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矿集团电厂管理分公司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职业卫生,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了进一步保障职工健康,减轻环境污染,需要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进而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的发展,公共卫生成为了我国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职业卫生作为公共卫生一个主要部分,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是当下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但从目前企业实际情况看,在职业卫生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后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一、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问题
(一)缺乏对职业卫生的认识
1、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不明
从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看,起步较晚,这就导致企业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再加上企业在早期并没有设置过多的专业管理人员,所以导致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停滞不前。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作侧重,致使大部分企业过多将资金投入到了职业健康检查中,而职业健康检查属于三级预防,并不会对职业卫生情况起到改善作用,也难以有效控制、预防职业病发病率[1]。
2、轻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职业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属于一级预防,虽然投入大但在短期不会看到明显的效应,所以相应的业绩并不突出,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非常容易被忽略。
3、上报健康检查人员有误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标准,主要采取定性不定量的方式定义职业卫生,这需要企业基层相应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要进行准确判断,但事实上,对于企业中的高温作业、噪声作业岗位判定,需要通过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进一步确定高温、噪声接触到何程度,所以,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在上报职业健康检查人员名单时,不能做到准确无误[2]。
(二)缺乏完善的健康检查体系
1、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判定不科学
很多企业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通常都是企业成立之处,各项设施不够完善,环境、工艺不合格导致的,但随着企业各项设施不断完善,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大部分工作岗位并不会再次导致员工出现职业性损伤。而过多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岗位使得禁忌证人员无处可调,直接损害到职工的利益,增加了管理难度。
2、体检次数过多浪费资金
由于企业类型非常多,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增多背景下,健康体检人数也不断上升,而个人体检次数的增多,对企业经济带去不良影响,同时职业健康检查也只能从表面上反映出职业卫生情况,难以从根本上调整职业卫生现况,这使得有限的资金被浪费到重复的环节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3]。
(三)缺乏合理的岗位设置
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部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名单,并将岗位细分到各个工艺上。但对于一些员数量高达上万的大型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部门在设定岗位时,会较为粗放的设置工种、岗位,并不会细化到具体的岗位工艺中。而在人力资源岗位方面,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整条生产线可能只设一个岗位,不会细化到具体位置的作业情况。此外,在职责分工上,主要是由安全管理部门安排体检,而对于工作岗位的调整却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这样相互冲突的方式,导致在上报体检人员时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上岗体检、调岗异议等问题[4]。
二、针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的具体解决对策
(一)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专业知识
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企业可以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开展培训,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转变职业卫生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到职业健康检查的等级,并明确职业卫生的一级预防的投入,从长远效应考虑。另一方面,企业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整合、定位职业卫生工作重点,从而有效增强一级预防,将资金合理分配,将有限的资金合理投入到一级预防中,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二)完善可行性企业标准、技术规范
为了进一步科学的判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企业可以组织专业技术部门,到企业各个岗位实际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调研,并结合国家标准基础上,将定量因素加入到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判定中,增强企业内部操作性,例如,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XX公司接触职业病害因素岗位判定标准》,以此为依据,为基层职业卫生兼职管理人员判定职业病危害岗位提供依据,而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标准,并立足企业各个环节作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可行性企业内部技术规范,比如《职业病危害改造项目效果评估表》、《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个体防护技术规范》等等,全面为一级防护的改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而后据此有效实施[5]。
(三)分级管理并完善体检体系
首先,企业应当重新梳理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判断认识,这其中涉及到了企业人力资源部、工会、安全管理部、专业技术部门等主要部门,要全面促使这些部门重新定义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结合企业实际岗位进行细化,从不同环境、不同工艺出发,最终制定出清晰、统一的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清单,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企业要提高对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综合分析岗位作业现况,提取出可能会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接触方式、劳动强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级的方式,明确划分现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岗位,针对不同等级实行不同的管理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作中的重点,全面提升监督管理。
1、凡是涉及到治病因素的岗位,都需要做好岗前体检,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中,可以将岗前体检归为一级预防,以此提升执行力度。其中岗体检,需要严格按照国家、企业内部标准进行,从企业现场出发,考虑作业环境、方式、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而后由安全管理部、企业人力部、职业卫生专业技术部门等联合下,重新判定体检岗位。
2、对于即将离岗的人员,企业需要为人员办理体离岗体检,这是员工办理离岗手续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离岗体检可以进一步确保离岗检查工作的推进,将离岗人员的体检数据进行收集,并足以分析,为该岗位作业情况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避免企业职业卫生方面的风险,有效制止员工离岗后继续从事相关职业病危害作业。
3、如果涉及到企业内部调岗,需要严格遵照企业上岗、离岗体检要求。
最后,企业需要积极与具备多项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资质的医院建立合作,将重复的体检项目进行整合,进而减少体检次数。要保障合作医院可以综合检查出多项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企业要保证为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提供一年1次的体检,做好专项体检项目。
结语:
总之,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通过本文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不难发现,为有效解决,企业应当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对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完善可行性企业标准及技术规范、构建分级管理并完善体检体系等方式,全面提升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钦海,罗立旷,陈继超,苏小棠,叶翠华.2017年云浮市小微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9,35(23):3291-3294.
[2]徐晓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15(30):168-169.
[3]绳军锋.煤炭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对职业健康监护效果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206+205.
[4]白春艳,白艳红.医药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4):176-177.
[5]吕彩霞.中小化工企业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卫生安全问题分析[J].化工管理,2019,56(1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