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王海文
[导读] 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预制式装配建筑是实现工业产业化的途径,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预制式装配建筑是实现工业产业化的途径,实际应用越来越多。而预制式装配建筑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作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进度及质量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预制式建筑的特点及设计施工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预制式建筑;设计施工一体
一、简析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又称PC建筑是利用各种各样的建筑构件建造的。通过维修、运输、吊装等工序形成建筑,是当前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对建筑和设计有更高的要求。站在国家政府的高度,全面贯彻我国发展理念,推进建筑业与工业化、信息化相结合,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这与建筑产业化、时代发展相适应。从建筑业的角度看,这是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建筑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优胜劣汰将淘汰一些弱小企业,能够生存的企业将变得更加强大。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设计与施工的优化,为建设项目增值。通过本项目的应用研究,结合现场实际,综合考虑施工全过程构件应力分布,优化机电管线设计,对设计和施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利用预制构件的特性。同时,充分认识设计意图,保护成品,优化关键施工节点,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二、预制式建筑的实际特点
        在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设计更加精确。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到管道的实际施工和安装,对此要慎重考虑。2、 实现了零部件的工业化生产。在构件的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经常采用模具生产的方法,这对模具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从而保证了施工现场的清水混凝土的水平,保证了结构上的各种图案都能准确地印出来。3、 建筑构件在工厂制造完成后,需要通过运输工具运至现场,并在现场安装,避免对施工现场造成污染,减少人力资源对生产的投入。4、 预制构件应采用现浇结构,由于构件受力比较复杂,是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应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的具体设计工作
(一)联系现场实际的结构深化设计
现阶段,为加快资金回笼,缩短工程周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图完成后仍需对建筑构件进行拆分,并进行深入的结构设计。构件拆分的尺寸、质量和形状直接影响现场堆放材料的布置、临时施工道路的设置、吊装的选择和高耸基础的设计。在施工方案的总体设计中,要考虑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在可行的情况下进行优化,特别是在施工场地狭窄的城市核心区。因此,装配式建筑构件拆分的详细设计应与施工单位密切相关,初步总体设计应考虑运输、施工难度和成本。
(二)受力设计
在工厂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是生产的。经过相应的检修后,待构件的比强度达到相应要求后,将构件运至施工现场,然后进行构件吊装安装,以保证各构件处于合理的位置。构件在形成结构之前,要经过倾覆、运输和吊装等多个过程,这将导致构件的受力模式不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球形铆钉嵌入构件中,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构件吊点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构件的重心和构件运输的具体放置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今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机电管线设计
机电管道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浇结构有很大区别。从实际情况看,在现浇结构中,机电管道直接设置并通过埋置法浇筑到混凝土结构中,而在装配式建筑中,机电管线采用合理的“安排”的方式嵌入构件中,预制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后,与施工现场现浇结构中的预埋管线完成相应的拼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质量大、体积大的构件,在施工现场准确完成构件内管线的连接比较困难,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预制构件中预埋机电管线。同时,可以合理利用BIM软件完成现浇预制施工的合理模拟,完成对预制构件中心线管线所在区域及管线布置的精确分析,确保机电管线的准确性对接。
(四)完善建筑设计
预制构件采用工业生产,其表面清洁,刻度精度能满足相应的要求,还可以预制一些图案。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优点,减少施工现场作业,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特性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应用。例如,预制构件的精度就是在建筑主体中使用的。安装后,表面不需要处理,如如图1所示。后期用石材处理墙面,取消传统的抹灰湿作业。
               
                  图1  楼梯成品保护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具体施工分析
(一)全面领会设计的真实意图
我国装配式建筑尚处于发展阶段,经验非常有限。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建筑工程组件最终将成为建筑工程的结构,需要进行吊装、运输、倾覆等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构件损坏,将严重影响工程工期。因此,施工前应掌握各构件的具体受力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考虑,以免在具体的运输和吊装过程中造成损坏,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二)优化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在施工过程中,吊装和施工方法不同于现浇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应优化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期间,应明确预留钢筋与构件现浇段的混凝土连接。同时,钢筋的绑扎和连接应采用分层法完成。在现浇结构中,窗的附框位置质量往往达不到要求,会导致漏水等不利条件。如果在后期安装的是预制的窗框,也可能引起渗水。因此,设计前应进行相应的沟通,预制构件与窗框应同时浇筑,以形成良好的整体,避免渗漏漏水事故的发生。
(三)处理现浇段与预制段节点(见图2)

                图2 预制构件上部凹槽构造
        混凝土施工时间不同,现浇段连接和预制构件连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关键节点,在这里会出现施工裂缝,也是结构连接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渗漏现象,可在预制构件的下部和上部设置不同的处理节点。例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件上部预留箍筋和纵向钢筋。为便于施工,最终工程质量能达到要求标准,构件上部设计成沟槽。
        由图2可见,现浇段钢筋绑扎后,采用防水混凝土完成相应的浇筑作业,并采用槽型设计,一方面避免水流向内侧,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接头连接,提高了结构的质量。
五、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正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在摸索期,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步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的一体化,使设计与施工更加合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了解设计的真实意图,优化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处理好现浇段和预制节段接缝,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文红.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及造价管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5):81-82.
[2]胡锦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对策[J].四川水泥,2018(3):287.
[3]杨硕.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0):230.
[4]苟寒梅,毛超,董茜月.预制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施工成本对比研究[J].建筑经济,2018,39(3):71-74.
[5]范玉,黄新,黄继战.新型装配式建筑PC构件模板设计及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8,47(4):44-46.
[6]李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14(7):114-115.
[7]黄立雄,李琰.框架结构整体预制装配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 建筑施工,2014(6):684-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