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吴海宝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阅读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开拓视野、积累素材等等。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应该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应该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接下来本文就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示范阅读的重要意义为核心,简单探讨教师范读的几点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范读;重要意义;范读作用
        教师示范性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者是集体阅读,但是在这两种方式应用的过程难免会使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在别人阅读的过程中开小差。但是如果是教师进行范读或者是领读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这种情况。并且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读音纠正,教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还可以快速的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一项训练,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学习新的句式语法,认识更多的生字生词,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范读更是可以促进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掌握[1]。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范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更主动的进行学习,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性的会以教师的态度为中心,就是所谓的“向师性”,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作用,使学生在意识中会向老师学习,进而更愿意主动的进行阅读。
        第二,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阅读内容中的难点,进而在讲解的时候重点对这部分难点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判断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而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谈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正确发音阅读
        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发音,小学语文课程中,每篇课文都会有一些新的汉字和词语,这些汉字主要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但同时也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教师会布置提前熟悉课文的学习任务,但还是会有很多学生忽视这其中的新知识。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进行范读,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能就会凭着自己的理解随意的读,或者直接跳过不认识的字,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并且如果学生对错误的读法形成记忆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如果教师进行范读,就可以准确的读出正确的读音,这样学生也可以马上认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避免错误的读法形成记忆。
(二)营造课文中的语言环境
        教师在语文课上进行范读,可以声情并茂的展示课文中的内容,营造出课本中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恰当的语言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这课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清风拂过,柳树飘起的感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课文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示了柳树从春天发芽到盛夏长大的过程。配合上老师的范读,更能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提高学习效率。
(三)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才会愿意在课程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才会更愿意去主动的学习这部分内容。在阅读课程教学中会发现,有很多学生似乎并不愿意放声阅读,对于阅读内容也提不起兴致。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阅读的难度,有些学生不擅长阅读,在阅读中经常会有“跳读、漏读”的现象,导致阅读的内容不连贯,自己也似懂非懂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或者是由于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里,一旦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便不想继续读下去了,如果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学生会离阅读越来越远,阅读水平也就一直无法得到提高[2]。
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范读引导,就会很大程度避免这些问题,教师进行范读,可以准确的读出整个句子以及句子中的每一个词语,这样就可以减轻学生的阅读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少走一些弯路。并且在教师准确而且带有感情的范读中,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促进学生对抑扬顿挫的掌握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可以准确的进行朗读,更要让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到课文内容中所包含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懂得抑扬顿挫和断句,对整篇文章的阅读都是用相同的语调,这种阅读不但会让听众觉得枯燥,朗读者也会失去阅读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范读,在教师的范读中让学生感受到抑扬顿挫和断句,并且了解到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视断句和抑扬顿挫可以让阅读变得更美。
三、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一项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会伴随着学生的一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进行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发音阅读,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主动的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宜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
[2]吴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