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

发表时间:2020/9/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3期   作者:周永发
[导读] 在建筑行业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
        摘要:在建筑行业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产生裂缝会导致工程质量严重下降,威胁居民的财产以及生命安全,还会阻碍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混凝土做好严格的预防工作,避免施工过程发生意外。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理策略,期望可以大幅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治理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会对工程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如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遵从操作流程,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影响工程质量。如果对裂缝没有及时修补,就会导致建筑物钢筋外漏,产生锈蚀,为工程埋下严重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治理手段进行重视,及时发现并有效修补混凝土裂缝。
1.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如果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混凝土裂缝现象,会给工程质量与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在施工中,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则说明这个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会大幅降低建筑物强度,大面积混凝土的裂缝还会造成钢筋外漏情况,导致钢筋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出现腐蚀现象[1]。其次,当建筑物混凝土出现大面积裂缝的时候,混凝土质量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加快裂缝的扩展,导致混凝土的承载力与应力严重不足,拉低工程质量。在工程施工中,如果没有对混凝土的裂缝进行及时发现与治理,便会直接降低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如若对裂缝一直不处理,等裂缝严重时会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
2.1原材料的不合理配比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了混凝土裂缝,首先就要考虑混凝土原材料是否进行合理的配比。如果原材料的配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原定效果与最终成果不一致,出现裂缝。工作人员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原材料配比,有效提升混凝土应力以及强度,保证混凝土施工中不会产生质量问题。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将水灰比、骨料以及其他材料进行科学配置,并进行充分搅拌促使各个材料混合均匀,大幅提升混凝土强度。在此过程中,如果配比的混凝土并不符合建筑工程实际需求,其性能则发生变化,不仅会出现混凝土裂缝,还会增加工程建筑成本。
2.2选用错误的施工工艺
        通常在完成混凝土施工时,工作人员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工艺进行选择,有效保障混凝土强度。一般而言,混凝土通常遵从三个步骤进行施工。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其次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最后要对混凝土开展养护。如果在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步骤的优化细节工作人员没有做好便会对混凝土最终效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2]。比如,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自身搅拌力度进行控制, 就会使得混凝土上面的骨料与其他材料浮在表面,产生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最终将导致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凹凸不平。或者因为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混凝土会出现裂缝。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施工工艺进行恰当的选择,保证技术水平,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3施工设计不到位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经济的提升发展的十分迅猛,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程进度会缩短工期,造成建筑行业工程设计上具备一定程度的缺陷。例如,很多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产生勘测数据不精确以及图纸设计有问题等情况,这些情形都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3]。比如,客厅楼板上往往会出现垂直裂缝,这就是由于混凝土收缩性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必须反复多次测量,保证数据的精确程度,做好设计基础工作。


3.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3.1控制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过程极度复杂,因此就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这一事项,根据工程质量要求以及施工方案,对混凝土配比比率进行确定,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弹性能以及抗性。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一定量的混料与骨料,工作人员在配比中可以选用吸收率偏大的骨料量,同时因为骨料量中的干缩量以及含泥量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干缩性。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配比与选择,保证混凝土结构强度。为了有效降低因为混凝土含水量较大而出现裂缝的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搅拌石灰或者加入减水剂的形式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率。
3.2加大施工工艺监管力度
        浇筑工艺会在极大程度上决定混凝土工程的强度以及裂缝产生率。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必须设立专人对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严格的看管,运用严格的监管力度以及监管方案可以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几率。并且工作人员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也必须严格遵从操作流程,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要多次开展浇筑,并且浇筑之后需要进行二次模压手段处理,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混凝土表面弹性以及强度。
3.3做好养护工作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开展养护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工作人员对已经成型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极大程度的提升混凝土强度,并可以对皱缩现象进行有效防护。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当根据施工工程外界实际气候以及季节的不同,设置对应的防护措施,保障混凝土浇灌过程的连续性,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
3.4对原材料质量进行选择
        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选择,结合工程设计方案以及实际环境特点对钢筋混凝土的材料进行选择。在选择原材料时要进行细致优化处理,保证骨料之中不掺杂任何杂料,从而避免在混凝土之中易腐化物质以及有机物的出现,在对混凝土碎石进行选择时,要保证碎石大小比例均衡,可以让其完美融入混凝土之中。与此同时, 要根据工程的需求选择合适直径的骨料,其直径应处于15~50毫米之间,其中碎石含泥量应当低于百分之一,砂石的含泥量应当低于百分之三,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性能[4]。在工程施工时,要有效降低混凝土含水量,可以使用防水剂、膨胀剂以及减水剂等物质。在对原材料进行搅拌时,可以科学使用外加剂,由此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放热,提高混凝土质量。
3.5改善结构设计
        在混凝土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工程具体内容进行抉择。比如,对于部分工程而言,可以选用中低强度混凝土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表面的承压能力并且可以利用钢筋的累加对混凝土的承重力进行大幅提升,从而可以有效规避由于外界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师可以选用伸缩手段进行设计。由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复杂多变,其自己的收缩现象也会造成裂缝出现,因此,这便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初始设计时要多加进行改善。
结束语:
        混凝土是目前阶段十分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而裂缝则在施工过程中屡见不鲜。运用现代科技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工作人员必须对混凝土的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合理配比与选择。加强对混凝土工程的监管力度,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重视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与耐久性,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保障居民财产与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毕新连.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6):1353.
[2]李杭周.建筑混凝土裂缝的生成原因及预防举措[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2):394-395.
[3]李超然.试述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9):1448.
[4]张勇,刘伟.谈如何控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