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结构物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形象,严重者,甚至会影响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保证结构物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升混凝土关键指标质量控制均匀性,把结构物混凝土质量通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既定目标,是工程管理者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结构物;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京台泰安至枣庄改扩建六标段所辖范围内,共有大小结构物超过100座,基本涵盖了工程常见的结构形式,笔者在工程项目上从事监理工作。在日常工程监理过程中,通过检查验收,排查巡查,成立QC攻关课题等手段,对混凝土结构的实体质量通病成因进行分析,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方法,总结经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通过研究发现,混凝土实体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归纳为如下7类:
一、混凝土麻面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混凝土麻面是最常见且易反复出现的通病。主要原因是:反复使用后模板表面不清洁,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粘结模板;模板拼缝处少许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防治措施:(1)监理人员在模板安装前,仔细验收模板,做到模板表面洁净,脱模剂 涂刷均匀,拼缝严密无错台。验收后不能及时安装模板,要采取保护措施,如用地膜覆盖黏贴模板表面,以防污染。(2)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根据振捣器具的作业半径确定移动间距,严防漏振。
二、混凝土蜂窝
混凝土局部松散,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形成蜂窝的主要原因:(1)混凝土自身和易性差(2)施工操作不当,分层过厚,振捣不到位(3)模板缝封堵不好,出现严重漏浆。
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和易性,无离析(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采用溜槽或串筒下料,振捣分层严格控制层厚(3)模板检查验收到位,重点检查拼缝处质量。
三、混凝土孔洞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此类病害在预制梁板端头或存在异形结构等部位钢筋密集处较常见。主要原因:(1)钢筋密集处混凝土浇筑不畅通,不宜振捣。(2)混凝土离析,或者严重跑浆(3)振捣操作不规范,出现严重漏振。
防治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当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针对梁板端头位置,也可以增加附着振捣器加以振捣(2)控制好下料,尤其是钢筋密集处更应一次少下料,确保振捣密实。
四、混凝土漏筋(保护层合格率低)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露在混凝土表面或结构物成品检测,钢筋保护层合格率低。形成漏筋主要原因有3个:(1)钢筋不规范或垫块少,有钢筋触模板。(2)结构物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到大粒径碎石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钢筋移位。
防治措施:(1)钢筋模板验收时,重点检查垫块质量及密度,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2)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3)钢筋较密集时,增加辅助振捣,并采用细石混凝土(4)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五、缺棱掉角
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影响外观质量鉴定。形成缺棱掉角原因主要有4个:(1)拆模时,混凝土强度过低或暴力拆除模板(2)冬季施工时,混凝土局部受冻(3)成品保护不到位,社会或施工车辆造成损伤
防治措施:(1)在首件工程施工时,要确定混凝土拆模时间,拆除时,先试拆一块,能满足条件后继续拆模。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注意棱角保护,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2)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做好覆盖保温措施,加强温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3)注意成品保护,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吊装时注意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必要时设置限高架以免碰损。
六、混凝土裂缝
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裂缝主要表现为:由于混凝土沉淀密实形成的顺筋裂缝;支撑体系沉降造成的沉降裂缝;混凝土养生不到位,尤其是炎热和大风天气表面失水造成的收缩裂缝;大面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混凝土在约束条件下产生的干缩裂缝;采用活性集料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开裂等。
防治措施:(1)对于顺筋裂缝:加强混凝土振捣,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标准;避免使用挠度大的模板;适当减少混凝土坍落度。(2)对于沉降裂缝:地基基础必须夯实加固,避免水泡,满足承载力要求;支撑体系稳定安全,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并注意先后顺序。(3)对于收缩及干缩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及时覆盖,初凝前二次收浆,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包裹保湿保温养生,适当延长养护时间。(4)温度裂缝: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并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及外掺料等方式减少水泥用量,推迟热峰出现时间,减少水化热,也可以采取埋入冷却水管等措施降低水化热。加强混凝土养生,适当延长养生时间。(5)对于化学反应裂缝:从原材料把关,控制混凝土碱含量。
治理混凝土实体质量通病,主要还是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从控制施工工艺入手,进行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实体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具体防止措施并不复杂,能形成通病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各层级、各方管理者和具体操作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在工程各种复杂因素条件下,不能形成治理通病的共识。同时,管理方式方法更新不及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使用不到位。本项目,参建各方通过共同努力,采用不同手段、不同形式,深入课题研究,多种混凝土通病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