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 杜俊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杜俊乐
[导读]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关键的转型时期,在工业领域,开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相较过去更加注重生产的生态性、创新性以及高效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业生产的要求。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关键的转型时期,在工业领域,开始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相较过去更加注重生产的生态性、创新性以及高效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工业生产的要求。基于此,应将信息技术引入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推动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机械设计;制造
        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各行各业的运转模式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本文通过着重阐述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前景,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企业、行业精英促进该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加快领域内技术突破的脚步,实现行业的快速进步,进而促进我国该领域整体竞争实力的大幅增强。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念及特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种集合多元理论的先进应用技术体系,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与传统的机械生产方式相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有高效、安全且便捷的优势,更加符合新的时代发展特点。如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事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效率和质量。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我国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已经开始积极引入现代化先进技术,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得机械设计制造的效率和质量获得明显的提高,加强机械制造相关产品商品的精确水平。不仅如此,还可以促进生产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并缩减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增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可以达到传统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无法企及的技术水平,通过开展设备仪器试验工作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排除机械加工生产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干扰,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准确度,更好的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此外,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机械设计制造企业可以开展更深层次的功能开发和优化,推动产品的创新发展,丰富我国机械产品市场。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安全性更高。自动化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可以有助于安全隐患的消除,提高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在自动化设计制造模式下,人工操作的内容将大幅度削减,生产人员只需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对生产作业的有效操控,和机械加工现场保持安全距离,如此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将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优势
        (一)能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资源
        自动化应用了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和信息的结合,能帮助我们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生产效率。通过与现代化技术和信息的结合,使自动化技术包含了新型的智能,所以在生产的过程中也会通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各种安装过程,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节约了人力资源。
        (二)提高生产率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能够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生产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机械制造转变为自动化工作,可以有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并且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髙生产产品的准确度,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三)实现高效操作、异地操作
        在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让工作人员实现更加高效的操作,极大缩短日常的调整优化时间,进一步提高效率,并且凭借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异地操作,能够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避免由于时间、空间问题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让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个过程更加灵活和智能。



        三、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体现“生态化”属性
        近年,“绿色、生态”成为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标杆,生态化发展是全行业、全社会需要尊崇的标准,也符合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机械设计制造领域来说,传统粗放的作业模式必然存在资源浪费,不仅影响产出率,也造成成本增加,并且在产出的过程中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环境的长久保护,该种工作模式本身也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浪费”问题,一方面来说,信息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实现物尽其用,也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二)关于计算机的应用
        现在,计算机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几乎各行各业都用到了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计算机集成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质量。而且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库,可以通过网络的支持,将适合机械设计制造的元素和信息进行整合,以此来改造机械设计的生产过程,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三)体现“机电一体化”属性
        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人力资源的持续投入,整体的运作效率较低,且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运转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将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进行全方位融合,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逐渐代替传统人为设计、人为制造的低效过程,进而实现机械设计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输出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机电一体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试验,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行更新和代替,前期的投入成本不可避免。
        (四)体现“虚拟化”属性
        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中,企业首先需进行产品设计,通过图纸进行产品的表述,随后由技术人员根据图纸进行样品制作,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检测、试验来验证样品的属性,只有达到标准的样品才可以继续进行量化生产,在这一模式中,样品的检测、试验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针对部分要求较高、复杂的产品,该环节可能还需要多次进行,对企业而言不仅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也是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行业的高速运转需求。基于此种情况,未来若采用成熟的信息技术,根据电子图纸将产品的性能、属性进行虚拟化展示,大大降低样品检测试验的时间消耗,也方便进行产品的修改和完善,进而提高整个环节的产出效率。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未来机械设计制造过程将呈现出更多的“虚拟化”特征,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之下,未来机械设计制造的发展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五大属性,包括“智能化”、“生态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和“虚拟化”,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作用,并且激发更多专业人士进行思考、分享和探讨,且随着未来技术的突破,机械设计制造领域还可能迎来更多的变化,需要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磊,蒙军.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16):223-224.
        [2]杨宋.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0):53.
        [3]刘林,陈俊.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151-152.
        [4]祝小琴.信息技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198-199.
        [5]郭子路.信息时代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分析[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3):200+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