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9月   作者:厉建宏
[导读] 伴随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打造全面均衡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幼儿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探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切入点,阐述了其重要性,也提出了善用鼓励手段、给予尊重与信任、举办多元化活动以及布置阶梯性任务四项对策,以期望对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厉建宏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中心幼儿园  276826
【摘要】伴随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打造全面均衡的教学体系成为当前幼儿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探讨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切入点,阐述了其重要性,也提出了善用鼓励手段、给予尊重与信任、举办多元化活动以及布置阶梯性任务四项对策,以期望对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9-166-01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启蒙,而是更加重视使幼儿获得包括自信心在内的均衡发展。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将主要精力用于智力开发等方面,虽然对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却未能理清其中的教学逻辑,使得教学效果与预计往往存在着较大差距,因而对教学策略的深入探讨便显得十分关键。
        一、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的强弱将会在多个方面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需对此加以细致分析。一是激发幼儿潜能。幼儿正处于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强大的自信心正是推动其不断进步的源动力。充满自信的幼儿能够对新奇事物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使自身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二是塑造自我认知。在培养自信心的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诸多的外界信息,随着辨别能力的增强,幼儿的自我认识也会逐渐由模糊走向清晰。三是养成乐观心态。如何应对困难与挑战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内容,幼儿通过努力学习与坚持不懈,既能够体会到取得进步的喜悦心情,也可以养成不畏艰难的良好心态。重视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幼儿的长远发展,也是提升学前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一)善用鼓励性手段,树立幼儿自信心
        鼓励赞扬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鼓励。鉴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因而在面对首次接触的新知识与新问题时大多会感到慌乱无助,时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教师在此时需保持足够的教学耐心,先对幼儿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予以表扬,并帮助其逐步解决眼前的困难。一旦幼儿能够在精神上得到认同与鼓励,心中自然会充满自信心,进而能够步入良性的成长节奏中来。二是物质奖励。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所在,这也就决定了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能仅仅依靠语言表扬,而是需要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此来契合幼儿的真实心理。
        例如,在幼儿园每天的例行午睡的休整环节,幼儿教师可以倡导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整理好床铺和被褥。让小朋友们彼此之间互相观察,比比看谁是班级里面的叠被子小超人。充分激发小朋友们参与叠被子大赛的热情,争先恐后的要成为叠被子的超级小能手。通过这种活动比拼,小朋友们很快就能把被子叠整齐,此时,幼儿教师就要对表现好的小朋友提出表扬,并奖励一枚爱心贴。通过恰到好处的鼓励与赞扬,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切关爱,也有助于幼儿形成坚强乐观的自信心态。
        (二)给予尊重与信任,提高幼儿自信心
        真正得到信任与尊重的幼儿,其内心感受自然会无比深刻,而这也正是树立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其一,信任幼儿。在面对一些复杂情境时,幼儿因受表达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阐述事件的真相与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时教师若对幼儿产生了误解,则会对幼儿的自信心造成严重打击。教师在发现幼儿言语或举止有所不当时,应先行予以制止,而后给予幼儿充足的表达空间,既要对错误加以纠正,也应避免幼儿感到委屈与失落。其二,尊重幼儿。


幼儿的心理相较成人更加敏感细腻,特别是在与亲密对象的相处过程中,时常能够从微小动作和语言中捕捉到许多信息,而教师作为与幼儿朝夕相伴的特殊职业,更需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使其能够自信大方地与人交流。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幼儿时常因为回答不出问题或是回答错误而引得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处理。对于回答问题的幼儿应予以鼓励,并为其讲解正确答案,而对于其它人则应教导其如何去保护他人的自尊心,这样便能够在幼儿心中留下尊重他人的思想萌芽。信任与尊重幼儿应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通过点点滴滴地渗透,才能够使幼儿真正变得自信勇敢。
        (三)举办多元化活动,增强幼儿自信心
        幼儿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将会直接决定自信心的培养效果,这便让教学方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比如说教师可通过强化幼儿的表达能力来培养其自信心,教师可利用手中的教学卡片来开展一场抢答比赛,幼儿不仅要回答卡片上所展示的物品名称,也需要说一说这样物品有什么作用,或者是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曾经见到过。这种方式不仅延伸了教学深度,也让幼儿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使其能够充满自信地进行语言表述。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穿鞋比赛”活动,要求小朋友们分清左右脚,并用最短的时间穿好鞋子,比一比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既能锻炼小朋友的肢体协调能力,又能在游戏中进一步增强小朋友的自信心。也可以开展“唱歌比赛”活动,让幼儿在舞台上自信大方的进行才能展示,获得自身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小组快速传球”这种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在与他人合作中找准自身定位,提升自身认同感。诸如此类的教学活动还有很多,其核心均在于强化幼儿的参与感与专注力,使其能够在活动中感知自身的成长与进步,以此来获得更加强烈的自信与认同。
        (四)布置阶梯型任务,成就幼儿自信心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儿童教育的发展观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强调幼儿园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幼儿当下的实际水平与通过幼儿教学的潜能开发所获取的可能性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参照实际差异设置有难易梯度的教学内容,从幼儿现有水平出发,开展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发展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在循序渐进的自我肯定中,既有利于幼儿均衡发展,又可以成就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例如,在游戏《玩报纸》中,为了尽量避免单一的机械式模仿,教师需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启发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潜能,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在废旧报纸上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并对小朋友想出的各种新奇玩法加以尝试,如用报纸做成纸棍玩击剑、做成纸球当沙包玩、做成小衣服进行展演、拼成图案跳格子、贴在胸前接力跑比赛等等。通过尝试各种报纸游戏的活动,启发小朋友们积极参与探索,培养小朋友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反复验证中获取自我肯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作,既满足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前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更在激发幼儿潜能以及培养乐观心态等方面大有助益。幼儿教师应立足于实际教学情境,把握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幼儿打造出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环境,使其在感受到尊重与信任的同时,逐渐获得自信心的增长。
参考文献:
[1]王郑梦.学前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分析[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6):234.
[2]白冬梅.关于学前教育期培养幼儿自信心情况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8,000(001):195.
[3]肖艳.学前教育中有效培养幼儿的信心[J].读与写(上,下旬),2018,015(021):2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