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孟青梅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孟青梅
[导读] 摘要:高校是国家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重任,努力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落实到现实发展中来。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高校是国家人才的聚集地,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重任,努力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落实到现实发展中来。高校也在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为帮助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一直走在建设、探索、完善的路上,未来将会为我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全面推动我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意义
        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办学优势。高校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推动区域经济稳定、高效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技术发展、管理创新、文化进步的重要场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一般学术性大学、职业学校有明显不同,它体现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统一,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专业设置上,更加密切地与生产实际、工作需求结合;教学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树立区域意识,挖掘自身优势,结合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度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做好文章,以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赢得社会声誉,发挥出独特的办学优势。
        2、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毕业,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无形中压缩了就业空间。这就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不足
        1、高校教育管理者忽视创新创业的地位。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起者,也是直接管理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成效提供重要支撑。而许多高校在教学理念上,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地位,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一个边缘化的地位。由于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投入,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实际成效,因此没有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也不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探索,有的学校甚至害怕创业影响学生学习,直接禁止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2、教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法。由于许多高校教师自身也是应试教育和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针对创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创新知识的教育还没有完全的融会贯通,因此不能很好地将创新知识教授给学生。许多教师自身根本就没有创业经历,对创业的理解也很肤浅,在创业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自身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获取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知识。
        3、学生自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正确认知。许多学生自身存在惰性心理,不愿意去接受创新带来的改变,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建立,也不关注怎样提升创业能力,严重影响自身创新创业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校很努力的,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知道学习课本,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视对于自身未来的投资学习,没有创新意识,无法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进步,也没有认识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能够在社会中站稳脚跟。
        4、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未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现实生产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经验才是创新应用的根本,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最好方法。高校在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时,没有将现实生产教育直接纳入到创新创业管理中,最终的培养结果显而易见。


        5、高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氛围。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建设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学生对于学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了解不够全面,依旧像应试教育一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课本知识的学习中,根本没有创新意识培养学习的概念。教师也是同样如此,忙于完成教学任务和论文撰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创新创业的体系建设,整个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氛围,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在创新创业体系中取得进步。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全面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帮助,高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学生制定全面详细的培养计划。计划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全面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氛围,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高校创新创业的实用性,了解高校创新创业的价值所在,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
        2、打造科学的实践基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在于对实践经验的摸索探究,必须建立一个实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帮助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能够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情况开展讲解,学生能深刻地感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很好地聚集创新创业人才,为他们提供一个实践尝试的平台,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自身创新创业方面的缺失,找到短板之处迅速补齐,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3、积极推动生产企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学生和教师的参与,还应该将生产企业加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来。确保教师教授的创新知识,能够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源泉,而不是纸上谈兵,提出的创新成果与生产企业的发展严重脱节。生产企业也可以从生产的专业角度,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意见,为学生的创新想法答疑解惑,帮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全面进步。
        4、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在不断改进完善,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难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有效地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标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问题,使创新创业教育走在进步的道路上。对教师的创新教育课堂进行评价,可以改善教师自身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优化创新课堂。
        5、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高校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不仅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还决定着创新创业教育能否真正地取得实效。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创新工作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创新活力。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需要定期开展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把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建立师生参与,高校互动的创新创业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创新创业的发展速度。
        结束语
        当今时代,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并蓬勃兴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创新和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驱动和关键组成。因而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要求是如今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创新教育情况,准确找出其中共性问题,加快产教融合和校企融合,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参考文献
        [1]鞠志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5):274-276.
        [2]高启焕.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9(23):483-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