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陈建林
[导读] 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摘要:首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研究。然后,从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和建筑中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提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通病及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士给予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安全管理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建筑不断涌现,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尤为重要。各企业在重视利益的同时也意识到施工技术的必要性和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搞好建筑施工技术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转向安全管理效益已经成众多企业的共识。所以,笔者运用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建筑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提出相应意见。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原则
        首先,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 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获得效益, 它包括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其次,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益的提升。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 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 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 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 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 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 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 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最后,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只有生产力的三个要素, 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 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时期, 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 使生产力的三要素很好的有效的协调组合, 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通病
2.1政府安全管理不到位。
        目前,负责全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仅对建筑业中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施监督管理,而对全国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监管工作未完全到位,也未全面有效地履行对建筑业和各类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有关交通、铁道、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对专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管职责不清,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综合监管职责不明确,也缺乏有效手段,建筑施工安全处于失控状态,存在管理盲区、严重问题,而有关部门也未及时纠正。
2.2安全基础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涉及建设、施工、监理 设计、勘察等各责任主体。从历次安全检查,特别是重特大建筑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流于形式,责任制未落到实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安全设施和劳动安全防护不到位。不少总承包企业对分包企业资质,特别是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把关不严,违规分包现象严重;不少监理公司的项目监理人员不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有的设计单位对安全标准和规范重视不够,造成工程存在安全设计的缺陷等。
2.3执法监督乏力。


        一是目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适应的建筑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有的建筑安全技术标准及规范已明显落后,特别是由于缺乏有强制性 可操作性的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投入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等,造成企业在市场不规范竞争的低价中标中缺乏安全投入保证,产生大量事故隐患;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逾期未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或整改不合格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未制定明确 有效的处罚规定和办法,行政执法和动态监管工作不够严格。
2.4农民工安全安全素质不高。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达 4000 万人, 80%为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三分之一 不少农民工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虽然进行了培训,但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这也是造成建筑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3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3.1建筑业是事故多发行业。
        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因为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四个阶段的任务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到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率、提高企业效率的目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安全决策阶段、计划实施阶段、效果检查阶段、汇总总结阶段,具体的实施流程为:计划-实施一检查一处理。
3.2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
(1)计划即选定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依据主要是按照企业该时期的安全工作方针,上级有关部门对安全工作的指示。要求,参照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相关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当时的安全生产工作状况及企业总体实力等因素,制定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实施即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
(2)必须严格明确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利,做到层层负责、逐级落实,按照既定进度进行实施,力争达到或高于制订的安全工作指标,并作出分析和汇总,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确定出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检查即建筑安全管理部门要对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安全工作难于开展的薄弱环节采取重点部位重点检查监督的措施,力争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最终,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应及时按照工程实际安全工作开展情况与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最终的对比和评估。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大量涌向市场,进入“门槛”低的建筑业。在建筑工程中常常发生许多安全事故,从而建筑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也成为目前的主要工作。所以,现施工阶段加强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管理对建筑业起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渊.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4.
[2] 殷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展望, 2016, 26(016):171-171.
[3]黄囧.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建材, 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