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第13期   作者:蓝军
[导读]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小城镇本身是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同时是沟通城乡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此,必须重视对小城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这样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本文就分析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原则;城乡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加以大城市高新技术以及大型工业的发展等原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小城镇生活和养老。当前小城镇的建设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所以更应该明确小城镇在进行规划设计时的原因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再发展的过程中妥善解决。
        1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原则
        1.1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是首要的原则,因此说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把握住这个总体目标不放松,切实考虑城镇居民的所需所求,针对老城区中凸显的弊病,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行小城镇的人性化总体规划设计。
        1.2注重凸显小城镇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之间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一些小城镇中更是蕴含着很多古色古香的文化传统。因而在进行小城镇建设时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且可以通过对地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将其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结合,凸出小城镇独特的文化内涵。并且小城镇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该地方特有的,也是其最本质最淳朴的东西,通过设计理念将其更好的展现,打造自己的地方特色。不仅仅是为了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更是为了小城镇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力求做出自己的品牌,因而就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必须要深入掌握小城镇的历史发展、地域文化、建筑体征等相关内容。
        1.3始终遵循生态优先原则
        在进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小城镇的自身条件和地理位置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要充分地掌握小城镇的地域特点和特色,尽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如果需要扩大小城镇的建设规模,也需尽量的选择薄地、荒地,尽可能使建设与农田保护区的发展相协调。另外,小城镇的建设规划还需要充分的参考可建设用地,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费用,总体的规划格局需要兼顾生态安全和小城镇的发展。为了更好的管理小城镇建设当中的可用地,相关部门可以推行一系列的土地管理制度,在有效提升小城镇土地的可利用程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小城镇建设的土地资源。相关部门还可以加强节能、节地的高新技术的引进,全面的建设生态文明的低碳小城镇,实现小城镇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人们居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公共服务功能建筑的建设,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用地情况合理的安排绿色生态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例如,增加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以及城市公园的建设。此外,小城镇还要对污染物的排放和碳排放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对小城镇当中的工业区的管理,合理地进行污水管网的设计,不断地提高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的要求。例如,人们生活当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可以由相关部门统一地进行收集,然后运送到专业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2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小城镇进行规划时存在滞后问题,严重影响小城镇的对外发展形象。规划滞后与建设规划执行工作不能贯彻落实、建筑的档次水平比较低会对城镇建设的整体形象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城镇规划建设的差异比较大会出现发展失衡的情况。现阶段,虽然一些城镇的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及不均衡,会在很大限度上影响城镇城市化进程。第三,城镇规划建设的投入不足。

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时,因为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城镇的供水、排水以及绿化等基础设施存在滞后的问题,严重影响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整体质量。第四,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在当前的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照搬其他地区的规划建设模式,甚至照搬大城市的结构模式,没有根据小城镇的具体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建设能力,拉大城镇建设骨架,导致建设遍地开花,没有做好城镇建设工作,同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甚至会破坏大面积的耕地,导致小城镇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3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策略
        3.1城镇规划中融入自然特色
        随着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方面的需求有所提高。因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谨慎,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对自然资源利用进行客观评价与分析,同时应站在历史后来者的角度分析对自然资源的损害程度及对未来的影响。这种自然资源利用态度不仅仅是对未来负责,更是对我们当下的生存与发展进行负责。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小城镇建设人员要做到考虑全面,尽可能在生存与发展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点。我国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城镇有很多,如苏州市同里镇。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市东北部,在地形地貌上属于西北高、东南低。同里镇四周有数条河流,而同里镇的整个辖区境界内有15条河流。如此多的河流及地处于江南苏州,那么同里镇在建设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是一种江南水乡的氛围。根据小城镇建设要有自身独特特点的观念,在同里镇建设过程中,对于四周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设计人员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敏感度,如对同里镇周围的森林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将同里镇设计成为旅游区。
        3.2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民才有可能从农村流向城镇,因此说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地方资金不足引起的停滞现象,应实现国家、企业和个人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打破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垄断地位,真正将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基础设计的建设落实到位,促进城镇化进程,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城镇道路的畅通化,也是保证城镇化进程一个重要的环节。
        3.3坚持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
        在小城镇整体规划设计后,为了保证新时期小城镇规划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生态环保理念在其中的应用,保证新型小城镇具有优良的生态特征,打造园林城镇。因此,生态建设是小城镇规划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为了打造优良的绿化园林城镇,需要做到全面结合小城镇的环境特征,开展综合性、全局性的规划工作,特别是对乡镇企业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中,要做好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工作。同时要重视对城镇景观进行合理设计,结合高规范的生态规划标准,开展小城镇景观设计工作,提高小城镇的生态建设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小城镇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严格遵循小城镇建设的设计理念,并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研究和探讨,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我国小城镇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浩.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J].江西建材,2018,03:17.
        [2]刘芳.略议闽南地区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8(01).
        [3]孙维雁.临沂市小城镇规划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9).
       
        作者简介:蓝军(1976-01-01),男 ,壮族,大专,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乡镇规划相关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