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改造新型村庄建筑的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梁流芳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局势越来越好,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
        新昌县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局势越来越好,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在城市化进程中,将新型村庄建筑应用于城乡规划中。基于此,本文针对城乡规划中新型村庄建筑的改造路径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规划;村庄建筑;现状分析;改造路径
        引言
        现阶段,我国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尽可能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城市的发展福利能够辐射周边的农村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农村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城乡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与环境资源之间愈发不和谐。城市占有大部分的房屋建设面积,农村的房屋建设面积却十分有限,这对农村居民的房屋建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合理利用农村的有限房建土地、积极改造村庄建筑、改善农村人们的生活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意义。
        1 城乡规划与村庄建筑的相关性分析
        与城乡规划息息相关的是城乡土地的使用情况,而居民住宅用地是城乡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村庄建筑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城乡规划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村庄建筑不仅是农村生活与农村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还是村民实际生活状况最直接的映照。然而,就目前乡村建筑的情况而言,我国城乡规划中对农村建设的部分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房屋的空间布局与环境舒适度,还是房屋质量与房屋新旧程度,都不达标。因此,这就推动了我国政府支持并引导村庄建筑改造,推进乡村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系列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
        2 城乡规划中村庄建筑的现状分析
        2.1 村庄建筑布局与质量的问题
        村庄建筑的布局乱与质量差一直是我国城乡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村民纷纷将自家的土房改建成砖房、砖房改建成楼房,从而使整体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美观、结实、实用。然而,实际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由于建筑用地规划不合理,农村居民在建造自家房屋时喜欢“多吃多占”,肆意扩大自家的建筑占地面积,从而使得村庄建筑不能排列整齐,而是呈各种形态随意摆放,不仅造成乡村公共用地面积的压缩,而且因争夺建筑用地引发了居民的纠纷。村庄建筑的建造大多出自农民的手工建设,他们不仅没有专业的施工设备,而且对当地施工环境、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也没有清楚的认知,这就使得乡村建筑达不到目前现行的建筑标准,防水、防火、抗震性能都不够。而施工工艺与施工材料也是造成村庄建筑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村庄建筑风格受到了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被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所吸引,并希望能够将城市建筑风格带到村庄建筑中,从而满足自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随着这种心态的影响,农村居民开始争相模仿,导致我国乡村中村庄建筑原有的乡土文化气息逐渐被同化,传统的村庄建筑风貌逐渐消失,乡土历史文化也在发生断层和扭曲,非常不利于我国美丽乡村计划的开展。同时,还会严重阻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除此之外,城市建筑的审美风格对村庄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民众对待建筑的情感上。不同地区的村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地域特色,而部分居民片面追求城市化的建筑风格,必然导致原有的生活气息遭到破坏,新的村庄建筑与原有的建筑不相融合,从而产生更多的生活纠纷。因此,在城乡规划的视角下,要想对村庄建筑进行改造,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完全照搬城市建筑风格是行不通的。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需要针对乡村文化、传统习俗等历史特征,利用一些独特的设计手法来实现。


        2.3 村庄建筑周围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村庄建筑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改造建筑物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四周的生活环境也进行改造,尤其是公共生活区域,这样才能为村庄建筑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村庄建筑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其周围随意丢弃垃圾的恶劣环境却对农村生活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这常常是乡村监管不到位、基础性环保设施不健全所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改造村庄建筑,就需要从基础做起,从生态环境做起,让美丽的村庄建筑也能拥有美丽的生活环境。
        3 城乡规划中改造新型村庄建筑的路径
        3.1 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建设体系
        众所周知,城乡规划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因素,如成本控制、资源配置以及生态保护等。所以,想要推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建设体系,系统地进行城乡规划工作,尤其是村庄建筑的改造,更需要有组织、有顺序地推进。首先,将城乡规划的工作理念与工作内容对公众进行充分宣传,让他们能够理解开展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避免一系列纠纷的产生;其次,促进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只有好的村庄建筑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监管工作,提高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加强村庄的生态环境建设;最后,加大对村庄建筑的资金投入,只有保证充足的资金注入,才能使村庄建筑的改造质量达到标准要求,避免在居民区产生安全隐患。
        3.2 统筹规划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
        我国乡村地区一般处于地理、地形、地貌比较特殊的地方,可以建设村庄建筑的土地十分有限,居民区甚至也会分散性地建造。所以,对村庄建筑进行改造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合理规划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一方面,村庄建筑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在不改变原有乡村形态的基础上,对各家各户的居住面积进行合理再分配,使村庄建筑不仅具有同样的建筑布局与建筑质量,同时还具有不同的个性设计风格;另一方面,村庄建筑的整体布局还需要与生态环境相搭配,利用大量的绿色植物、生态绿地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打破村庄原有的形态模式,使村庄建筑的改造更加深入,从而能够让人们真正地享受到现代化的农村生活,有利于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
        3.3 促进乡村风貌与现代化风格在村庄建筑中融合
        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需要保留乡村的文化气息,还要为农村地区尽可能地注入现代化建设,而这两者在理论上又是矛盾的。所以,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找准每一个地方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习俗的平衡点,这样才能将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目前,对于村庄建筑的改造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整体性的“推倒重建”策略,这适用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使村庄建筑快速步入现代化,改造效率更快,效果更好,但需要政府部门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能达到大规模的使用;另一方面就是对村庄建筑的“修补型”策略,由政府部门出面引导,为村庄建筑现代化改造的居民进行补贴,并使其在农村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更多居民自愿参与到改造村庄建筑中来。
        结语
        综上,通过对城市规划视角下对村庄建筑的改造路径进行探索,旨在推动我国乡村朝着绿色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农村居民的生活谋福利。但现实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本文所涉及的情况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探索,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城市化与城镇化建设,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铎霖.新型城镇化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02):70-71.
        [2]刘用发.关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49):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