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航标管理提升航标服务的策略分析 宋福生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宋福生 肖岩
[导读] 摘要:当前,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之下,对内陆资源的开发趋向饱和。
        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  辽宁大连  116021
        摘要:当前,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之下,对内陆资源的开发趋向饱和。我国拥有着广泛的海域面积,并且拥有的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为高效开发以及利用海洋资源,做好航标管理工作,提高航标服务的质量十分重要。当前,我国各个港口的航道数量较少,导致航运压力大,因此,需要优化航标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使杭标管理逐渐向标准化、先进化方向发展,使我国的航标管理水平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加强;航标管理;提升航标服务;策略分析
        引言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航运规模持续扩大,各地区航道建设工作大量展开,航道等级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必须确保航道航标维护质量,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基于此,针对航标失常加以总结并提出可行措施极具现实意义。
        1航标管理的内容和作用
        1.1航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航标是辅助船舶航行的基础指引设施,对于航标的管理主要内容是为行驶的船舶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导航。高质量的航标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船舶行驶的安全性。当前阶段,航标管理主要内容有三方面,即:总体管理、海域规划以及维护和保养。为提高航标的服务质量,应从其管理内容为出发点,按照相应的管理原则展开相关工作。具体流程为,航标管理人员按照便于船舶的行驶以及停泊为原则,确保其航行的安全性,促进航运向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航标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立足于港口、航运的长远发展,并结合航运情况制定计划,结合各个海域的航标建设规划,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同时,管理人员应科学分析水下各种信息,制定科学的航标管理规划,合理确定航标的数量和位置。此外,航标管理的职能部门还应该专门配备技术人员,做好航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在确保航标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航标服务的水平。
        1.2航标管理的重要作用
        航标对行驶的各种船舶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航标能够为船舶的行驶进行定位,并为其提供导航,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会在船舶频繁通过的海域当中设置航标,主要目的是为船舶行驶提供指引,使其熟悉所航行的海域环境,从而避免船舶驶入复杂的水域当中,使航行出现问题。实践研究表明,合理的设置航标不但能为船舶提供导航路线,而且还能给船舶提供各种辅助信息,如:哪里存在转向点、禁行标志等,促进船舶按照安全的航道执行航行任务。
        2航标失常特性与成因分析
        2.1船排碰撞引发航标失常
        因船排碰撞引发航标失常现象,为主要成因,占各类标志失常事件总量的50%~60%,具体表现为发生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基本特性,且容易引发海。船排碰撞现象多出现于夜间或是大雾等能见度欠佳的场景,具体地点集中在浅滩入口、弯曲航段等地段。船舶在碰撞标志后,将出现偏离航道线现象,部分情况下还易搁浅。当标志处于失常状态,具体信息若未及时反馈至对应航标管理部门,或出现事故后并未在第一时间察觉,将进一步扩散影响范围,后续船舶在无法得到标志正确导航的情况下极容易引发次生海损事故。
        2.2自然灾害引发航标失常
        通航河流主要集中在半山区河流中,具有枯、洪水位变动幅度偏大的基本特性,其在洪水上涨阶段体现更为明显。水位在短时间急剧上涨,加大水面坡度,水体流速进一步加快,并含有大量漂浮物,在此影响下标志极易出现失稳甚至是流失问题。基于相关数据得知,在各类标志失常事故中,因洪水冲毁带来的事故总量占比达10%~20%,主要集中在红水河、柳黔江等山区河流中。受水位上涨影响,未及时针对标志采取撤除措施,会随之引发标志流失、沉没等问题,此时水位超过设标水位,无法认定为航标作用失常,但伴随标志持续漂移,将进入不良区域,此时满足认定为标志失常的条件。


        3加强航标管理提升航标服务的策略
        3.1明确航标管理工作创新目标
        传统航标管理主要通过开展密集的现场巡检工作完成航标状态信息的采集任务,在信息采集准确度、实效性等方面都有所不足,而且工作量较大,工作周期较长。在现阶段的航标管理工作创新工作中,应依靠先进技术的力量,构建全新的航标巡检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航标工作状态稳定性。具体应确定以下几方面工作创新目标:(1)提高航标信息采集准确性和完整性,主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开展航标状态信息采集工作,为航标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需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遥测遥控技术、视频巡检技术、无人机技术等。(2)缩短航标巡检工作周期,构建高效的巡检工作模式,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完成航标位置、灯质、电路信息采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及时发出故障警报,生成维护检修任务,发布给值班维护人员。(3)提高航标维护能力,做好各岗位工作的对接,提高工作联动能力,在落实管理责任的基础上,实现装备和技术配套,确保航标运维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3.2创新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为了提高巡检工作效率,在现阶段的航标管理工作中,需要积极构建基于移动网络的航标巡检信息管理平台,支持各项巡检工作的统一部署和数据传递,并确保信息交互的及时性。在现场巡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巡检人员可以直接用电子扫描设备、拍摄设备等,完成现场信息数据的采集,将其直接上传到信息管理系统中。航标巡检信息移动管理平台应包含巡检、维护、智能处理等功能,为航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计划制定、动态调整、预警监控、数据整理、日志和统计等。比如在任务管理功能的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根据历史巡检数据生成巡检计划,也可以由航标管理人员制定特殊巡检计划。然后通过系统下发到值班运维人员的手机APP上,确保航标巡检工作的高效开展。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提升巡检队伍、维护中心以及航标站等的工作联动性。
        3.3分析失常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
        (1)部分船排碰撞事故源自于航道与水文条件,在此情形下可制定相关措施起到优化航道的效果,或是合理改进航标配布方法。经航道整治后,若宽度达1.5倍以上航宽,此时航道水文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进而降低了航标失常概率。不仅于此,碰标船舶需在第一时间将实际信息传递给航标管理部门,随即安排人员巡检航道航标,及时恢复失常标志,进一步控制次生海损事故的发生。(2)观测水情雨情发展状况,预判后续阶段水位变化趋势,采取防控措施,有效抵御因水位变化对标志带来的不良影响。部分航区较为特殊,可增设加重沉块或是优化浮体结构,以起到避免航标受撞击、走锚流失的效果。(3)注重灯器、电源等设备的使用,运行性能应足够良好,整体稳定性高,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需要分析设备使用寿命,达到指定期限后随即更换。(4)注重宣传,将保护航标工作扩展至群众之中,提升公众的认知与法律意识。可通过宣传手册、现代化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引导群众认知到损坏、盗窃航标设备的后果,使其能够自觉维护航标设备。若出现偷窃、肆意破坏航标等不良行为,需通过法律途径严格处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航标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改进过程中,通过明确工作创新目标,构建综合巡检模式,可以确保航标管理及巡检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先进巡检技术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航标巡检工作效率,为航标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从而保证水上航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陆江,康玉山,王彦杰.加强航标维护质量控制促进航标效能优化提升工作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2):34-35.
        [2]陈玉立.对航标管理提升航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几点建议[J].珠江水运,2018(22):43-44.
        [3]陈晓.加强航标服务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管理的分析与探索[J].中国标准化,2018(20):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