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童幼君
[导读] 语文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先天优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形成德育理念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先天优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形成德育理念,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强德育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渗透德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欣赏文学作品、开展实践活动几方面重点探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培育学生思想观念,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渗透 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再加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甚至常会受到家人的溺爱,此种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极为不利。作为家长与教育者,都需要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教育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培养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等方法的研究,以确保学生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一、通过语文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语文的魅力就是文字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通过文字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向往,其中蕴含的爱国、爱家、尊师、保护环境、勤俭、节约、坚强、团结等,文字用它独特的魅力渗透德育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文字的训练节点,用扎实的语文功底来带领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带给他们的真实情感。让与文字交朋友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例如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大自然的声音》,利用语言和文字的魅力来带动学生学习和了解大自然的美好。首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大自然究竟是什么声音?为什么是这样的声音?以这样巧妙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形象表述来体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在一番回答后,教师再引入课文,通过拟声词可以体会到大自然的热闹和欢乐。在了解课文后,教师再让同学们思考,现在我们大自然是什么声音?和书上有什么不一样吗?我们应该怎么做?以这样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思考,从而在心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大家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低碳出行等。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就可以让学生们明白“只要大家共同守护蓝天,大自然就会用它的魅力回报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会说话,对道德观念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日常生活的礼貌用语,面对不同事件时的态度和看法,都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见到老师要问好、和长辈说话要有条不紊、和朋友交流要友好等等,说话的艺术是道德素养的一种体现,也是从侧面的德育教育教会孩子们基本礼仪。
        二、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诚善品格
        诚善品格的养成,离不开德育活动。德育不是枯燥生硬的说教,而是要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循循善诱,寓教于乐,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诚善品格的魅力,做一个诚实和善良的好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和学生建立亲切和谐的友谊以及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在德育活动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保障德育活动的质量。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之后,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放映《小正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通过动人的画面,充满韵味的水墨,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宫殿,感受真善美的世界,体验真善美的人生,进而受到巨大的情感触动。学生看完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节目表演。教师扮演青蛙妈妈,有的学生扮演小蝌蚪,有的学生扮演鲤鱼等等,教师通过和学生一起制作道具,一起构思故事情节,一起组织语言,帮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小蝌蚪对寻找妈妈的真诚执着,获得对母子情深的认知。
        三、在写作教学中进行渗透
        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要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做到结构正确,还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能够引起他人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布置主题为“我的爸爸/妈妈或我爱爸爸/妈妈”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放学回家后认真观察爸爸妈妈的生活,结合平时与爸爸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写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验到平时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但却经常被自己忽略的爱,通过写作引导学生反思与感悟,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忙碌与艰辛,今后会更加爱父母,孝顺父母。除了进行书面写作训练,语文教师还可以丰富写作教学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给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与亲情、抗战、团结等正能量且具有丰富德育价值的电影,让学生写观后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以此实现学生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语:语文教材本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也是汇总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高尚情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德育和语文不可分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健康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所以,挖掘语文教材内容,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且必须做的,只有真正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之中落实德育教育,才能让德育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1]唐伟琳.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9)
        [2]刘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学周刊,2019(03):69-70
        [3]黄存政.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4).
        [4]张春艳,方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