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写作是语言的综合应用,是大作文的基础。微写作灵活多样,随意进行,便于操作,是作文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微写作训练,减少对写作的限制和要求,鼓励学生有感而发,自由表达,为学生的自由写作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广阔空间,为大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
微写作是一种新兴的写作方法,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的高效,高效生活方式的文学形式。微写作通常约为200个字左右,主题清晰且单一,并且具有很高的针对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微写作教学开展,使学生有效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加强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
苏霍林姆斯基曾经在自己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就强调了拓展阅读范围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文学家刘向也曾提出“善读可以医愚”的观点,可见读书越多,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越真实,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扩展阅读范围,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丰富知识量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健康的阅读习惯。最为关键的是提高阅读量是学生提高写作技能的基础和有效途径。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有限,再加上生活阅历不足,这就制约了学生们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提高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第一步是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在阅读和积累的同时,学生还应注意阅读尽可能多的文学作品,更多优秀的作品技巧,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并积累自己的阅读量。学生可以在阅读短篇文学作品的同时,积累古诗,现代诗歌,散文诗,优美的散文等微写作作品。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短篇文学作品。所以,要采用开放式的阅读形式,脱离教材的枷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借助阅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宽阅读视野,让学生学习更多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内涵和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要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陶冶情操,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
二、借用和仿写著名文学作品
当学生的阅读量积累到一定量时,就可以学习和模仿文学作品的写作。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参考和模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模仿词句,另一种是模仿写作风格。这样,可以在写作练习中将学生付诸实践,有利于写作技巧的快速提高。但是,在仿写作品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两点。首先,作为参考的作品应是著名的文学杰作,可以作为典范。第二,不要过分依赖仿写。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将形成抄袭的习惯,并会束缚学生自己的思想,这不利于形成自我风格。因此,仿写应作为一种技巧而非目的。仿写中最常见的练习方法是模仿词句和写作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阅读文字或材料,熟悉并理解原文的语言表达技巧,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必需的,因为初中学生阅读积累不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无法灵活、恰当地使用该语言,因此有必要依靠模仿来规范词句的使用;第二步是有针对性地模仿文章的修辞方法,表达技巧和整体框架。此外,教师应善于设计以使学生感兴趣。任何文本都可以用作微写作的材料。如:《少年闰土》一文中,鲁迅并未在文章中详细描述“手”,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手”的各种图片,以便学生可以看到,闰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活,并且有不同的“手”。“手”不仅仅是手,这是闰土的处境,是闰土的心态,也是闰土在鲁迅心中“悲痛”的原因。
文本也可以用来模仿,朱自清的《春》中有几句话描述了春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让学生选择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类型仿写。使用文本进行微写作练习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词汇量和遣词造句能力。当然,这里的关键因素仍然是老师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尽一切努力使学生感到这项任务可以被“接受”和“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践开展微写作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可以分为两类,即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实践直接生活,但是由于生活的局限性,不可能直接地体验一切。因此,学生不仅要通过直接生活来创造,还需要积累通过间接生活来创造相关材料,即通过阅读间接感受到生活,并通过阅读来积累相关的写作材料。在学校期间,学生必须学会阅读和积累。初中生由于各种原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微写作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需要学习老师教的各种写作方法,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并让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养成记录和收集书面材料的习惯,及时记录所见所闻,并组织起来,最后将它们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和材料。积累资料不仅需要写下并写下来,而且积累资料的重点是组织和汇总记录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累积的物料将实现数量上的飞跃,并且在真正需要时可以派上用场。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微写作教学活动中始终组织整理教材。具体方法可以是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单一的材料来记录所看到和听到的内容以及该记录中漂亮的句子,或者学生可以自己制定材料记录计划并对所记录的材料进行分类,例如:校园生活,校外生活,自然生活等等。这种材料记录方法首先可以使材料分类更加清晰。第二,它有助于回顾过去。当然,在微写作教学中记录材料的最大作用是帮助创作大型作品,并积累用于大型作品写作的材料。
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交流
叶圣陶先生说:“如果让学生懂得自改,教师只起引导和指点的作用,学生自行考虑怎么改,那么学生就有了主动性,自改的能力,终生受益。”传统作文教学评价基本上是基于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常较少,甚至仅在基本单词交换上。而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更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思考和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技巧,并改善其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他们“比较评价标准和提意见”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微写作的目标是否已经完成,以及这些标准是否一一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措施怎么做?二是学生相互评价。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特定评价标准,以便在实施微写作评论时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学生在评论他人的微写作时对自己的问题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当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差异,可以扩大相互评价的范围。使用小组合作方法开始审阅,小组成员有各自的任务,并根据困难分配任务,以便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并共同提高。
总之,微写作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初中教师应注意微写作的独特性,在课堂上系统地教授微写作,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微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龚姚瑶.见微知著———浅议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2):39-40.
[2] 李春晓.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中),2019(5):22-22.
[3] 陈旭.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19(5):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