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营林建设与开发的过程中不是一味的搞建设和开发,也要有森林防火的意识,并且对这种意识付出行动和态度,做出一些决策,改善在面对火灾的问题显现的弊端,防患于未然,有效的防火防灾机制可以减少发生火灾的次数,也可以降低火灾后的不良影响,增强林业的供给问题,科学的营林建设也丰富了林业资源,从而增加林业的供给。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防火;应用
1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应用的重要性
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营林技术在其中则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而言,在营林建设过程中,都会考虑到森林防火问题,为了避免火灾的发生,都会采取有效地营林措施,尤其在如今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营林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必然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营林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森林的地理情况,对于较大概率发生火灾的位置进行统计与确定,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营林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发生的几率。其次,通过加强营林技术的应用,一些营林防火通道的数量也会有所增加,能够进一步保证营林建设的质量,同时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最后,营林技术的应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环境,作为一种有效地预防机制,避免火灾的产生,进而加强林业资源的建设。由此可见,加强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营林措施在预防森林火灾中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本文主要提出了几点预防措施,例如建设一条防火通道,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快将火灾得以扑灭,又如在不同树种之间建立起生物隔离带,起到阻隔火势的作用,以实现更加良好的防火减灾效果。下面本文针对几种主要的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2.1 预留防火道
首先,是要在造林地的周围预留出一条防火通道,可以是在山谷或是在山脊上,留有一定的宽度,在周围不应该建造树林,保证一定的空旷性,在这一区域中建设一条隔离带,一般情况下其宽度大约在20m以下,起到阻隔火灾的作用,根据具体的情况对隔离带的宽度进行管理,这样就可以对火灾做到有效的扑灭,保证消防人员的安全。在我国某村镇的发展建设中,先后建有占地面积在500hm2以上的人工林,并且森林基本上已经连接成片,但是防火的措施却并不十分显著,仅仅包含一个宽度为3m的公路,而山与山之间以及村户之间都没有预先设置防火通道,因此,火灾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节日或是在季节交替的时间段,更是极为容易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某地一次老百姓在清明祭祀时,遇到大风天气,火飘过公路,烧到该村8年生湿地松林,引起森林火灾,现场无法人工扑救,最后通过烧对火和用铲车挖隔离带的方法才将火扑灭,过火面积达20hm2,造成经济损失百余万元。火灾发生后,相关部门总结教训,结合抚育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砍伐或移植2—3排树的方式,加强防火道建设,形成每4~15hm2林分一个闭合的防火道,两年来森林火灾下降50%,防火压力大为降低。
2.2 营造混交林
营造混交林是指在同一造林地上,按照一定间隔方式营造的有两个以上造林树种的林分。混交林具有林分稳定、林下空气湿度大、枯枝落叶燃点低等特点,可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机率。主要类型有针阔混交、常绿落叶树种混交等。混交方式有隔株、隔行或块状混交等几种方式。多年来很少发生森林火灾,几次小的山火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小。
2.3 种植生物隔离带
生物隔离带是指沿山谷、岗脊、道路或间隔一定距离栽植一定宽度的常绿树木,利用其郁闭后强大的遮荫能力抑制林下杂草、灌木生长,隔断林火蔓延。有类似防火道和混交林的防火功能,更具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林分质量的优点。营造生物隔离带的主要树种有樟树、含笑、黑麦草等,樟树、含笑为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体高大,树冠浓密,枝繁叶茂,遮荫能力强,林分郁闭后,林下杂草、灌木等易燃物枯死;黑麦草冬春枯草季节生长茂盛,这些植物是长江流域适宜的生物隔离带植物。
2.4 抚育间作
抚育是指林分郁闭前三年对幼树周围和行间杂草、灌木进行及时割除的措施,可以促进幼树生长,抑制杂灌形成火灾隐患。间作是林分郁闭前,在坡度15°以下缓坡幼林行间套种农作物的措施,套种农作物可以抵制杂草灌木生长,防止森林火灾发生。
3 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之中的运用
3.1 幼林郁闭后采取的营林措施
第一,幼林培育8~10a后相继郁闭成林,生长枝比较茂盛,秋冬落叶后,枝条干枯,同时达不到自然整枝的状况,林分可燃物载量增多,存在着火患的危险,因此要进行人工修枝。技术要求是,将幼树的侧枝修掉,清出林外,修枝高度树龄小于8a的应当为树高的1/3,8a以上的可以达到1/2。这样就减少了林内的可燃物,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林木的高生长。
第二,修枝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修枝的方式,另外一种是带状修枝的方式,而选择哪种修枝方式是根据经济条件而定,每一种方式都有利有弊,全面修枝的特点是防火效果较好,但成本过高,而带状修枝即经济实惠,又能预防火灾,带状修枝需要在林木边缘至林内设置150~200m宽的带状修枝带,隔离带呈现闭合状态,把修枝带内的枝条和可燃物全部清除,降低火灾风险。
3.2 造林措施的应用
第一,积极进行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在通常情况下,森林火灾大多数发生在植被少的荒地以及林缘和森林间空地上,然后一点点向森林内部蔓延。这些地方容易发生火灾是因为荒地生长着极易着火的杂草,并且湿度小,可燃点低,所以容易着火,通风效果好,也是火势蔓延速度快。可是如果将这些土地都栽上树,由于树木多林内阳光少,温度低,湿度大,林木燃点高,就不易着火,通风效果变差因此火灾蔓延速度减弱。所以积极全方面进行造林,不止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也增加了森林防火能力。
第二,种植不易燃烧的树种,我国东北部地势低,气温低,生长着大量的红松阔叶混交林,这种红松阔叶混交林能使森林产生强大的生产力,红松阔叶混交林可以形成“森林效应”,可以有效的阻止森林发生火灾,我们在造林时就要提倡营造红松阔叶混交的林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于纯阔叶林与纯针叶林,却优于两者,抗火灾能力也比两者强。
第三,改造易燃烧的林分,红松阔叶混交林防火灾效果强,但不是所有林木都是红松阔叶混交林,因此,就要对非红叶阔叶混交林进行改造。而改造的林木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火灾的疏林,荒地等。
3.3 抚育管护措施的应用
首先,需要造林前需要进行整地以及对幼林进行抚育管理。整地和幼林抚育是进行造林活动;抚育幼木;注意防火的重要步骤。在造林前通过一系列活动能彻底消除幼林中的杂草,清除幼木中的杂草可以保护幼木更好生长,也可以使幼木免遭火灾的危害。
其次,针叶林郁闭后及时进行修枝打杈。针叶林郁闭后,特别是阴性树种的林分郁闭后,很快形成自然整枝,使枝叶死亡后干枯,这些枝条距离地面很近,容易燃烧,一旦发生着火,就会引向树冠,形成毁灭性的树冠火,使长期辛苦培育的森林毁于一旦,因此结合营林管理措施及时进行修枝打杈,既能加快林木的生长发育,又有利于森林防火。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技术在林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我国林木资源,保证植被覆盖率,保护植被生长,为我国资源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科学运用营林技术,对于森林火灾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将营林技术运用于森林防火的工作中,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火灾风险,还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J].赵永林.现代园艺.2016(02)
[2]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及意义探寻[J].李宝军.农技服务.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