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天恒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土地和空间规划是依照国家现有的资源条件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利用管理和布局优化的总体计划,对土地实施规划设计。对土地资源开发和空间规划的实施是建设美丽家园的必然途径,不仅对城市转型有重要的意义,还能有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基本任务。
关键词:土地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改造
引言
我国关于土地空间规划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国家以及省级层面。相对来说,关于城市土地空间规划的探索会比较少,因此,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对城市土地规划开展研究工作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土地空间规划与国家和省级土地的空间规划,不仅在详细内容上有很大的不一样,在规划的主体和实施的主体方面均存在不同。二是由于我国总体上关于城市土地的规划比较少,因此其关注的点主要在模式的建构方面。因此,城市土地的规划理论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充实。
1.城市改造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理论
1.1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综合优化
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其实质是用一个空间实施计划来达到最佳或者更好的整体效益。空间优化的发展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发展的优化。为实现人口集中、经济集约、产业集聚,国家的空间国画理念将会从最初的推广到中后期的优化和调整。
1.2关于区域统筹理念
科学规划的基础是以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的总体协调为基础。土地空间分区是从最高层面对国家土地进行分区,主要作用是促进人口,环境以及资源之间的协调。建立协调概念和全球控制的概念是可持续发展这一任务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资源禀赋、发展机会、生态因素以及工业基础是协调的保证。
1.3关于开放协调理念
空间优化的主要趋势是对开放式的土地空间进行规划。当前,开放式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跨区域广域空间规划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基础内容。这既是土地空间优化的主要趋势,也是土地空间优化的方向。为实现促进区域要素之间的合理流动,在规划的时候要注意与周边区域规划之间的联系。
2.城市转型背景下国家土地空间规划的思路
2.1总体定位
土地和空间规划的总体部署是围绕我国的土地资源开发、治理以及保护,达到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土地规划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战略性。该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措施是对国土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治理以及保护,其主要功能是指导和管控国家土地的规划使用。
2.2主要功能
在当前背景下,促进功能区域的制度建立是我国国土资源展开空间规划的主要目的之一,保障开发过程具备战略性以及约束性,主要是通过对统筹人口的分布、城市化布局、经济区的设置、土地的使用等进行科学统筹,对不同空间的主要意义进行明确,以此为发展方向。实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集中和高效利用,对城市人口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土地布局和生态发展相符。合理的控制土地的开发实力,不断规划发展进程。由此,国土规划的主要意义是对区域功能进行协调,对土地开发模式进行优化。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阶段,转变以往工作思路,先找出建设作业有难度的区域,明确不可建设的土地区域,以生态本底作为发展理念,从构建“人地和谐”的指导思想出发,对城市空间开展详细的生态排查,将现有生态空间区域的结构树立出来并对其进行整合,掌握控制生态地块和城市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重新构建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系,逐渐完善城市空间。有序推进“环楔相间”和“轴线放射”城市网络的规划工作,打造全新的生态格局,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
2.3利用规划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的国土规划同以往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依然具有紧密的联系规划,不但是对特殊土地的保护工作进行落实的合理政策途径,而且还属于对土地进行管控的刚性文件。
总体规划为我国对土地开展用途方面的管理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逐步形成了国家层面到乡镇层面五个层次的规划体系。空间总体的规划是以做好重要资源的使用和保护问题为中心,实现当前我国对土地空间的规划扎实、有序地推进。
2.4治理规划
我国国土治理规划是在非农建设耕地使用补偿机制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已经初步确定的土地治理计划是所有治理活动的指挥棒,将土地使用作为整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土地综合治理的战略部署。统筹安排各项整治活动和建设任务,对重点区域以及重大工程进行重点划分。之后在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建立五级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随着对节约用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推广,土地的治理规划的重心被调整到土地质量、土地数量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质量上。对城市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发低效率土地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达到了各方面逐渐向生态治理的方向前进的目的。
3.城市转型背景下国家土地空间规划的实施方式
3.1总体规划管控指标方面
在设置总体规划的管控指标的时候,应当遵循空间开发合理、保护、综合整治的原则。国土规划能够优化开发的方式,提高资源保护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目的。规划指标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比如国土开发顺序和分类、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升基础设施的性能、合理开发保护资源。
3.2国土规划的主要功能区域
在国土规划的主要功能区域,要以开发流程方面的安全管理为重点,重点设置耕地森林、开发强度以及面积等保留农村居民居住地点的相关指标。结合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各个地区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导向,制定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国土开发中的流程也是比较重要的,所涉及的各分项都是在土地使用的整体规划中的用地面积的范畴。城市空间规划的总体目标与城市工业和采矿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总体目标具有协调一致性。由此,国土规划总体体系属于对国土开发流程以及整体框架的优化设计。其重点在于土地使用和整体规划之间的联系。把握城市的内需重点,明确内部优势,调整空间开发方式和布局,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实力。
3.3国土规划利用的规划
指标应当采取分级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方式。规划国土土地资源计划制定了多项具有约束性和预期性的目标,它是以国家的宏观规划和对土地资源的管控为基础。主要包括城乡建设、新增建设耕地、农田土地的开发和复垦等指标,用国家到地方逐层分解的方式,采取分别管控的形式,将规划方案落到各基层板块上,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开发的全面管控。我国的土地管理形成了两极发展体系,主要是从上至下的指标管理。中央政府管理是对土地管理的一级表现形式,主要内容是对土地的用途进行宏观规划。二级管理是地方政府向市场或者社会展开的土地发展方向的规划。
3.4土地规划实施治理的指标
要将城乡治理目标细化分解,以确定土地规划实施的治理指标,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坚守耕地红线为基础,开展土地治理规划。确定标准的农田规模、提升耕地质量、完善耕地的数量指标等内容。除此之外,在设置各种指标的时候,应当以土地整体规划为中心,细化土地的整体治理方案,设置相应的城镇土地低效开发指标、农村土地使用规模治理指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对国土规划的制度进行创新,才能形成国土空间的规划与主要功能区域有机联系的规划体系。功能区域层次分明的规划体系,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建立国土开发与保护的机制,为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的修复,土地空间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悦,孟旭光.城乡资源流动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04):1-8.
[2] 王永豪,任君,郭思岩,etal. 嘉峪关市国土空间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 [J]. 甘肃科技,2017(20):68-72.
[3] 陈天,李阳力,王柳璎 .2018 年建成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热点回眸 [J]. 科技导报,2019,37(1):206-219.
[4] 邱衍庆,姚月 . 基于“多规合一”的广东空间规划探索实践与展望 [J]. 城市发展研究,2019,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