桥梁、隧道等)施工时,预卸电容枕容易造成线路设备及电容枕损坏。
        (2)不利于节约人工
        预卸电容枕、石砟处理及更换工作需安排作业人员较多(按平均6人/日,按全年180个天窗,共用工1080个),人工利用率低。
        (3)施工质量和人机联控难把控
        抽换电容枕前,需人工提前对道床边坡石碴进行预扒处理,影响线路验收质量,易造成轨面不平顺。
        预卸电容枕时,在恶劣天气、夜间施工、线路复杂地段等情况下,人机联控难度大。
        (4)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人工换电容枕占用封锁时间长、效率低,更换电容枕速度影响后续施工进度。
        2、P95大修列车同步更换电容枕施工工法分析
        大修列车作为机械化集成较高的施工车辆,施工效率主要体现在当日封锁时间内换枕里程,为确保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机械化运用水平,优化施工组织,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决定使用大修列车同步更换电容枕作业。
        2.1现场调查
        换枕车间组织技术人员利用线路封锁时间对电容枕提前调查,确定每根电容枕具体位置,并统计汇总。确保开工前电容枕位置调查准确,避免因调查错误导致装枕计划出现偏差,影响整体施工进度。
        2.2计算电容枕调查表
        根据前期线路调查得到的各电容枕具体里程,通过计算(1667根/公里),得出每根电容枕在总轨枕数量中的位置(根据《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要求,各轨枕间距保持在30mm以内),以每辆轨枕平板28根4层计算,确定每根电容枕在各平板中的确切位置。为确保轨枕装车计划编制准确,加强复核,实行编审分离的原则。
        2.3编制电容枕装车计划
        依据前期算出的各电容枕在每一平板中的具体位置,以画图方式体现出来(以京九线为例)。
        装车方向:电容枕装车根数以阜阳方向(九龙岗基地为淮南方向)为起点的根数(如第2车第4层第12根电,是从阜阳方向数过来第12根)。
        装车的电容枕两端用反光红色油漆标记,电容枕前面第20根(按黄色标注位置)两端用反光黄色油漆标记,便于施工时对位调整间距。
        车辆运行方向:严格按照装车及到达方向要求,在九龙岗基地的合肥方向到达阜南站时必须在淮滨方向,确保施工方向正确。(如图2)
       
       
       
       
       
                                      


图2:编制电容枕装车计划
        为避免因误差累计导致电容枕逐渐偏移,在换枕前,技术人员提前对线路上原电容枕及前方20孔轨枕做出标记,利用无线通讯设备及时与大机操作人员联系并及时修正,确保每根电容枕位置正确。
        3、取得的效果
        根据在陇海线、沪昆线、萧甬线、京九线等4个大修换枕完成情况,电容枕更换过程中,未出现因电容枕装车错误及定位偏差导致大列施工进度受到影响,电容枕更换合格率达到100%。
        采用大修列车同步更换电容枕的位置偏差最大不超过0.3m,小于集团公司方案评审会议中电务部分电容枕位置偏差不大于0.5m的位置要求。
        效果一:节省劳力组织
        按日换枕进度500m范围内有7根电容枕、每日安排6人进行人工抽换电容、全年180个封锁天窗计算,共节省人工1080人工,节省了劳动力组织。
        效果二:充分利用封锁天窗
        按每日换枕500米,每日大约预卸7根电容枕计算,卸1根电容枕3分钟计算,每日为供电部门进行接触网预调多预留出20分钟作业时间。
        效果三:提高安全系数
        在隧道、桥上等有限空间地段,避免了预卸电容枕对线路设备及电容枕可能造成损害,采用机械更换更加安全。
        4、结束语
        通过加强对作业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大列机组日常设备检查与保养,摸索换枕作业技术要求、严格轨枕装车计划,做好施工现场盯控管理,通过不断总结优化工艺流程与组织,达到了预期效果。该工法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现场换枕人员数量,提升机械化利用率,节省天窗作业时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修施工质量,降低设备管理单位后期线路养护成本,下一步,将在施工管理和实践中继续进行探索研究,为工务大修科学化管理而努力!
       
作者简介:彭小飞(1991-03),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徐州市,当前职务:技术员,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铁道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