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企业的开采,煤炭资源逐渐萎缩,因此提高资源回收率已成为煤炭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煤矿高度重视资源回收,加大科技投入,强化各项制度,严格管理,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在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就矿山地质工作提高资源回收率的主要贡献展开探讨。
关键词: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方法
引言
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如何有效地回收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资源损失,减少生产投人和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是国家、企业领导和职工所关心的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针对资源枯竭矿井,要想实现“稳产、高效、低耗”的生产目标,延长矿井寿命,就必须对现有矿井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1煤炭资源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对资源回收管理认识不到位。缺乏对煤炭资源回收率重要性的认识,身在煤矿不珍惜煤炭;缺乏对煤炭资源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认识,急功近利,只看眼前利益,没有认识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是关系到矿井寿命和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中国又是能源消费大国,为国家充分回收煤炭资源,避免浪费,是煤矿专业技术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事关矿区长远发展,从而自觉做好资源回收管理工作。(2)现场管理中缺少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制度。要严格资源回收责任的落实,各项奖惩措施必须到位。特别是加强现场管理,在考核采煤区产量和煤质的同时,要认真对照实际煤厚和回采距离情况,准确测定煤炭资源实际损失量,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对顶底煤回收情况现场验收,加倍奖罚,利用经济杠杆调动职工回收资源的积极性。在厚煤层发育稳定的井田,布置回采工作面时,要充分考虑对资源的回收,尽量减少损失和不必要的浪费。对于中小型断层,甚至规模稍大一点的断层,在进行超前探测、排除安全隐患后,工作面能跨过断层布置的,尽量跨过断层布置,以延长工作面、采区及矿井的服务年限。(3)开采方案选定不尽合理。设计回采工作面时,丢失边角块段较多、较大。支架选型不合理,存在丢底煤现象,中厚煤层未分层开采,底煤损失较大。部分矿井损失量图标注不全、不规范,损失没有统计或少算损失量等。要确保煤炭资源颗粒归仓,应从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做好资源管理基础工作,储量管理基础资料齐全,全面实现标准化管理、微机管理、动态管理。储量管理人员要深入井下,现场监督检查,注重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填绘图纸、填写账卡时,执行审核、检查制度,力求数据准确、来源可靠,储量计算有依据,采出量、损失量统计数字真实、及时、准确、清楚,图、文、表对应。发现丢失煤量行为要及时核实、汇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储量管理工作要有一定的连续性,人员调动时要做好交接工作,并补齐所有的资料和数据。
2优化设计,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对策
2.1加强补充勘探工作,奠定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基础
(1) 积极开展地震勘探。各矿在采区设计或开拓之前进行二维、三维地震勘探,查明区域内地质构造发育、煤层赋存特征,为设计部门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资料。(2)积极开展井下生产勘探工作。为准确掌握小型构造发育情况,在工作面顺槽施工过程中,对相邻区域的分析异常区开展井下钻探工作,必要时还开展了巷探工作,通过小断面巷道实际揭露来控制构造产状,查明了邻区地质情况,有效地避免了因构造不清造成的工作面设计失误,相对地增加了采区可采储量。
2.2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立法研究,在《矿产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以及外商投资开发矿产资源的法规中明确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主体、监管等内容,从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企业履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义务。研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政府、资源主管部门、矿山企业及投资者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监督矿业企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提供法律依据。加强促进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建设,完善矿山二次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矿山企业退出制度、矿山储量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中型矿山全覆盖监督机制。
2.3优化工作面回采工艺
加大工作面初采期间采煤机采高,增大支架支撑力,确保顶煤尽快跨落和及时放煤。采用一刀一放,对局部难放的顶煤采取多架同时放煤,放煤工序与割煤、移架相配合。在放煤速度慢时,及时停止割煤与移架,最大限度回收工作面顶煤。加强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顶底煤回收,最大限度减少煤炭损失。严格按设计停采线进行停采,接近停采线时加大采高,按工作面停采设备撤除需要距离上网。根据煤层开采条件,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矿区综采实践经验,选择以综采为主的采煤工艺。煤矿建立健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管理机制,认真分析资源回收率方面的存在问题,从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入手,大力开展科技攻关,采取综合措施,在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2.4提高开掘阶段的资源回收意识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留设工作面间煤柱,最大限度的提高采区回采率。严把地质和水文地质损失关。地质损失作为一项矿井损失,应在开掘时期就应该严格把关,确实属目前开采技术水平无法开采的煤炭资源才能损失掉,防止资源浪费,否则按不合理损失处理。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审批手续和审批制度,对每一块开采过程中的地损储量,地质和采煤技术人员共同把关。对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边角块段积极组织残采,做到难易兼采。
2.5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税收对保护资源的作用,调整矿产资源税费政策。按照资源条件、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尾矿综合利用率,实行级差税率。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包括表外矿、残矿)、提高资源回收率的政策。落实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资源税收减免挂钩,与勘查、开发项目立项和矿业权资质挂钩等政策。确保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所得税、部分产品减免增值税、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回采率挂钩等政策的落实。构建能反映资源稀缺、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结语
总之,要提高资源回收必须打破常规,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加强矿山地质工作是资源回收的基础和保障,不论是从地质资料分析,到设计,到采煤工艺的选择还是到现场的管理,各个环节矿山地质工作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使得煤炭资源回收更加合理、更加充分,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延长了工作面的回采期限,对延长矿井服务年限、促进矿井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亚洲,王亚军等.《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158-198.
[2]王琼杰.以新技术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OL],国土部网站,2018-1-6.
[3]赵军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之我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