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沽排水河万年桥段周边环境治理提升为例探析城市绿廊植物种植设计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相宇1
[导读] 摘要:由于区域建设时缺乏对整体绿化功能的设计,地块内土地裸露,需对区域内增加绿化及养护。
        1.天津泰达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摘要:由于区域建设时缺乏对整体绿化功能的设计,地块内土地裸露,需对区域内增加绿化及养护。同时,为了提升中心商务区的美化度及排水河景观的需要,需配置层次丰富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方案设计整体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场地特征和功能要求,整体以“大绿” 为主,栽植耐盐碱、易成活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整体绿化应以生态设计为出发点,在大绿的前提下,南侧通过植物层次、色彩的搭配,形成优美的河道景观;北侧与津沽一线现有绿化相衔接。遵循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状地形、现有水面及洼地,形成集水面,种植水生植物。
        关键词:植物设计;环境治理;绿色廊道
        大沽排水河万年桥段周边环境治理提升绿廊建设位于津沽一线北侧,南至大沽排水河,西起河南路,东至海滨高速互通区,项目长度约4.8千米,铁路过境,内有水塘,绿化面积21.2万平米。绿化建设的完善将使城市形象及景观品质得以提升。项目建设将弥补津沽一线至大沽排水河绿化,使中心商务区的河道绿化及道路绿化更加全面完整。大沽排水河万年桥段合整治是中心商务区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廊道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载体功能,改善发展环境和投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百姓创造干净、美丽、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植物设计定位
        1.1尊重上位规划
        根据规划总体目标,植物种植设计将提升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创新发展,实现蓝绿空间面积占比,促进保障生态屏障区实现。根据规划布局,植物种植将形成“绿茂、成林、成片”的生态景观特色。林相设计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树种,适宜生境。重塑植物生境,重现物种多样性,创造适宜动植物栖息活动的生境,构建滨水栖息地,保障水质;种植多养植物,保障食物;创造隐秘条件,保障栖息;保留、建设生态通道,提供生物通行空间[1]。建设低冲击影响的基础设施,塑造亲近自然、绿色出行的环境,围绕生态廊道构建林间路(养护路)道路系统。
        1.2履行设计原则
        根据天津市整体规划大原则“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同时结合区域地块条件,兼顾“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样性”原则。
        1.2.1以人为本原则。在整个绿带设计考虑时,适当考虑人与绿带之间的互动性,靠近城市界面增加人参与的慢行园路、休闲空间等城市功能设施建设。坑塘区域可局部设置栈道木桥配合水生植物,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植物材料选材以本区域本土耐盐碱植物为主。
        1.2.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状地块情况,结合区域规划、水系规划,因地制宜地进行地块设计,绿地应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湿则湿,做到减少绿化区土方平衡,减少外购土填垫。考虑经济原则,除种植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1.2.3适地适树原则。合理的进行植物景观布置,临近高速、铁路以高大密植防护性绿带为主。靠近城市界面应根据人群及车辆时观赏视线合理布置景观植物。满足蓝绿空间占比及森林覆盖率。高压走廊下绿化工程,出于安全性考虑,高压走廊下种植小型乔木、灌木及地被。
        1.2.4多样性的原则。层次丰富、生态优先、节约型的自然生态绿地。遵守相关规范标准,结合设计基础资料以及各个场地的主要使用功能,周边现状和未来规划情况,做到合理多样布置植物。
        1.2.5时序原则。满足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当季植物,重点区域要季相变化,考虑四季的变化性,适度增加变叶及落果树种。生态群落配置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被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1.3创新生态理念
        1.3.1城市功能。为构建区域大景植物而满足测试发展及环境使用的需求,沟通大环境景观水系,构建生动联动的城市脉络。富有变化高差驳岸关系,场地环境的变化及需求可以通过地形高差处理,驳岸软景植物处理方式。
        1.3.2生态回归。周边受众客群对环境使用的需求,通过不同场地的机理处理,顺应大尺度的生态纹理。绿化空间以大绿、大水去打造整体群落空间,个人直观感受亲近自然、体验自然。
        1.3.3海绵城市。城市环境功能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需求,通过不同的水系(调蓄湖)、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建设,提供多样的物种栖息环境,以完善城市环境功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2植物种植形式
        根据场地现存市政路标高情况及场地测绘数据,能良好的与周边现有道路的标高相适应,保证排水的通畅性,保证植物生长。植物栽植形式主要有树丛栽植、风景林栽植等。
        2.1树丛栽植
        树丛选用几株或十几株乔灌木配植在一起。选择构成树丛的材料时,需注意选树形有对比的树木。原则为树丛中央栽种最高的和直立的树木,树丛外沿配较矮的和伞形、球形的植株。树丛中个别树木采取倾斜姿势栽种时,需向树丛外倾斜(角度不大于15°[2]。草坪栽植保证土层厚度、平整与耕翻,及时平整,凸显高低,保证排水。
        2.2风景林栽植
        风景林选用树形高大雄伟或比较独特的树种群植而成。风景林栽植施工中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林地整理、林缘放线及林地范围。树木种植点分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方式,规则式种植点可以按设计株行距以直线定点,苗木规格要求统一。自然式种植点的确定则允许现场施工时按树丛栽植法灵活定点,苗木规格可按苗木表中的上下限值范围采购,苗木宜大中小搭配,构成风景林的层次感[3]。
        2.3林木配植
        风景林内树木除以规则式种植的方式外,自然式种植不宜栽成直线形式;将林缘线栽成自然曲折的形状。树木在林内以2-7m 的株行距范围内有疏有密地栽种成林;风景林内还可以留几块小的空地不栽树木,铺上草皮或地被植物,作为林中空地通风透光;林下还可以选用耐荫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覆盖地面,增加林内景观内容。
        3结语
        绿色廊道植物设计整体坚持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当地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现有城市布局和设施的基础上,本着以人为本,亲切、温馨的建设理念,结合场地特征和功能要求,整体以“大绿”为主,栽植耐盐碱、易成活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以生态设计为出发点,在大绿的前提下,南侧通过植物层次、色彩的搭配,形成优美的河道景观。遵循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大沽排水河防汛需求进行结合,设计充分考虑交通需求与实际可能结合、道路建设与环境景观结合,合理设计、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利于植物维护管理。
        大沽排水河万年桥段周边环境治理提升工程既给人们带来了优美的环境,完善区域内的绿化带景观,提升津沽一线绿化背景,美化大沽排水河河道景观,是落实区域规划的具体举措,将对加快区域发展,完善整体规划要求,加快生态宜居城区建设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10~114
        [3]刁俊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0: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