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和技术管理 周鸿英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周鸿英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性。安全管理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BIN技术有较好的管理效果,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下就是本文对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应用情况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应用情况
        安全管理可以构建起三维可视化仿真模型,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结合现场施工具体情况对调控和搭建施工场布,能提高建筑领域施工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安全管理的优势
        1.1动态化
        建筑工程项目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在安全管理的辅助下可以集合在一起,将各个信息联系在一起。期间一旦某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发生改动,将导致整个的关联数据受影响。因此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构建起动态化的网络平台,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动态化监测现场施工情况[1]。
        1.2可视化
        安全管理下构建起来的是三维模型可以让项目管理者更加清楚的看到各个环节的实际施工情况,管理人员在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下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清楚明朗的讨论。此外,三维模型下项目管理人员还可以及时辨识项目开始到竣工期间存在的风险源,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3协调性
        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多,施工期间不兼容问题较为常见。在不同专业不兼容、缺少沟通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而借助安全管理则可以构建起全面的三维模型,各个专业的参与人员可以在同一个远端上相互交流,确保信息下达的同步性,能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出现的安全事故。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2.1施工场地布置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施工场地布置中可以使用安全管理,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构建出完善的施工场地布置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按照施工现场功能区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分开设置作业区和生活区,确保两者之间的安全距离。功能区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电、卫生、交通、消防等,这些都是需要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筑物坠落半径之外设置办公生活区,并与作业区两者之间布置防护装置,做好明显的划分隔离。各个区域统一设计好后借助安全管理用视频进行模拟,筛选出最佳的施工场地布局方案[2]。
        2.2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可以借助安全管理来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一是在安全管理的辅助下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到每个人员身上,用明确的管理制度和责任机制约束安全管理质量,在安全管理中应用安全管理可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能直接落实到个人,一旦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根据责任机制找到直接负责人,避免安全管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问题的出现,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率;二是安全管理人员参照构建出来的BIM模型,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上传至云端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动态化管理,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将整个工程的建筑安全情况在整个项目中进行明示,这样不仅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也避免了因为不了解项目真实情况盲目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三是借助BIM模型强化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四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作业的技术交底环节借助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化要求落实技术交底任务[3-4]。
        2.3云端安全检查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项目管理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值需要借助移动端设备IPAD就可以及时发现三维模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此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点击模型中元素将相机打开,将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照片拍摄下来,随后可以将其载入三维模型中,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此外,安全管理人员好可以借助云端安全检查技术将警示信息上传给所有的项目关联人员,起到人人警醒的作用。隐患问题得到整改后可以拍摄照片并再次上传到三维模型中,进行二次检查,直到安全隐患问题消除。
        2.4辨识危险源中安全管理的应用
        现场真实的施工环境在安全管理的辅助下可以完整创建出来,对于施工现场潜在的危险源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危险源辨识人员明确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源可以更加直观分析出建筑项目各个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隐患。

危险源辨识人员可以在BIM模型中将不同视角的危险源用亮色标记出来,以便提醒施工人员进入该工序后注意施工安全[5]。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和技术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
        针对现行的技术管理机制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首先需要提高建筑企业的处置程度加大建设力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并根据管理组织和工程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在高层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责任制,明确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端正其工作态度,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施工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应当注重协调和配合,加强和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在技术管理体系中还能加入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辅助管理人员开展高效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的发生,针对存在的一些突发事件,能够做好应急处理,降低工程造价,减少企业经济效益的损失,保障高房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将本次工程所应用到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方案等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归档,为后续验收检验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时,还需要更为详细的技术文件,根据选择的施工工艺类型,来搜集施工技术的各项资料和有效数据,并做好对各项数据的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效率。
        3.2改进生产设备和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中,生产设备和施工工艺决定总体质量的建筑效率和施工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施工工艺,来提高整体施工水平,做好对技术的管理工作。
        3.2.1混凝土工程技术管理
        在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工程技术是其基础的施工技术,由于混凝土用量比较大,因此对强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根据工程的施工要求,需要选择恰当的混凝土配比,在进行混凝土输送时都需要采用输送泵来进行运输,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影响最后的浇筑效果。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入时,也需要做好对混凝土技术的施工管理工作,明确混凝土技术的施工要点。浇筑工作需要连续进行,需要控制好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根据施工要求,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厚度,能够有效的保障墙柱模板支立起来。在拆模时,也需要严格遵循各项规定,按照规定进行保湿处理,防止裂缝和脱水问题的出现。
        3.2.2钢筋工程技术管理
        在钢筋技术施工中,针对钢筋技术进行管理控制工作,首先需要做好钢筋连接形式的选择,确保其钢筋型号、连接方式等符合施工要求。一般在梁、板收尾处不能采用单向直螺纹连接。在连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连接处进行随机的抽查检验工作,确保钢筋技术施工质量。
        3.3加强对材料的监督管理
        在建设施工中,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对材料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及时记录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储存剩余。同时还需要做好施工材料质量,数量检验等各方面的数据,记录储存工作。前期采购时,需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材料的型号和性能,深入市场调查研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施工材料,降低成本的投入。当然还需要确保施工材料的型号性能符合相关部位的要求。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环境进行存放,避免材料在存放期间出现变质的情况,保障材料使用性能,提高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应用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视化管理,及时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风险源,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被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杨丽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的运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6):155-156.
        [2]冉宗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 BIM 技术的运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1303.
        [3]郎青宪.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砖瓦世界,2020,(6):60.
        [4]胡瑛,施继余.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阐述[J].城市建筑,2019,16(27):135-136.
        [5]赵春.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9,(38):27.
        作者简介:
        周鸿英,广西南宁,安全科学与工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