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2028119871024XXXX 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随着近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逐年扩大,造价咨询单位在市场的进一步介入及快速成长,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出现了全过程造价咨询、招标控制价等多种服务类型,客户对造价咨询服务质量及成果精度的要求逐步提供,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现象对造价咨询单位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同时客观上也加大了造价人业队伍的从业风险。在这种形势下造价咨询单位如何有效防范业务风险,确保咨询成果质量,维护企业形象,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避免惩戒甚至法律责任,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关键词:造价咨询;风险;防范
第一章 造价咨询工作存在的风险
所谓造价咨询工作风险就是在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中,由于相关造价人员对造价咨询事项尤其是审计事项的认识不足,及技术和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工作方式等的影响,导致造价工作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工程造价结果与实际的事实出现偏差。
工程造价咨询工作中的风险主要存在两大原因: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主要是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工作管理等原因,内在原因是造价咨询工作存在风险的重要原因,外在原因主要是由政策法规、环境、客户要求、市场形势等引起的。以下主要对内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及管理防范。
1、专业服务水平风险
专业服务风险主要是咨询服务人员对业务的操作不当引起的,或者是由于业务水平低而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带来的风险。是咨询单位最重视的风险之一。例如清单控制价编制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工程清单控制价编制错误,招标标底泄露等现象,这就是导致委托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还导致造价咨询单位的声誉受到影响。
2、职业道德风险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关系到所有参与方的利益,不排除一些施工方拉拢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进而为自己获取较大利益,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中,相关的审计人员放松了警惕,这样审计人员就有可以出现职业道德风险,从而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些咨询人员抑制不住利益的诱惑任意压价或是高估计算,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进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坏国家利益,造价不良的社会习性。
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包括财务与合同风险、资料风险、软硬件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操作风险等
4、审核风险
审核风险是指被审核项目的相关送审资料存在重大的错误或漏报,而审核人员审核后未能发现而发表不恰当审核意见的可能性。审核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
固有风险是指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时,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事项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事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但审核人员在实施必要的审核后仍未能发现予以发现的可能性。
因此,在审核工作中,要求审核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执业谨慎性,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对审核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审核程序,以将审核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第二章 造价咨询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
为保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杜绝质量事故,规避企业法律责任,降低经营风险,造价咨询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工程整体性控制,制定风险规避、遏制及转移方案,从根本上保障风险有效控制。应制定《业务质量控制制度》、《审前报告制度》、《建设工程预(结)决算审核(核)验证办法》、《员工职业道德准则》和《员工个人风险基金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对审核风险的防范、审核人员的廉政执业、审核质量的保障均做出详尽的规定,同时建立定期学习、交流、宣传工程造价咨询风险防范的机制,现将上述管理制度中有关风险防范及质量控制措施的要点归纳如下: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实施
造价咨询,尤其是工程结算审计风险与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有效,风险水平越低,需要的实质性测度工作越少,其监督风险越低。
内控制度的建立指在促使咨询服务全过程,造价人员切实履行应尽的职责,发挥应有的水平和监督作用。
1、操作风险防范:
(1)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专业标准及相关操作指导书进行操作。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加强质量控制。明确咨询人员的职责,各司其职,按照相关法律及相关的政策文件等,按照咨询计划,认真、客观地进行咨询工作,还要对完成的咨询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加强内部考核奖罚制度,制定与业务有关的奖罚规定,对作出突出贡献或评比优秀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造价经济损失或名誉损坏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从而增强造价人员工作的责任心。
2、财务与合同风险防范:及时与委托方签订造价咨询合同,对合同相关事项进行约定,可以有效地防范财务与合同风险。
3、资料风险防范:将交接的资料进行核实、登记是资料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为了便于开展咨询工作,工程造价咨询人员需要按照企业《作业指导书》的相关要求向委托方接管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好登记工作。在造价咨询工作完成之后,工程造价咨询相关人员应该及时地将委托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归还,并登记。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要对委托方提供的材料进行核实,确保资料的合法性、完整性、真实性。
4、软硬件风险防范:派专人监管设备的使用状况,定期对设备维护并保持软硬件设备能够正常的使用是控制和防范软硬件风险的有效措施。
(二)配备合格的造价咨询人员,加强对审核人员的管理与监督
1、合格的造价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能自觉抑制不正之风的侵蚀;具备专业执业能力,严格按程序、按规范操作,认真办理造价咨询各项工作;注意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熟悉新规定、新知识,掌握定额的说明和内涵;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和纠正报审预、结算书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切实履行审核职责,有效减少检查风险。
2、根据受托项目的规模和具体情况,制定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具备相应政治素质、政策水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有经验、稳定且执业能力突出的专职人员开展审核工作。
3、严格保守在审核工作获知的秘密,当委托单位有特别的保密要求时,即时对审核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在审核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4、要求审核人员在与被审核单位有亲属或利害关系时,予以声明,实行回避。
(三)复核及审核成果文件的签发制度
1、切实履行三级复核程序,即对咨询报告及相关工作底稿(工程量计算书)履行审核组长、审核组所在部门及中介审核机构质量管理专职部门(通常为业务指导部)三级复核程序,且三级复核程序须贯彻在审核工作全过程中,复核过程将形成必要的工作底稿供委托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查验。
2、咨询成果文件最终均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签批。
3、咨询公司的质量管理专职部门应不定期地检查项目组工作,力求监督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执业水平。
4、三级复核落到实处,把各级的复核纳入考核指标,与并收益分配挂钩,哪一级质量没有把握好,就要追究具体负责人的责任,逐步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流于形式的做法,即使是造价咨询单位的内部执业人员与客户或他人内外勾结,通过严格的内部复核也可以发现迹象。
(四)重大问题(事项)报告制度
在处理重大、疑难问题或重大事项时,严禁造价人员以过于自信、不以为然的态度或以侥幸心理擅自做出审核结论。因而,项目组内部应对造价咨询服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并及时向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报告,形成一致意见后尽早向委托单位汇报,以便与委托单位协调解决。
(五)聘请技术专家参与审核工作
海南省已建立有多行业专家库,必要时,根据造价咨询工作的需要,聘请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参与造价咨询工作,以利于对造价咨询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六)认真对待、接受委托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年度考评及质量检查
积极主动地配合委托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的年度考评和质量检查,保证不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接受检查。若考评、检查中发现出现质量问题,接受委托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罚款、警告、降级、停业反省、除名、解除劳动合同等处罚。
(七)工作总(小)结制度
要求造价人员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适时进行工作总(小)结,对于咨询服务周期较长(超过1个月)的项目,要求造价人员每个月都要做出工作小结,以便于项目负责人及中介审核机构稽核组及时归纳出共性的问题并妥善安排下一步工作。
工作小结参考提纲如下:
1、已核实无误应当予以调整的主要内容;
2、发现有疑问但尚未落实,有可能进行调整的主要内容;
3、因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问题,致使工程造价偏高且难以纠正的主要内容;
4、因资料不完善难以确认造价的主要内容;
5、因缺乏经验或其他原因难以判断造价是否合理的主要内容;
6、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7、需要提交项目组讨论的问题;
8、相关建议。
对于大型项目(投资超过1亿元时),要求项目组每隔半个月左右就召开一次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工作例会。
(八)经验交流机制
形成周期性(一般不超过半年)的经验交流或业务讨论会机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先由各项目负责人提出)展开讨论,主要议题为:
1、 在工作方式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咨询内容的必要性和完整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及与之有关的经验交流;
2、审核工作的成效如何,审核意见和建议是否能为相关单位接受、采纳并为有益于其工作。
(九)档案的收集及整编
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归集工作是体现单位形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单位技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手段。为强化该项工作,将归档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凡不能及时完成项目技术资料归档工作的,一律暂缓结算项目效益工资。
(十)执业风险金制度
实行公司集体和员工个人双重风险金制度,用于赔偿因员工失职、失误造成的损失及支付因员工个人工作出现质量事故而给予员工个人的经济处罚款项。此项制度的实行,对稳定、持续执业并对执业风险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茹泉洪.浅析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防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李蜀燕.建筑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3]曾俊.工程造价咨询项目集管理[J].中华民居,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