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制组织的安全文化模型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郭庆光
[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民航业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民航业也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安全又是民航发展中永恒的课题,其中空中交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国的民航可用空域相比航班量而言是缺少的,这就导致对空管工作要求更高。安全文化模型的建立对空管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组织的安全文化角度出发,阐述了安全文化对组织的重要意义,并对有关企业的组织安全文化模型、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安全文化评估模型进行研究。其中对空管组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对X省空管分局的安全文化使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专家评估结果整合计算,得出组织安全文化水平。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模型;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安全文化评估模型
1 引言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随一切的生产和活动而产生的。然而,人类第一次强烈的意识到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并开始发展安全文化已经到了20世纪。在1991年编撰的“75-INSAG-4”审查报告中[1],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在这个新的安全文化时代里,安全文化教育系统也逐渐形成。。目前我国的民航安全水平虽然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的组织安全文化体系,培养成熟的组织安全文化氛围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我国空管行业的安全水平。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998年英国的Cox S.Flin R就将安全文化评价层面分为安全承诺、安全培训、安全作业行为和管理行为四个方面,并广泛应用于英国的制造业企业中。1999年英国的Clarke.S在铁路运输行业运行的基础上,收集大量数据整合分析后提出六点指标构成的模型,其中包括:现场风险管理、管理行为、安全管理制度等。2001年英国研究者Ronny Lardner在对石油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安全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由10个指标组成的安全文化体系,其中包括:安全承诺、安全目标、安全培训等。2008年挪威学者J.E.Tharaldsen,E.Olsen和T.rundmo将安全文化分为了多个维度来评价:安全承诺、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行业行为等,此评价模型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得到了管理者的提倡。
        Marina J?rvis,Piia Tint认为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解释或预测与安全相关的复杂模型结果,如安全行为、安全合规或意外事故。安全文化可能有助于解释“人为因素”与组织安全问题和绩效相关,这些过程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分析中研究。同时安全文化包含三个相互作用的因素:风险控制、态度和行为,以及其有效的发展。取决于雇主、雇员和职业健康之间的良好合作和沟通[2]。
        Geller在安全文化方面提出了三因素模型:人、行为和环境,但是模型较为模糊有些方面有缺陷,第一个缺陷在于三因素模型没有特定的适用的产业组织,第二个缺陷在于不确定的先决条件对模型的成功运用的影响第三个缺陷在于各部分之间关系含糊不清,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优先级别。Schein提出了新的安全模型在1992年,新模型为三层次模型(three-layered cultural mode),三层次模型包含了外在表象(artifacts)、共同的价值观(espoused values)、核心基本假设(core underlying assumptions),但是此模型同样存在缺陷,模型层次划分不清楚,没有直观的解释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缺少操作性[3]。Cooper 的交互式安全文化三要素模型,包含主观的内在心理因子、可观察的安全相关行为和客观环境特征[4]。此模型把安全文化定量化为相关的各个部分,为独立地或综合地测量和分析安全文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框架[5]。为了不忽视安全文化创新和其中的个性化发展、更完善安全文化评价机制、在SMS体系下拥有更加良好的安全文化研究和实践,不能把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混为一谈,不要将安全文化建设与开展文化类型活动相提并论[6]。
        国内毛海峰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将复杂的企业安全文化划分为6个基本维度和1个辅助维度;其中,基本维度包括体系要素维度、体系运行系统维度、安全文化载体维度、安全文化发展维度、企业安全管控维度和企业安全管理专业维度,各基本维度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企业安全文化的完整模式[7]。于广涛提出安全文化的“三因子”模型,将企业中的安全行为分为三类:管理层的行为、员工的行为以及企业的两个主体之间能否在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的行为[8]。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安全文化结构模型是四层次模型,即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及安全物态文化[9]。
3空管组织安全文化模型
        3.1空管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
        近十余年来,我国各级空管部门加强了空管组织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空管单位基本形成了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文化体系。但是,由于整体发展仍处于未成熟阶段,在组织安全文化体系的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缺陷。本文根据我国空管运行特点,建立符合我国空管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
        此模型以Hudson提出的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为基础,分为五个阶段:
        (1)归责阶段:空管部门产生运行事故症候或者发生运行事故,首先将事件发生的责任落在当班管制员身上。认为运行事件一定与一线当班管制员的操作失误有关。
        (2)反思阶段:空管组织的管理部门通过事件进行反思,将反思重点放在空管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上,而不是对组织本身进行过度的处理。
        (3)计算阶段:由空管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其中主要包含安全相关问题,也包括管制员的培训记录、报告内容和晋升惩处情况等。由监管部门管理人员统一记录和管理。
        (4)主动阶段:空管部门管理者根据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主动对管制员进行管理与关怀。将组织的安全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观通过主动管理方式在组织和一线管制员中不断加深。
        (5)提高阶段:一方面通过不断总结管制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和向其他管制单位参观学习,持续提高本空管部门的安全文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一线管制员的组织归属感,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为组织的安全建设尽到自己的贡献。
        3.2丹麦空管航空安全报告文化
        2001年,丹麦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法律,要求建立一个强制性的、严格非惩罚性的、严格保密的航空事故报告系统。这个报告系统的一个特殊和可能不寻常的特点是,不仅雇员(通常是空中交通管制员和飞行员)确保严格免于处罚和被披露,而且任何违反保密保证的行为都将受到惩罚。为了确保安全,管理部门有时可能需要采取行动(再培训、限制工作岗位的数量、取消证书等)。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管制员能达到他的职责所需的能力水平,或者直接解职,使其能够更容易接受自己不适合继续就职的现实[10].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基本原则。研究空中交通管制领域的所有相应层次是同一项目中太大的目标。因此,安全文化研究的重点是管理和操作工作的水平[11]。
        3.3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安全管理模式
        自2008年以来,美国的空中交通管制员一直在一个非惩罚性事件报告系统下工作。不是通过举报错误来惩罚美国联邦航空局雇员,而是保护他们免受惩罚。作为FAA安全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将完全采用非惩罚性报告系统,以产生可能暴露出更大危险的信息的作用。它改变了长期以来的FAA命名法。从现在开始,“操作错误”(例如,当空中交通管制员将两架飞机靠得太近时)将被称为“操作事件”。事件报告会在未来随着所有其他报告系统的增长而增加,但是空管运行风险会下降。
        在非惩罚性报告系统运行后,管制员自愿报告系统提供的数据是传统报告系统的近10倍。这也导致了FAA颁布了数十项纠正措施,使美国的航空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2]。
4空管组织安全文化评估模型的构建
        根据影响空管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指标设计原则,将该指标体系按层次分为总体层、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包括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筛选得到了空管安全评估的24个指标[13](如图1)。
        图1 空管安全文化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美国运筹学家Saaty 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14]。通过构建层次模型,将影响决策多重因素根据其相互影响以及所属的关系,系统分为目的层、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三层,再通过各层元素之间的两两比较利用9 级标度法将各级指标进行量化后,构造出判断矩阵并对其权重进行赋值,最后用一致性检验的方法来判断决策的可行性。
        为了使空管安全文化评估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更加科学合理,采用请普通管制员座谈和经验丰富的领导座谈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根据利用9级标度法,请5位普通管制员和5位领导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通过整理归纳,得到判断矩阵(见表1)。
        表1判断矩阵标度定义表
?
5应用分析
        以X 省空管分局为例,由10名空管安全文化专家对X 省空管分局的安全文化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估,结果如表2。
表2 各指标评估结果

        首先根据各指标的隶属度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1、R2、R3、R4,结合二级指标的单排序权重Q1、Q2、Q3、Q4,计算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的模糊评价向量B1、B2、B3、B4。
        然后结合一级指标的权重集Q,计算出X省空管分局的安全文化模糊评估向量B:
        B(Q·R((0.6103 0.2894 0.0985 0.0339)
        根据模糊评价方法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X省空管分局的安全文化在优秀等级占比最大,为61.03%,因此判断X省空管分局的安全文化评估结果为优秀。
6结束语
        从有关企业的安全文化模型和欧美空管的组织安全文化等方面对空中交通管制组织安全文化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且研究了组织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并建立空管组织安全文化成熟度模型。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组织文化中的缺陷,敢于改革,打破传统中陈旧的部分,这对我国的空管组织安全文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同时建立了空管组织安全文化评估模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空管安全文化评估指标体系,将空管组织安全文化相对抽象的概念进行相对量化的评估分析。以X省空管分局为例,对其安全文化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角度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其组织安全文化水平为优秀等级。
        空管组织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空管组织的安全文化体系,对我国空管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庆国.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2]Marina J?rvis,Piia Tint. The formation of a good safety culture at enterprise[J]. Taylor & Francis Group,2011,10(2).
[3]王祥尧.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4]Cooper M D.Towards a model of safety culture[J].Safety Science,2006(2):111-136.
[5]戈明亮.安全文化结构模型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6):223-224.
[6]李惠.浅析空管安全文化建设[J].民航管理,2015(08):12-14.
[7]毛海峰,郭晓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多维结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12):3-8.
[8]于广涛,李永娟.安全氛围三心一模型的构建与检验,[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9):28-36.
[9]李志宪,杨漫红.安全文化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模式[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14-16.
[10]Norbjerg P . The creation of an aviation safety reporting culture in Danish air traffic control[J].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2003, 31(9):2674-2678.
[11]?sa Ek, Roland Akselsson, Marcus Arvidsson,等. Safety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air traffic control[J]. proceedings urisa, 2003.
[12]Rob Lovitt FAA promotes 'safety culture' to foster safer skies[R] MSN.com 2012-03-15
[13]徐佳璐.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评估[D].浙江工业大学,2012.
[14]TL Saa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 MeGraw-Hill,1980.
【作者简介】:郭庆光(1979年06月),男,汉族,籍贯辽宁营口,助理工程师,工学学士,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航空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