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2010419830930XXXX
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的新时期,随着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招标采购方式以其实施过程的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且对采购风险的防控力强等优势,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所采用。制造型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设备、配套部件等生产资料的采购属于经营采购,不属于依法必招的项目范围,因此,制造企业通常选择依据法律程序自行组织招标,由于经营采购存在很多不适应国家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要求的特点,给制造企业的招标采购管理和业务实施带来很大困扰。
关键词:制造企业;经营采购;招标;供应商管理
引言
物资采购是民企与制造企业共同面对的难题,供应商管理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下也逐渐转向市场化,这就给制造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考验,有了良好的物资采购才会保证制造企业原材料能够及时供应,拥有质量过关的原材料,是决定制造企业能不能生产出好产品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制造企业能够拥有廉价、高质量的原材料,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主动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保障制造企业核心产品的日常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日常工作中高质量的原材料可以大大提高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尤其是制造企业急需对采购、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有效提高采购管理工作水平,及时对突发问题、长发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把问题在摇篮中解决或者因管理得当可以直接从问题的源头将其规避,这里我们针对物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制造型业经营采购招标与供应商管理问题
1.1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没有明确供应商准入制度,制度不完善在市场中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种不完善会导致供应商管理工作有无序性、盲目选择性,在评估上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市场比较混乱、产品失去质量保障、出现大量供应商资质差、信誉差等不良现象,这样就会导致采购员在市场出现盲目选择或者买不到质量有保障的原材料等问题出现。
1.2供应商准入标准不明确
供应商的准入标准是确保采购质量与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在现今大多数制造企业中该标准始终得不到统一与控制。制造企业在选择采购供应商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单因素决定,而没有全面遵从特定的供应商资格文件,导致供应商的准入标准模糊且混乱,制造企业对供应商的把关与控制也比较薄弱。当市场信誉度较低、采购质量低、准入资格低的供应商获得制造企业的采购资格,很容易为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务带来一系列风险与问题,具体有:一是增加了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与负担,由于供应商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采购部门需要额外耗费人力与物力对供应商进行调查与审核,降低了采购效率;二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增加,由于供应商的准入资格得不到保证,供应商的供货流程可能会出现差错,比如无法按照合同定期按量供给材料与产品,从而对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造成影响;三是供应商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可能会存在给制造企业提供虚假信息甚至是虚假产品的现象,为制造企业的生产销售带来巨大的风险。
1.3招标采购准备工作产生的风险
首先,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要对市场进行全面考察,但是在考察过程当中难免产生漏洞。例如项目成员为了能够获取个人的利益,在投标过程当中、招标工作并不十分公正,这就会使得项目开展的时候隐患颇多。还有一些制造企业为了能够确定中标者为自己内定的人员,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时候会改动一些参数,或者简化招标公告当中的技术标准,只是使用电话的方式来完成相应任务。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在招标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风险。
2建立与招标采购相适应的供应商管理解决方案
2.1严控供应商准入管理,源头保证投标人具备投标资格
作为供应链源头的供应商管理,制造企业应严把准入关,从源头保证投标人具备基本投标资格,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必要的新供方准入管理制度,设立严格的审查程序和审批控制机制,通过监督和制约,杜绝人情关系和腐败问题出现。二是在机构设置上,要做到采管分离,即负责日常引进供应商的部门与供应商资质管理部门要分开,形成制约和监督机制。三是在开发引进新供应商环节,就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针对采购标的的用途、质量要求、重要程度等,确定供应商准入的资格条件。四是评审组严格审查新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切实吸收优秀的供应商进入,使得引进的供应商不仅满足制造企业招标需求,而且具有市场竞争实力。
2.2注重物资采购信息化的提升
当工程项目进行到施工阶段时,制造企业自身的物资采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大幅提升,并且对于具体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时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需要制造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优化工作,通过有效地整合材料信息来切实提升制造企业内部工程部门、材料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性,以期有效地保障施工工作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为有效提升物资供应质量与实效性,需要制造企业通过强化同供应商的联系来更好地掌握缺货信息、生产规划、生产材料信息、在途物资、运输安排和库存等内容,从而大幅优化供应链管理机制。只有形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记录问题的工作模式,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具体生产项目中的难题,并达到良好的发展局面。
2.3建立采购与供应商的管理系统
根据质量、产能、技术、资金与理念五个方面评估供应风险,并结合年度采购金额、供应商对制造企业的贡献值与他们分别提供的原材料对他们进行系统划分,可以将供应商分为四类:战略型、杠杆型、瓶颈型与一般型。对于他们不同的类型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不一样的,从采购方来看,与战略型供应商是“伙伴关系”,要致力长期紧密合作,寻求双赢;与杠杆型供应商是“交易关系”,要使杠杆作用最大化,寻求价格最低;与瓶颈型供应商是“依赖关系”,要降低风险,保障供应;与一般型供应商“没有关系”,要精简内部流程,用最简单的方法去采购。这样就良好的解决了市场混乱现象,把无秩序的市场进行了详细归纳,再根据他们提供服务的质量等级选择跟他们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来完善采购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2.4制造企业应加强与维护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首先,制造企业应当摒弃传统的采购观念,正确看待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双方共赢为合作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只为牟取利益。一般来说,制造企业的竞争对手都是有着同样经营业务的制造企业,因此,将优质的供应商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有利于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实力。制造企业在考虑与选择供应商的时候,不应当将价格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还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市场信誉度、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供货的速度、售后服务质量等因素,从而挑选出综合能力最好的供应商作为制造企业的合作伙伴。当制造企业挑选到合适的供应商之后,要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洽谈与沟通,建立起双方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解与沟通,避免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与双赢。
结语
总之,制造企业强化供应商管理可以从源头降低经营性招标采购风险,提高招标工作效率,保证招标效果;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应用和融入供应商管理,可反向促进供应商提升合作业绩,保证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制造型业应基于经营招标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统筹实施管理策划,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支撑,避免各自分割、独立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川生,朱晋华.制造企业采购与招标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4.78.
[2]赵宇慷.浅析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和防范[J].工程建设,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