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我国的公路里程越来越多,人们对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技术都有了更多的关注,在公路修建过程之中,保障公路的质量,提高修建的水平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重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施工中所面临的各种难点问题以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难点
引言
在我国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公路施工路面的主要材料是沥青混凝土,相较于其他施工材料,沥青混凝土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和价格优势,因而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沥青混凝土应用于公路工程施工之时,需要引进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以此提高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效果,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工程阶段进行把控,同时注意对影响技术应用的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提高公路质量,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
1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重点
为了让公路建设工程开展变得更加方便及顺利,需要对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以及部分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重视,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中的这些关键点不出现质量隐患,从而解决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重点问题,首先就是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之前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种设备进行严密的管理以及检查,保障施工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设备在正式施工的时候能够正常运作,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的频率,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其次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例要合理。首先需要对当地的路面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沥青材料进行详细的进行数据分析,这需要相关人员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够使用科学合理的配合比来进行调配。在新配沥青混凝土投入使用之前,要事先进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性能试验,检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这样才能够保证沥青混凝土符合工程要求,以便于进行后期的大批量生产。最后就是在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方面,需要注重沥青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在使用之前需要对这些材料的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测,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杜绝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在搅拌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保温的处理,将混合料的产品进行适当的保温存储。
2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难点的解决措施
2.1施工准备工作
①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公路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要对施工的路线进行有效的路线设计,并对路面以及路基设计出完善的图纸方便施工,让整个施工的过程更加清晰明了,从而能够提高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发现图纸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提出合理的建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避免延误工期,影响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②配合比设计,在公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中,配合比设计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施工人员要在保证拌和机稳定并且样本质量合格的情况下,结合马歇尔试验及抽提试验等,将试验的结果与生产配合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与设计的指标达到完全一致的要求之后,才能进行合理施工。
2.2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
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均匀性及色泽的一致性,需要尽量选择自动化拌和机,在保障拌和均匀性的同时提高拌和效率。在混合料拌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公路路面沥青混凝土的施工现状进行记录,并且对施工现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设备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具备时间控制功能的拌和设备,并且完成加热处理之后,需要对拌和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二次检查。除了拌和处理之外,在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途中,运输车底板部分需要保持干净、整洁,尽量选择具有自卸功能的车辆。此外,在车辆行驶之前,工作人员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遮盖,避免混合料受到粉尘污染或者雨水污染。为了避免混合料和金属底板出现粘合状况,需要在金属底板涂抹润滑剂。在拌和机卸料的过程中,可以让运输汽车进后中移动卸料,使得混合料能够均匀输送至车辆中,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在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对车辆轮胎的整洁度进行检查,如果车辆轮胎表面存在污染物,则需要对其进行冲洗,确保车辆整洁,避免污染路基。
2.3沥青混凝土摊铺
在沥青混凝土的摊铺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在进行摊铺作业之前,要做好最基本的清洁工作,再进行乳化沥青的喷洒。在进行摊铺的过程中要确保摊铺施工的连续性,保证一次成型,让路面更加平整美观,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综合的考虑,对施工的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同时使用二台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保证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有效提高。在摊铺机进行作业之前,要将摊铺机进行预热,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根据试验段摊铺数据进行摊铺。在摊铺的环节,摊铺工作要始终的配合摊铺机使用螺旋送料器,为两侧匀速的提供材料,保证摊铺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提高工作的效率。
2.4碾压处理
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碾压,使其各方面的性能达到施工标准,形成稳定的路面结构层次。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控制是重中之重。碾压通常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环节,不同环节所应用的压路机型号、碾压次数、碾压参数等均存在差异性,需要施工单位结合试验段碾压工艺进行科学设置。为了获得最佳压实度,施工人员要对施工路段的情况进行调查,有准备地进行碾压。在初压阶段,采用两台双钢轮压路机碾压2遍,碾压温度应保持在135℃以上,碾压速度保持在2-3km/h。复压的碾压次数控制在2-3遍,碾压温度应控制度控制在90℃以上,速度控制范围与复压相同。
2.5接缝处理环节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接缝处理工作,如果接缝处理环节出现问题,会导致路面出现较多的表面斜纹,甚至导致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状况。在摊铺机开出10m距离之后,方可开展碾压施工的相应操作。在混合料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裁接的方式对齐处理。
在接缝处理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对路面平整度的检测工作,对于端部厚度不足的部分,使工作缝成直角连接,并且制成直缝,当采用切割机制作平接缝时,宜在铺设当天混合料冷却但尚未结硬时进行,切割时不得损伤下层路面,切割时留下的泥水必须冲洗干净,待干燥后涂刷粘层油,从而提高混合料的粘结度。铺筑新混合料接头应使接头接茬软化,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
2.6优化路面开裂的现象,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
沥青路面开裂是世界各国沥青路面使用中均会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无论是冰冻地区,还是非冰冻地区,只是各自的裂缝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而论,裂缝可分为两大类 ,即荷载型裂缝 和非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 ,即主要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疲劳裂缝 。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合理 、施工质量良好的条件下 ,单纯由荷载作用引起面层开裂的可能性不大。非荷载型裂缝 ,主要为温度型裂缝 。沥青路面温缩型开裂包括低温收缩开裂与温度疲劳开裂 ,均体 现为张开型开裂方式。对于沥青路面基层存在裂缝情形,按沥青面层裂缝开裂部位,又可以分为反射裂缝与对应裂缝。由于环境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 ,沥青路面初期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常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半刚性基层自身干缩和温缩应变胀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半刚性基层自身的极限抗拉强度 ,使其从强度薄弱处产生断裂 。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已有的裂缝逐渐向上扩展到路表,横向裂缝不断增加,缝宽不断增大,横向裂缝再不断附生纵向裂缝 ,最终形成大小不等独立板块 。在表面水的作用 下,致使裂缝附近基层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 ,产生 冲刷 、唧浆和沉陷等现象 ,最终导致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使道路结构逐渐丧失承载能力。如何认识沥青路面开裂机理、阻止或延缓裂缝的发展 ,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是工程上的难题。为防止路面开裂现象的产生,在公路修建初期进行沥青混凝土沥青配合比是,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选,将配合比等材料进行良好的优化调配,如果这些材料所配置的比例不符合规范,那么就也会造成道路修建完成之后,道路所能够承受的压力较小,从而进一步的导致路面出现龟裂的现象。为了防止路面龟裂的问题产生,将道路的使用时间变得更长,那么施工单位在进行道路建造的时候,就需要关注每一小细节,特别是沥青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在进行比例调配的时候,要经过细致的管理以及严格的试验,这样才能够让调配出来的沥青混凝土能够符合要求,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
3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1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所使用的材料种类多,质量标准各异,任何一项质量不达标都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对施工材料质量的审查必须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从前期采购阶段到搅拌阶段,再到施工阶段都需要关注材料质量。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所有采用的材料都必须符合规范质量要求,并根据路面上下面层的宽度、厚度和密度对沥青混合料的用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原材料的数量。对于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类材料,一定要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保管措施,避免外部不利因素损害材料性能质量。此外,对沥青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包括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附性、压碎值、颗粒级配等。
3.2基层表面清理与检验
保证基层的清洁是做好基层的第一步,在进行道路施工前将表面进行清理,做到无杂质、无灰尘污染,且对清理的宽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面层边缘以外30cm是最低宽度要求,如果有部分杂物冲刷不掉,需要人工处理。基层的高程和平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素混凝土可以整平二灰石的松散问题,横坡大于规定要求,可进行过渡段对的调整。如发现开裂问题,第一时间找专业人员进行修补。
3.3加强安全管理
在施工项目安全和质量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要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提升。因此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中,应积极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就目前来看,沥青路面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所有参与沥青混凝土施工的人员都应参加体检,剔除一些不适合参与沥青施工的人员,如皮肤对沥青过敏、患有结膜炎等的人员;所有从事沥青作业的人员都应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防护药膏;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完善的施工安全警示标志。
3.4施工遇雨质量控制
在下雨天禁止施工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若在施工中途下雨,需要对其采用一定的解决办法。首先拌和机停止搅拌作业,已摊铺部分加紧碾压,现场摊铺的工作必须第一时间停止作业,抓紧时间用提前准备好的油布等把运输车、摊铺机、料斗部分等进行遮盖,并保证严密;雨停过后,在路面继续施工前,保证地面干燥,无积水,且搅拌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适宜,气候稳定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施工。因被雨浇后,摊铺完成没有被碾压密实的沥青混合料全部处理掉,不可使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提出更严格的质量要求。在开展施工项目时,需要选择科学施工方式,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在开展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应不断完善公路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施工工艺具备合理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不良现象,从而保证整体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公路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玲.浅析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路面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1):112,114.
[2]朱大巍.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49):234-235.
[3]柳林玉.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3):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