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生态规划实际措施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秦健 张建华 何芳军 孙鹏 卫星
[导读] 显然“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美丽
        摘 要:显然“美丽乡村”建设在当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规划,则仅仅是对乡村物质空间进行建设与提升,而对于乡村生态规划而言,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乡村生态规划的实际内容,并对乡村生态规划的设计措施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愈加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规划;规划设计
        1 前言
        现阶段,我国各地农村所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这不仅促使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环境、区域以及生活设施等较为完善且美丽的乡村示范点,更使此类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逐步成为我国乡村生态规划发展的重要标杆。
        2 乡村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对于乡村生态规划设计而言,不仅要进行区域生态的保护与控制,更要对村域生态格局进行构建,同时,村庄层次的生态规划也应严格依照自身的原始生态标准进行衡量,而最为重要的则是乡村改善与更新环境下,所实施的重要空间生态规划设计。其中斑块、廊道以及基质等,被称之为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中的三大生态要素,即对乡村进行生态规划设计,便是对这些生态要素的各种情况与现状等进行规划与设计,而由此所衍生出的规划内容与设计层次等更是种类多样,这也导致对乡村生态规划设计内容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性。
        3 乡村生态规划中的设计措施
        3.1 区域乡村生态环保措施
        对于区域层次生态系统的建设,通常情况下会由县级或镇级部门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或由镇村进行布局与规划,甚至会出现区域生态专项规划小组。这些规划部门所进行的布局与规划内容,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的约束,并以生态保护作为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尤其对于上文规划中所涵盖的落实问题,需要进行着重的分析与制定。而通过此种方式所构建出的生态规划内容,也将明确出乡村生态规划的地位。
        3.2 村域生态保护措施
        受较大覆盖面积的影响,致使村域内涉及到的生态要素众多,且在通常情况下,会由村域内的众多生态要素而构成相对完善的生态格局。对于村域生态规划而言,其建设主旨为形成良好的生态网络且涉及到以下方面内容。
        (1)了解生态要素。村域范围内所涵盖的廊道、斑块等,均有与之相对应的生态要素,不仅要细致分析出生态要素的情况,更要对其现状进行综合性评估。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构建美丽乡村试点为例,在村域生态规划时,便能够对村域范围内的生态要素做出细致的分析与评估,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晰、明确的掌握到村域生态系统的现状。其中,斑块所对应的位置为村庄建设区域和矿区,村庄内卫生条件相对落后,植被覆盖面积也略显不足且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矿区内存在扬尘天气,污染较为严重。廊道所对应位置为省道与村域内部道路,在省道的构建上,不仅道路规划线路存在无标记区域,且道路两侧绿化受车辆碾压严重。而从基质方面分析,所涵盖的内容为山体以及农田。其中,山体存在开发损坏部分,农田主要种作物则为甜菜与棉花。
        (2)分析生态安全格局。

从全域视角观察对村庄生态安全构成影响或危害的要素内容,以此对村庄的生态性质与特点等,做出更为明确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村庄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能而言,产生影响最大的便是山体。因此,在对村域生态规划时,要对山体高程与坡度等做出分析,以此对村域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性能等,做出准确的了解与掌握。
        (3)生态廊道控制。进行道路与河流等的有效控制与实时维护及保养,是确保村域内生态廊道得以完善的前提与基础。在对河流廊道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依照河流所划定区域的不同合理确定生态廊道的宽度。并且,对于河流廊道而言,应以生态保育和修复为主,并以软质护坡为主,且在扩大绿化覆盖面积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或消除乱砍、乱伐现象。与此同时,要严格限定将工业以及农业等未经处理的废弃水源,直接释放入河流内。在对道路廊道的规划设计时,应依照公路的等级合理控制廊道宽度。此外,在道路廊道设定明确后,也应做到对绿色植被的开展种植,且要在降低对树木滥砍滥伐的基础上,尽量对生态环境与要素等进行修复。
        (4)生态斑块设计及修复。村域内涵盖的众多生态斑块,有相当大的位置来自于自然村。对于村域内的斑块来说,不仅要依照认可的方式进行斑块边界的限定,更要在生态设计时,对存在于斑块内的生态破坏现象进行及时的制止,并对村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5)兴建强度限定。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乡村的规划设计,要对斑块、廊道以及基质等方面进行改进与保护,而通过相关管控以及保护措施的制定,也对村域建设所应达成的强度标准等做出了明确的限定。例如:禁止建造区域、限制建造区域以及适应性建设区域。
        3.3 村庄生态设计措施
        乡村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要达到村域层次关联着生态要素的需求标准,更要对所涉及到的生态要素,依照逐一的性质进行村庄内部空间的实际设计。在此,需要涉及到的设计内容为人居环境特性与生态设计,而生态设计又涵盖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生态化的人居设计,其中主要是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人居环境,通过构建新型的建筑布局、改造绿色农房,并对道路以及园林景观工程等实现生态化改造。其次,是生态环境设计,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保护村庄的地形地貌、构建与保育植被群落、保育与修复水岸生态环境等三方面内容。另外,是生态设施设计,主要为构建生态绿色的生活设施,包含构建雨洪管理系统、新建污水处理设施以及绿色能源设施等。最后,是生态产业设计,这也是对美丽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是否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措施为构筑综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传统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与此同时,还要限制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4 结语
        依照村域、村庄与区域等三种层次以及斑块、廊道与基质等三类生态要素,所进行的乡村生态规划与设计,是构建美丽乡村的必要方式与手段。在此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绿化的整治、道路与河流的修葺、基础设施的良好构建以及乡村内民房等设施的建设,还应从生态规划设计意识方面入手,将生态规划设计理念融入到规划与设计工作之中。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更为高效的完成,也才能为我国新农村生态体系的构建,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怡.美丽乡村规划与实践的研究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
        [2] 曹羽中.浅谈生态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