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一些城市降水量的逐步增加,使得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逐步增大。雨水淹没了部分城市设施,促使城市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水资源对各大城市而言比较紧缺,水资源紧缺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提升城市雨水的使用效率。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它会集中在路上形成地表径流。假设雨水量>城市排水系统容量,城市道路区域将产生水问题。水问题产生后,将严重阻碍城市交通环境。城市环境与海绵城市节水系统的融合,对城市水资源具有一定的节约作用,可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效果,其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道路设计;具体应用
前言:海绵城市主要特点是在于城市当中的建筑道路以及地面和自然环境等有一定的吸纳和渗透以及将雨水缓释等功能,海绵城市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雨水自然蒸发流走或者自然储存和渗透等。对城市当中不同的设施进行合理的设立,经过对城市当中各种措施的运营,使得在进行城市的开发时,生态环境几乎不会收到影响。在进行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时,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要对水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保护,由此能够提高城市抗洪的抗涝的能力。
1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原则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众多城市都跃跃欲试,想要践行该理念,并从中获益,保证城市更好地发展。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原则:
1.1生态、安全原则
海绵城市理念就是出于生态有限的前提下诞生的,所以以海绵城市为导向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依然要遵守这个原则,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是在和谐发展的关系中共同前进的。所以,海绵市政道路设计要兼顾区域内水资源和海绵城市的安全,重视城市中的基础建设,提升整体设计的生态性和安全性,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规范建设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要以海绵城市为导向将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完善,保证海绵城市和生态环境在科学的设计方案之下合理的建设。此外,完善设计方案还要综合考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建设设备质量和性能,保证设备养护成本的投入符合当前城市的经济水平,且不能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1.3因地制宜的原则
以海绵城市为导向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要根据所需建设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充分考虑环境优化和地域特点,本着解决当地环境问题来进行设计和规划,提升海绵市政道路设计的价值,发挥其社会效益。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具体方案研究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要满足社会对交通工程的根本需求,还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绿化空间进行绿地建设工作,比喻利用透水路面和LID树池来提升海绵功能,保证海绵城市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符合当前的绿色、低碳理念,优化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和水资源质量。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边坡支护、道路人行道设计方式、道路路面材料选择、道路横坡及绿化带设计方式都要积极发挥该理念的作用,推动城市的绿色建设。
2.1道路路面设计
如果路面的硬化密度过高,会使得雨水不能够循环渗透,本应该渗透到底下的雨水会因为路面的密度过高导致雨水附着于道路的表面,也就会导致城市内部发生水涝的情况,致使水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对路面进行设计时,首先要保证与水能够循环渗透,让雨水尽量不附着在道路的表面,这样才能够防止水涝的情况发生。透水的路面指的是道路表面有一些较大的孔隙,雨水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孔隙流到地下,这样一方面使得硬化路面的效果达到了,另一方面可以将雨水进行循环渗透,并且让人们该觉像是一个天然的草坪,外表非常美观,使得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从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由此雨水的流量也相对应的减少了,并且能和生态环境一同的发展。透水的路面由上层、中层和垫底层所组成的,上层为了使深水性增强,铺设的材料分为透水性的混凝土和透水砖材料将路面进行铺设。
2.2人行道设计
在市政工程道路中,人行道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构成部分,它能方便人们的出行,同时还是市政工程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主要体现。因此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人行道设计上是十分必要的。以往的市政工程施工通常使用不透水路面,进而会造成雨天积水或湿滑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在铺装时采用的材料是透水性材料,进而在雨天时雨水可以通过这些透水性材料及时渗透到地下,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还能对人行道路面的温度及湿度进行及时调节,进而更好地补充地下水资源。假设因为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保障市政工程当地的土壤的透水性,则还可设置排水管在基层的位置,同时控制坡度纵向的范围为≤2.5%,控制横向坡度的范围为≥1%且≤2%,这样也能将排水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2.3车行道的设计
道路和人行道的设计变化不大。然而,道路比人行道表面大得多。如果路面不透水,经过长时间降雨后,路面将产生热岛效应。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贯彻“海绵城市”的原则,不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要求,还要考虑道路的结构特点。对此,可对道路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一,必须选择合理的材料,促进雨水快速渗透,防止大量积水在路面上。二,选择透水性好、施工工艺水平高的施工材料对巷道的施工也十分重要。由于施工组织设计等因素,本单位将按施工图纸进行设计和施工。三,必须合理控制排水沟的高度和深度,使排水沟附近和周围的水全部流入排水沟。
2.4道路排水设计
2.4.1下凹式绿化带设计
下凹式的绿化带指的是带有形状的绿化设计,它的中心点的高度低于两边路面的高度,而且要将雨水引向绿化带内,在路面和绿化带的中间需要设置一个雨水流入口,这样能使得它们之间的雨水流向绿化带,如果绿化带的雨水足够了,那么多余出来的雨水就会从雨水口处流出。这样的设计,会使得城市不在担心会受到洪水的侵袭,土地的渗透量会加强,雨水可以得到循环的利用,而且会使灌溉用水的方式减少,节省了许多水资源。
2.4.2生态排水沟设计
为了保证生态排水沟的外观看上去完美,在进行排水沟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工程的施工措施和表面上的美观效果等方面,要将人文的坏境和自然的生态环境结合到一起,设计一种全新的,并且具有多层功能的排水管道。设立生态的排水沟主要是为了使土地的水渗透功能加强,并且使路面的过滤效果更加完善,能够达到雨水反复利用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促使环境更加的美观。
结束语
建立低影响的海绵城市的开发模式,对我国今后的城市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给排水的设置和城市道路之间的问题。而给排水设施和城市道路也是我国拥有的比较传统的基础设施,但是单单的这些已经满足不了发展中的城市,相对应的海绵城市与当今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恰好满足了发展中城市的需求。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使得城市当中的洪水灾害和各种城市的污染问题得到改善,而且能够有效的改进城市中的渗水问题,促使了水源能够循环利用。伴随着我国针对海绵城市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全面,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一定会得到大力的推展。最后就会使得如今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理,城市当中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圣博,陈国佳.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标准化应用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7(22):123-124+127.
[2]刘国良.论“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8,25(05):115-116.
[3]宋旭升,王辉霞.“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36(07):128-130.
[4]李馨.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入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12):134+136.
[5]杜相儒.“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山西建筑,2018,44(35):125-127.
[6]章芸芸.“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