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体系建构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许超
[导读] 摘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关乎党员干部所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而且直接关系着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法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德工务段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关乎党员干部所具有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工作能力,而且直接关系着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方法做出研究与探讨,对于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历史发展
        引言
        现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初级阶段,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矛盾日益显现,对我国各级政府执政能力与协调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媒体时代,各级政府与其相关部门都会与区域内的主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此便可以最大程度地对舆论进行掌握,对舆论风向进行引导。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新兴媒体的诞生,舆论的生成与传播模式都有了性质上的变化,传统媒体时代的政府形象塑造与公信力架构建设,在如今看来已不合时宜或力所不及。即便以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政府媒体来进行舆论的引导,其收效亦甚微。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在面对新媒体所制造的舆论压力与信任危机面前左右为难、一筹莫展。针对这个情况,对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对于塑造政府公信力、扭转政府形象、缓和社会矛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制度可实施性的内涵阐释
        什么是制度可实施性?对制度可实施性内涵的理解,主要有赖于对制度及制度构成等基本理论的把握。从制度内涵来看,对制度的界定主要可区分为以诺斯为代表的“规则说”,认为制度就是社会中人们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则瑏瑩;以凡勃仑为代表的“文化说”,认为制度就是人们拥有的一套“固定的思维习惯、行为准则、权利与财富原则”;以吉登斯、迪维尔热为代表的“结构说”,认为制度就是社会中的互动系统;以及以青木昌彦为代表的“博弈说”,认为制度就是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自我维持系统。不难看出,这些制度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指向了制度的可实施性。“规则说”强调制度的被遵守,“文化说”强调制度的约定俗成,“结构说”强调制度的整体互动,“博弈说”强调制度的反复较量。只有拥有这种过程或程序,制度质量和制度实施效果才有可能得以保证。也即,任何一项制度都需要具有可实施性达致有效实施的目标。从制度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三要素论”和“两要素论”。这两种分类方式也都把制度的可实施性置于重要地位。以诺斯为代表的“三要素论”认为,“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以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实施机制组成。”“无论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其实施都至关重要,都需要具有实施特性才有效。”以柯武刚和史漫飞为代表的“两要素论”,依据制度的起源将其划分为由人类生活实践逐步演化而来的内生型制度和由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地设计并强加于社会的外生型制度,并强调指出,无论内生型制度抑或外生型制度,都必须通过实施环节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功能。非正式约束相对于正式的法规,内生型制度相对于外生型制度,更具有可实施性。由此可以看出,制度可实施性就是通过一种过程性或程序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使特定制度的效果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是从制度的作用对象或行为者的角度来审视制度的实施效果的活动。也即,站在制度接受者的角度,对制度本身的质量进行批判与反思,体现的是一种以“行为者”为中心的制度主义观。“若行为者对一项制度不感兴趣,无法达成对该项制度的共识,那么即使该项制度的理想再美好,也很容易形同虚设。”它注重制度的设计者与制度的接受者之间的一种持续互动与相互影响,探求“制度目标与人们遵守制度与否”之间的因果关系。正如青木昌彦所深刻阐释的,制度是“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

”制度可实施性主要包括制度本身的内容价值,如制度本身具有正当性且科学合理;行为者的激励,如因为畏惧惩罚或可获得收益而遵守规则;以及相配套的实施机制,如外生型制度向内生型制度转变的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内涵。
        2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体系建构
        2.1培训规模扩大,培训重点更加突出
        适应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优化组织、队伍结构的需要,干部培训对象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逐步拓展到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青年干部、基层干部的全员培训,培训力度和覆盖面不断扩大。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培训的重点、方向、方法等共性要求和个性特点,坚持有针对性地加强不同类别干部的培训,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越是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干部越加强培训,尤其是抓好党政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把“一把手”和后备干部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点名调训、集中轮训和个性化定制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2.2建立双向沟通机制
        双向沟通机制的建立需要依赖新媒体。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达到培训方与领导干部学员的实时沟通。以QQ与微信为例,这种工具可以实现培训方与领导干部学员间双向的实时沟通,这种方式需要借用电脑或手机等媒介即可实现。因此,新媒体对于领导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沟通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可以通过建立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实现培训方与领导干部学员间的无差别交流,任何相关话题都可以在群内予以和谐、平等的探讨,为了保证其民主性与真实性,亦可采取匿名的方式。如此一来,保证了沟通的私密性,亦实现了信息的双向流通。
        2.3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也是党员干部开展自主教育与自主培训的有效方法之一。推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完善,能够有效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构建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依托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并追求教育培训成效,通过引导评议参与者对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表现、所发挥的作用做出全面评议,帮助党员干部更加客观地了解自身的不足与缺点,鞭策党员干部学习先进思想、模范行为。与此同时,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者需要遵循实事求是、民主公开、平等公正的民主评议党员原则,并可以在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基础上,将党员干部党性定期分析、年终工作总结、党员干部生活会等作为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载体,从而为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贯彻落实以及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把制度可实施性引入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的研究中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它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和揭示中国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本文在分析文本的标准或框架上可能存在些许偏差,如制度可实施性的六个维度不可能在一个制度文本上平均分布,制度设计者确实会对制度规则、制度实施机制等重点着墨,对此加以数字上的比较则会欠妥,甚至可能影响研究结论。但毋庸讳言,数字上的不同甚至巨大反差还是能够反映问题的,尤其在制度可实施性框架内———制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制度各构成要素的合理配备。总之,本文的研究期望成为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以引起更多有识之士做更深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伟.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2]韩晓辉.论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1,13(06).
        [3]鲍磊.新媒体政治环境下对拓展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思考[J].当代社科视野,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