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高处坠落的原因以及 预防措施浅述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黎波 沈启明 王喆
[导读]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而高处坠落也是项目建设过程施工事故的主要类型。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东北公司  辽宁  110000
        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而高处坠落也是项目建设过程施工事故的主要类型。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出现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原因,并依照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建立严密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责任、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有效规避环境的不良因素的几个方面着手,切断事故链达到控制事故发生的效果。一来能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高处坠落;原因;预防措施
        1出现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
        1.1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三违行为”、操作失误、超负荷等危险源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作业人员流动量大、稳定性差、劳动负荷大,很难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作业人员普遍存在安全意识低、专业技能不足、对现场环境不熟悉等特点,导致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频发,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作业人员不符合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如身体条件差、超负荷劳动导致疲劳或患有不适合高空作业的疾病等,也是导致高处坠落的一大诱因。
        1.2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分析
        钢管、扣件、跳板、安全带、安全网等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材质存在锈蚀、变形、损毁等情况,导致安全防护装置不具备相应的功能;搭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架体搭设缺少相应的作业指导和搭设标准,如没有搭设方案、搭设作业前没有交底、搭设过程缺少检查等;防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如安全带低挂高用,安全网材质不符合要求等;使用过程未能及时修复,建筑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会因为碰撞、挤压、人为破坏、施工需要等原因会经常出现变形、损毁、拆除等现象,形成防护上的缺陷,如不及时修复便会形成危险源。
        1.3管理上的缺陷因素分析
        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未按相关规定要求配备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人员尽责履职不到位。管理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确,管理混乱,导致违章指挥。缺少相应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不足、规章制度掌握程度不足导致在方案编写、作业指导、过程检查中未能严格落实相应的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不能完全指导现场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出现不必要的高空作业、交叉作业、悬空作业、临边作业而导致无防护作业的情况增加。承包商企业层面、EPC总包、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缺少对项目现场的监督和支持,现场安全管理组织混乱、无序。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发、检查、更换及报废管理不到位,防护用品存在质量不合格、损坏等情况,导致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失效。管理人员意识淡薄,有章不依、有据不循,不能认真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作业前未能认真落实交底、防护搭设,甚至组织野蛮施工,违章指挥,形成管理上的危险因素。
        1.4环境的不良因素分析
        在高处作业过程中,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的高处坠落的诱因之一,《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11条客观因素,涉及到大风、低温、高温、光线、有毒有害、超强度等多种环境条件不良可能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因素,在施工现场往往会因为进度、计划等多种原因忽略或者缺乏有效的针对措施。


        2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的综合预防措施
        2.1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施工前、施工中的安全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使得高处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通过作业过程的检查、制止、再教育等各种手段发现和消除“三违”行为;通过岗前体检发现高空作业禁忌症;合理安排工序和作息息时间,减少高空作业数量,避免超负荷劳动。通过这些手段达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目的。
        2.2施工过程高处作业防护设施的完善和维护
        作业前制定完善可靠的专项施工方案;材料设备、工机具进场和投入使用前有严格检测体系,杜绝不合格品;搭设前交底,过程严格执行方案;搭设完成后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检查并及时修复;安全防护用品在使用过程中确保正确使用,如杜绝安全带低挂高用现象。通过这些手段达到防护设施的有效和可靠从而降低高处坠落风险。
        2.3完善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全面的安全生产岗位职责、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确保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项目部上级单位加强对现场的监督和支持;劳保用品的配发合理规范,满足现场需求;落实安全考核和奖惩,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业务保安”,杜绝违章指挥现象发生。通过管理的完善消除高处坠落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2.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性
        今年来,建筑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不断涌现各类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工艺日趋简单、安全,如通过设计优化、使用新的施工设备和方法增加地面施工量,减少高空作业数量;使用更为合理的防护装置;通过3D模型审查提前识别出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高空作业风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设计单位、施工企业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用上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达到大大降低高空作业风险,有效保障施工安全的效果。
        2.5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根据高处作业分级中涉及到的11项环境的不利因素,提前根据项目施工地的气候环境、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环节辨识环境因素造成的危险源,提前做好检测、预警、防护和撤离工作。例如在户外施工,要提前关注当地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现场设置风速仪,一旦出现5级以上大风就要及时停止高空作业,安排人员有序撤离;大风后要对防护设施细致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再组织施工。通过对环境的不利因素的检测、预警、防护和有序撤离达到消除环境的不利因素的效果。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在建筑施工期间,导致出现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有很多,这不但严重威胁到了工作者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让企业蒙受非常大的损失。所以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并通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来提高高处作业的安全性。如此一来,就能够加强高空作业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莉,孙世梅,傅贵.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不安全行为原因研究[J].四川建材,2018,44(11):212-213.
        [2]石新川.浅谈建筑工程如何防范高处坠落[J].泸天化科技,2018(02):76-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