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庞彦才
[导读] 摘要: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管理和技术统一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建筑企业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北京创源信诚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
        摘要: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管理和技术统一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建筑企业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市场竞争也在随之不断趋于激烈,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质量标准化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以持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何以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企业施工工程质量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效能成为时下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关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标准化管理;质量管理;应用
        1现代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理论以及相关方法
        1.1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在进行建设过程中实现质量标准化一个关键步骤便是将工程的各个步骤进行细化,从而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针对每一个生产步骤进行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之上使质量管理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我国目前现行的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工程管理过程的管理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对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从而帮助企业提升日常质量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的实际需求。
        1.2工程质量管理对象管理方法
        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参与者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对于企业实际的工程质量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管理的参与者依据实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通过设立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使员工逐渐将工程质量管理理念贯彻进日常的施工生产活动中来,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建设工程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所需要的各类材料,从而做到企业工程质量管理过程的全覆盖。
        1.3工程质量管理关键点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另一个关键之处便在于需要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把控,从而保证这些关键点在企业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安全施工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工作开展的效率。
        2优化质量标准管理和提升质量管理效能的可行性方法
        2.1建立工作标准
        为了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要有考评的标准,否则无法确认目标是否达到。这个工作标准也是要分层次,逐级实现的。这个标准要定量,质量管理遵循证据管理,所以数据是很好的支持证据。同时还要建立考评规则,以确保公正、公平,客观地对质量目标的实现进行评测。
        2.2建立其它技术标准
        合格产品的实现,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靠生产及相关过程共同实现的。所以建立配套的技术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建立相关生产设备设施的管控程序,保证设备的日常维护到位,从而保证设备完好可用;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可以保证设备被正常使用,减少误操作对产品造成的影响。建立相关计量器具的管控程序,保证检测设备完好可用;建立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规程,保证设备的可信度;建立各项目的检测方法,建立MSA规程,确保检测或监测的结果可行;编制各产品的生产作业指导书,用以指导产品如何生产,约定各个工艺参数,并明确监控方式,使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还要建立各物料的包装规范、储存规范等,从而确保产品在包装、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2.3建立管理标准
        包括人员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环境管理等涉及企业运行的各方面。人员的录用、培训、薪资、绩效等均要有标准,才能保证员工的稳定性。

生产厂房管理、过程和费用管理及现场的6S管理等,均要有标准,才能保证产品的顺利实现。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有标准,遵循固定的格式、板块要求等,确保文件没有漏项,适用性强。采购管理要建立供应商评定标准。设备要建立各类设备的维护标准,避免漏项,导致设备故障。安全环境方面要遵循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只有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2.4建立完善的行业指导评审机制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由于我国当前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导致一些企业在实际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将过多的资源以及生产精力投入工程效率的提升方面,以至于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工作开展所投入的相关资源少之又少,这也严重限制了我国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的进程。因此,企业应当在日常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相应的行业指导评审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标准以及分类指导相关标准来指导企业进行更好的质量管理。
        2.5建立完善的质量标准实施机制
        PDCA循环方式作为我国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过程中明确规范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些企业由于自身建设规模较小,因此在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这对于相应的循环方式也并没有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利用,使得我国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进程在一些地区严重的滞后。这便要求我国各大建筑企业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于国家规定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灵活的应用,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建设需求进行循环周期线的更新,从而确保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进一步提升。
        2.6落实样板示范制度
        工程大面积工程施工前期阶段,需通过科学合理的体现形式,明确工程施工关键流程和技术的要求,同时施工人员需确保能够掌握施工技术科学合理的操作方式和理念,确保能够在工程施工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另外,通过样板措施的落实,能够对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严格控制,加强工程施工流程规范性特点,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问题,确保能够满足相关规定与标准,促进工程施工逐渐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发展目标,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2.7促进质量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结合
        工程在开展施工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情况下,需对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工程施工信息实现多部门共享的发展目标,但施工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站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角度,建立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为工程施工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2.8建立质量责任体系
        工程施工在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下,需对管理工作内容科学合理规划和分配,确保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能够明确其自身的职责,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完善施工过程质量责任体系,促进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
        结论
        总之,作为一个服务于市场的项目,缺乏三个“意识”,就会导致我们工作的被动,效率的低下,效益的损失。所以,标准化管理要紧密结合于质量管理,贴合在设计生产的每个步骤和环节,强化标准化意识,工作中时时自省,做到知行合一,有效地提高设计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管韬,黄彬,高晓玲.以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质量监管效能[J].智库时代,2018(39):131,137.
        [2]刘学.试析如何以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质量监管效能[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8(02):30,41.
        [3]王晓璐.产品质量的监管偏倚及归因分析[D].武汉大学,2017.
        [4]马振.试析如何以质量标准化管理提升质量监管效能[J].中国标准化,2019(15):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