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李琏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来。
        广东省广大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来。高支模施工技术在提高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高支模技术的施工难度相对较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出现模板坍塌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支模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1.高支模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高支模施工技术虽然是建筑施工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其技术应用等级相是相当高的,因此目前该技术已经被纳入到了高危技术行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效率会直接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及制约,这就施工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需要对应用材料的规格及质量进行标准化衡量,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根据实际施工需求,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选择及调整,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高支模施工技术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增强建筑物强度,提升其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性应用技术,只有建筑物本身强度达到预期标准,其承载力才能相对提升,相对的建筑能耗问题也能够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建筑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工程规模日趋拓展,这就使得建筑施工应用技术愈发被人们所关注。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标准化流程推进施工项目,并对各个部分给予足够的监督及管理,其涵盖的各个施工标准都应当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
        2.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2.1工程概况
        某疗养院门诊楼结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大堂局部层高为8.1m,面积为196.2㎡。该部分为超过4.5米,属高支模工程。该层板厚120mm,梁截面为400㎜×750㎜,及300㎜×900㎜,主梁250×1600mm;跨度为9.90M×6.60M。模板支架系统支撑在地下室钢筋结构顶板(厚度120mm)上,且施工时地下室楼板支撑系统不拆除,所以不必进行基础验算。
        2.2搭设方案及要求
        采用扣件式Φ48×3.5mm钢管满堂钢管支模系统。楼板支撑立杆按间距为1000×1000mm布置,水平拉杆每1.5一道纵横搭设。立杆顶放置U型可调顶托,顶托上平放两条平放的Φ48×3.5mm钢管(凡有悬挑处加多一条)作为龙骨,龙骨上以300mm的间距搭放小楞(80×80 mm木枋),上铺20mm夹板;主梁支撑立杆按间距500×1000mm布置,水平拉杆每1.5一道纵横搭设。立杆顶放置U型可调顶托,顶托上平放两条Φ48×3.5mm钢管(凡有悬挑处加多一条)作为龙骨,龙骨上以100mm的间距搭放小楞(80×80mm木枋),上铺20mm夹板;侧模立档间距300mm,用Φ12对拉镙杆间距500×300mm拉固。
        立杆接长必须用对接接头;立杆底部安装平底托支撑在底板上;严禁将立杆直接立在底板上;立杆顶放置U型可调顶托,顶托伸出钢管顶不超过200mm;纵横水平杆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接,扫地杆距地面200,按1500mm步距由下向上搭设,到梁、板立杆顶步距不足1500mm也必须搭设一层纵横水平杆;纵横水平杆接长采用搭接的形式。邻近剪力墙或结构柱且与剪力墙或结构柱侧面垂直的水平杆用U型可调顶托垫上80×80mm的木枋与剪力墙顶紧。剪刀撑在满堂钢管支模架外侧周边和内部连续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或小于6米,也不应大于6个跨距,斜杆与地面倾角为45-60度,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的形式。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搭设本高支模支模系统,达到100%后方可进行首层大堂顶板结构浇筑。


        2.3模板施工
        模板现场加工,加工模板的工作面必须平整和有足够的强度。木胶合板接缝采用硬拼缝,在接缝处必须附加一根80×80mm的木枋。模板堆放必须在其下部垫三根80×80mm的木枋,堆放高度<2米,随用随加工。用人工运至安装部位,人工运前检查模板的质量、脱模剂涂刷等情况,核准其标识与安装部位是否吻合。搭设模板支架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钢管及各构件、木枋、夹板、槽钢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配件齐全。
        材料质量标准:钢材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碳素结构钢》(GB700-88)的要求;胶合板技术性能必须符合《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6-88)要求。木枋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2.4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预拼模板精度。严格执行门洞定位尺寸的控制,门洞边墙上预留洞口的定位控制,达到上层和下层门洞两侧尺寸平面错位误差不超加5mm,留洞口时,木工严格按照墨线留洞。每层主轴线和分部轴线放线后,规定负责测量记录人员及时记录平面尺寸测量数据,并要及时记录墙、柱、筒体的成品尺寸,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内筒、墙体和柱子的垂直度误差。并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将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生产负责人,及时进行整改和纠正。所有竖向结构的阴、阳角拼缝要牢固,且均须在拼缝处贴胶带。模板的脱模剂要使用水性脱模剂,以防污染钢筋。浇筑混凝土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及时恢复。钢筋吊运到楼层、混凝土布料机放置时不得冲击模板,造成模板几何尺寸不准。支模前仔细检查脱模剂是否涂刷均匀。模板应定期进行检查、维修、补充,保证使用质量。对于跨度较大的梁、板,应按规范适当考虑起拱,以防“塌腰”等现象发生。
        2.5高支模施工监测
        (1)沉降观测。在支架顶部下1米的地方,用小线拉通相邻的两条柱子,在小线与支架的水平位置处粘贴有记录点号的反光贴纸,用平水仪进行测量。施工过程中支架沉降值为小线与贴纸之间的差值。(2)垂直度观测。在梁、板底木枋下面吊线锤到支撑底板,在支撑底板上刻上线锤的中点。施工过程中线锤水平位移值为线锤与原始点的偏差值即为支架垂直度的变形值。
        2.6模板整体倒塌应急预案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并由项目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等成立应急小组。项目部应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以便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建管局安监站或政府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结束语
        在高大支撑模板体系的工序施工中,由于高支模施工难度较大、危险性较大,若施工人员忽视对其进行周密的技术施工与安全控制,就会发生支架坍塌、支架变形等现象,它不仅对工程质量具有重大影响,还会影响到人身安全和造成企业巨大经济损失。因此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作业,提高高支模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加大对高支模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与分析,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
        [1]张彬,李爱玲,赵忠保.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64.
        [2]林立全.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与探讨[J].四川水泥,2019(09):309.
        [3]张宁.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9):35-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