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水运工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通过分析水运工程的特点,从重要工序的施工要点来阐述水运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相关技术。并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保障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运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各个类型的建筑工程不断增加,而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利水运工程施工往往是会存在一些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所导致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水利水运工程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出现使用问题,为水利水运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因此,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将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环节,在从组织机构方面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还应该着重加强对施工前期、施工过程中的监管,而技术环节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提高监理工作的有效性,为工程施工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1 水利水运工程概述
1.1 水利水运工程概念
若是从属性上进行分析,则该项工程内容可以被划入国家基础建设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的该项工程也关系到了我国现如今的经济发展。就现如今工程开展现状来看,不管是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还是与资源工程的相互交融,都已经朝着一个较好的方向发展[1]。由于这一工程自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拥有众多奇特地貌,这些都无异于是为工程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同时也牵扯到了水质、水量、地理等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这些综合条件的作用下,目前我国在实施这一工程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采用一些先进技术,来深入进行调查、施工等等多个环节,及时获取与施工相关的必要信息,为施工提供数据参考
1.2 水利水运工程的主要特点
与陆地上的一些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存在明显不同,水利水运工程所承担的任务较为重大,一方面水利工程本身就具有需蓄水功能、排水功能等等,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而水运则是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效果可以充分发挥,来提供充足的运输能力,二者之间从关系上来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法相互脱离单独存在[2]。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是将二者进行统一,然后再进行统一建设,例如三峡水利工程,就融合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根据其自身行业特性,以及自身的特殊性来进行分析,水利水运工程子自身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较强的承压、抗冻能力。由于该项工程本身就是为了蓄水、排水等等而存在的,在建设完成以后通常都是需要面对较大的水压力,而且温度也会受到地域、季节等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因此承压、抗冻能力是必须的。第二,安全性、稳固、抗拉抗坑的特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使用周期相对较长,且一旦正式投入到使用过程中,就成为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直接因素,因此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自身得到安全性、稳固性等等,从而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保证周围人的生命安全。第三,施工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由于水利水运工程属于较为精密的一项工程内容,其整个施工势必要保证其后续的使用安全,因此在技术要求方面相对较高[3]。第四,复杂性特征。水利水运工程存在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要保证水利工程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高其自身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维系水利水运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要保证水运畅通,然而受到地理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获取数据、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监管等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地理地形更是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
2 水利水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管理组织
在施工单位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实现技术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保障,期间这一组织不光是要为监理、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提供直接参考依据,同时还肩负着布置任务,对监理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约束的重要使命。因此,一个完善的管理组织,对于加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就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工作、任务分配等等,管理组织显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2.2 排水问题严重
由于水利水运工程的地基相对较低,而在受到该项工程自身特点,以及气候、地理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利水运工程的排水问题,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工程问题。通常情况下,在遇到降水量较大的情况,水利水运工程可能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又或者是出现围堰漏水、渗水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而水利水电工程又是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针对这一方面的相关问题,应被视作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来加以监管,保证地基自身的排水通畅,保证水利水运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4]
2.3 地基问题
由于水利水运工程所兴建的位置,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地质,例如沿海位置、软土地等等,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地理问题一直都是水利水运工程施工的重点内容。若是地基施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所有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大面积渗水现象
在水利水运施工的过程中,大面积渗水情况的出现也是一项常见的施工问题,如变形渗水、施工裂缝渗水等等,渗水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原材料质量问题。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缺乏对施工材料的进场检查以及科学管理,导致材料质量在使用前、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质变,进而影响到后续工程质量。第二,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当而引起的。由于混凝土配合比、运输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等等问题,导致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这一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工程裂缝,或者是变形所导致渗水情况,不利于后续的各项管理工作 3 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
3.1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落实,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起一个具体有完善规章制度的管理组织管理机构,为质量管理提供最为直接的参考。首先,是应该针对组织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及有关技术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且明确的规定,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其中,需要明确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然后以此作为主要依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严格执行各个工作程序。其次,组织管理结构还应该具备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严密监督,一旦出现工作失误,应及时予以解决。最后,可以采取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的身上,在出现技术问题、施工质量问题以后可以按照规定以及责任划分,来追究具体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出现事后责任推诿、无法确定责任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赏罚制度,对于工作中未按照规章制度完成各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应予以不同程度的惩罚,而对于为施工建设提供较大帮助与助力的工作人员予以一定奖励,从而调动各个级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2 加强对施工的管理
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应该是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监理人员需要对进场材料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材料可以得到拓展保管,避免出现材料质量问题,同时也需要对于是提供现场的各项陈设进行归纳,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第二,则是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为了避免出现机械故障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管理人员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同时还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紧急预案,以预防出现突发事件,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充足保障
结语
水运工程施工需在掌握传统工艺及设备的基础上,积极了解国内外的新工艺及新设备,更需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及互联网通讯工具等前沿科技来创新发展水运工程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阮云龙.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的施工要点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199.
[2] 吴文斌.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的施工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8(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