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提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来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进行深刻而又积极的思考。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既不能否定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形式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扎实提高而发挥出的优势,同时也要注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的重要性,从而全面进行物理教学改革。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与美育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渗透;德育与美育
引言
物理是初中才开设的课程,并且比较抽象、难懂,如果这一阶段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学科的大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师生殷切的要求,也是当下物理教学现实的紧迫需要。
一、利用物理学史进行德育
物理学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独特的精神价值在物理学科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精神价值主要蕴含在科学家的科学理想、献身精神、光辉言行和高尚品格之中。利用物理学史来进行德育,需要适时恰当地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业绩、轶事,既能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又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几个方面:第一,介绍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时要突出“机遇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做科学研究时投入大量精力之后,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抓住了那些稍纵即逝的机会,才有了“偶然”的科学发现。否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导致学生认为很多的科学发现都是物理学家偶然碰到的。第二,在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时要尽可能客观完整地向学生呈现他们人生真实的一面,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所折射出的献身科学、不畏艰辛的意志品质。第三,强调这些重大成就都是科学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取得的。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大多数隶属于经典物理学,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都是以物理学家的名字命名,学生容易误认为这些辉煌的物理成就是科学家们独立完成。
二、建立学习互助小组
在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目标,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是一门深奥的学科,许多知识都需要经过思考和探究,但是学生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所以要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物理知识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时,应避免学生走向思想上的“死胡同”。另外,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还能够让小组之间进行帮扶,而对一些物理成绩好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对一些物理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帮助,这样有利于建设和谐、友爱的班集体。例如,在教学“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小组来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之后进行探究学习。在这过程中,组内成员的具体职责要划分清楚,比如小组长、检车者、跟踪记录员、概括者以及发言者等。教师还要注意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之间对学生进行引导。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探究性的问题:(1)当电阻一定时,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定量关系。
三、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物理各方面的美
物理学的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不只是其自带的自然普遍真理的美,还有物理研究者们的品行美。精炼美。学生在学习时会发现,很多困难的物理官方书面知识,如果等价换算成带有英文字母的式子,就会特别浅显易懂,相当于精炼了书面知识。比方说:F=d(mv)/dt意思是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的自然法则,让学生体会物理的精炼美。通过精炼出的式子领悟物理学的美。物理学的精炼美不只是普及于我们的生活,在此之外它还有实质的精炼美、布局的精炼美和技巧的精炼美。还比方说: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物理学理想化模型在作用于物体的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方面的显示,电路和电磁场构成了电磁学,展现了物理学在书本上的精炼美。还有伽利略在以前说的探索物理学的第一步,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析思考事物的现象并尝试,第二用科学的思想一步步落实好每一个环节,最重要的一点,在尝试的过程中,不能丢掉我们学习的数学方法,把这三步落实好。伽利略的方法直到今天还在使用,在物理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一步展现了物理学的精炼美。融洽美。融洽美的意思是展现在事物和其景象中的物理学的根基。在我们的生活里融洽美无处不在。每件事物都具有融洽性,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看,这件事物自身固有的和后天产生的美都能展现出来,而展现出来的大都是融洽的,按同样的顺序重复出现、数量相同、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四、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衔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物理这门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大力弘扬国学教育,而物理这门学科也能与国学建立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的古诗词中就有很多物理现象的存在,通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描述物理的过程和原理,既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文艺色彩,给课堂增光添彩,同时又能让学生完成知识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物理规律和现象。初中生的识记特点比较形象,而物理这门学科难以脱离其他知识内容和生活独立存在,所以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也相对抽象。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转化成形象的方式,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对于一些简单的或特殊的物理现象,我们可以给学生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利用押韵的语言和文字加强记忆。除了有教师的帮助,这一过程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把自己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物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建立起知识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更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做好统筹规划。这对于教师来讲是一种考验,更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从而更好地给学生做教学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开拓发展道路。
结束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具体提出了物理学科德育的实施策略。物理学科德育只有落细、落小、落实,方能构建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的学科德育体系,逐渐形成学科全时段、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程广.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索和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9(24):17-18.
[2]赵秀玉.浅谈传统美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2019(24):22-23.
[3]刘金刚.爱之润泽,无声无痕——初中物理德育渗透初探[J].华夏教师,2019(15):67.
[4]史爱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学科德育实施课堂教学实践——以“平面镜成像”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7):25-27.
[5]刘俊秀,胡青云,周谋远.浅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认识[J].教育现代化,2017,4(51):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