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平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
摘要:水厂清水池的质量通病是渗漏问题,通过施工前的预防措施及施工中的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构筑物注水前的内表面处理,可以很好地控制构筑物渗漏的发生,达到验收规范标准。
关键词:克服 清水池 开裂渗漏
一、常见清水池渗漏部位
1、外墙施工缝位置
.png)
图1 外墙施工缝
2、后浇带两边接口位置
.png)
图2 后浇带
3、外墙穿墙螺栓孔位置
.png)
图3 穿墙螺栓
4、外墙穿管道位置
.png)
图4 穿墙管
二、原因分析
1、外墙施工缝渗漏原因
(1)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均达不到设计要求
(2)分层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覆盖间隔时间过长,人为产生施工缝
(3)局部振捣不密实,漏振,砼结构松散不密实
(4)外墙水平接缝处,混凝土浇筑高度不一致,止水钢板不起作用。
2、后浇带两边接口渗水原因
(1)后浇带浇筑前,接缝中的垃圾、松散砼、积水等清理不干净,砼水灰比过大,膨胀补偿不够
(2)积水坑内积水未抽净,导致砼标号降低,或砼振捣不密实
(3)后浇带完成后混凝土形成了整体,结构内力重新分配,在整体结构薄弱位置产生应变开裂
3、外墙穿墙螺栓孔位置渗水原因
(1)穿墙螺栓没有止水片或止水片焊接不严密,或脱模过早打松了止水螺栓
4、外墙穿管道位置渗水原因
(1)出入混凝土外墙的管道未安装防水套管或套管周围砼浇筑不密实,或管道与套管之间填塞不密实
三、针对质量通病的过程控制
1、人员培训
施工前对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明确分工,做好施工预案,严禁底板、外墙、顶板浇注过程中出现各种因素的停工待料,人为产生施工缝。
2、材料选择
(1)混凝土的选择
地下混凝土结构以自防水为主,要求商品混凝土厂家对外加剂(膨胀剂、缓凝剂、引气剂等)提前28天进行试配,并进行混凝土标号及抗渗检测,混凝土标号及抗渗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清水池混凝土浇筑量较大,为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种有害裂缝的产生,通常在混凝土中加入抗裂防水剂,可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裂纹的产生,提高抗渗能力。抗裂防水剂由抗裂组分和抗渗组分组成,其抗裂组分具有微膨胀性能,补偿混凝土的干缩,使其最大收缩值小于混凝土的极限收缩;防水组分由超细微粉构成,细度达到15000m2/kg以上,它能使砼的抗渗标号达到P40以上,同时提高抗压强度5~10%。HE-O具有三个膨胀源,补偿收缩能力更强,抗渗能力更强。
(2)止水钢板的选择
清水池根据工艺要求,池壁划分为2个施工段,施工缝处采取竖向焊接止水钢板措施来防止施工缝处渗水、漏水。同时池壁的导墙采取水平方向焊接止水钢板防止新旧混凝土接茬处出现渗漏现象。
根据设计要求,一般止水钢板选用3mm厚、40cm宽Q235-B级钢
.png)
图5 止水钢板
(3)止水螺杆的选择
清水池墙壁较高,为满足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要求,螺杆竖向、水平方向间距应经过计算满足设计要求。
当前大多采用可拆卸止水螺杆,该种止水螺杆由三部分组成,中间部分是止水螺杆,根据工程墙体的厚度定制生产螺杆的长度,两端螺杆通过螺丝与中间螺杆连接,两端的螺杆为带螺母的周转螺杆,可以轻松拆卸并周转使用。
3、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1)、基础开挖及处理
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完成开挖及基底处理,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2)、垫层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垫层混凝土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一次浇筑完毕,避免施工缝的出现,振捣时,按照技术交底认真执行。
(3)、水池底板和池壁的浇筑
a、底板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平板厚度在20cm以内可以使用平板振动器,厚度较大时,则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池壁为现浇混凝土,因此底板与池壁连接处的施工缝留在基础上口20cm处,在浇捣混凝土前,安装好止水带。
b、变形止水带的设置
设缝水池的止水带加工定制的长度及形式,应根据水池设缝的位置、平面尺寸、池壁高度及顶板的布局一并考虑,并绘制加工详图。确定止水带的接头位置与每段的加工长度,止水带的接头不应设在转弯处,应设在每单元的1/2底板边处。
止水带的中心应对正变形缝中心,嵌固在底板混凝土中的止水带翼缘应高于中心孔位置,以利于排除气泡。为了达到上述要求,中心孔位置用模板和楔子固定。
e、混凝土浇筑后,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禁止振动,不得在底板上面搭设脚手架,安装模板或搬运东西,并注意对混凝土的养护。
遇到特殊情况必须留施工缝时,应做成垂直的结合面,并注意结合面附近混凝土的密实,再继续施工时,必须注意认真处理,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好
(4)、施工缝处理
a、池壁根部位为施工缝,因此必须处理好接缝,当池壁根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开始凿毛。凿毛应用剁斧或尖錾轻锤将混凝土的不密实表面及浮浆凿掉露出新茬。凿毛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混凝土的棱角,不要将混凝土粗骨料剔出。
b、浇筑前施工缝先铺15—20mm厚的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所铺的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的浇筑的相隔时间不应太长。
(6)、池壁混凝土的浇筑
a、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尽量减少间歇时间。浇注段接茬间歇时间,当气温小于25℃时,不应超过3h,气温大于或等于25℃时,不应超过2.5h。为此,在混凝土浇筑前,要合理安排人力、机械等,组织到位,以保证间歇时间不超过规定的要求。
b、池壁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不应超过40cm,沿池壁高度均匀摊铺,每层水平高差不差过40cm。池壁转角、进出水口、洞口时配筋较密难操作的部位,应按照混凝土捣固的难易程度划分小组的浇筑长度。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大于30cm,振捣棒要插入到下一层混凝土内5-15 cm,使下一层未凝固的混凝土受到二次振捣。每层混凝土的间歇时间不宜大于1小时。
c、用溜筒灌筑混凝土的落下高度(从溜嘴)不大于2m。
d、浇注混凝土时,应将混凝土直接运到浇筑部位,避免混凝土横向流动。
e、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视气温和混凝土的硬化情况适时覆盖并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的14天。特别是池壁的施工缝部位,要覆盖严密,撒水养护。
(5)、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视气温和混凝土的硬化情况适时覆盖并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规定的14天。特别是池壁的施工缝部位,减少暴露时间,要覆盖严密,撒水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其强度未达到1.2MPa时,禁止振动
(6)、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a、后浇带的设置
在池底、池壁设置两道2米宽的后浇带,后浇带的形式为平直缝。
b、后浇带两侧断面清理
混凝土浇筑前,用錾子将成团的钢丝网、裸露的石子、浮浆及垃圾凿除,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后浇带内不得存有积水断面处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持湿润。
c、钢筋处理
后浇带钢筋用钢丝刷涮干净,用水冲洗干净,将变形的钢筋调直,最后将钢筋绑扎好,做好隐蔽验收。
d、开始浇筑混凝土时,不能直接靠近后浇带边缘下料,先振捣中心部位,再逐步向后浇带边缘推进,距离边缘80-100mm处停止,掌握好振捣时间,使新旧接合面紧密。浇筑后混凝土面保持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e、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补偿收缩混凝土需要留置60天标准养护,还需要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和抗渗试件,以验证混凝土强度。
(7)注水前的处理
a、检查
(a)、检查是否有裂纹和开裂等情况发生;
(b)、检查局部是否有蜂窝、麻面;
b、处理
(a)、裂纹和开裂的处理
将裂纹和开裂部位,剔成3-5cm深,2-3cm宽的沟槽,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将槽内浮渣清除干净,不积水;
用水泥砂浆修补,所用水泥及砂子符合质量标准。修补时,基层应湿润不流淌。沟槽全深应分层填实(2-3次),特别有露筋的部位要仔细填塞。分层修补时间间隔不少于8小时,分层填塞前,底层刷水泥素浆。每层的水泥砂浆要压实,但不要过多往返压光,以免砂浆水分集中后砂浆与混凝土基层脱落。
施工缝位于墙与底板的角落时,角部抹三角水泥砂浆加固层。
对裂缝小于0.2mm的稳定性裂缝以及多而集中的微裂缝,采用表面的密封方法。所用材料为无毒环氧树脂胶泥。密封前应将混凝土裂缝表面5cm范围内用钢丝刷刷毛、清理干净,用热风烘干后直接涂刷环氧树脂胶泥2-3道,每道间隔12小时。
当裂缝大于0.2mm,裂缝较深时,采用注浆法,将环氧树脂浆液或丙凝注浆材料用气动灌浆装置或电动灌浆装置,按试验规定的配合比压入裂缝中。注浆前应在裂缝处预先粘接注浆嘴(间距50-100cm),并在裂缝表面涂刮密封带。注浆时应由一端开始,待邻近多个注浆嘴出浆后,即封闭已满的注浆嘴。然后将注浆管移向下一段继续注浆,直至全部注满。
(b)、蜂窝和麻面的处理
将蜂窝和麻面处的松散砂浆和石子剔除,用压力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配合比为1:2:0.6砂浆,抹平蜂窝和麻面处,并压光。所拌制砂浆应注意掌握稠度,随用随拌,不应放置时间过长。
(c)、单组份聚胺酯防水涂料的涂刷
当裂纹和蜂窝麻面处理完毕后,将池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用水冲洗干净水池,待池内无明水后,即可进行单组份聚胺酯防水涂料的涂刷。
首先打底层,将物料搅拌均匀后用刷子或橡胶板刮涂,厚度0.5mm左右,采取水平方向涂刷。
待底层固化后,即可涂刷面层。涂刷时,方向与底层方向垂直,分两层涂刷,每层厚度为0.5mm,最终厚度约为1mm。
施工注意事项:
要求满涂不断,厚度均匀,密封严密,不允许有露见白、起鼓脱落、开裂翘边等现象发生。
3、实践
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全国众多水厂建设过程中,我们共施工了7座10000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清水池,按照以上控制措施施工,在竣工验收时全部一次验收合格。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彭圣浩主编1999年5月
2、《实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孙连溪主编1998年7月
3、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给水排水》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年
4、《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B10209—2002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6、《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
姓名: 李晓光;出生日期:197009;性别:男;籍贯:河北廊坊;民族:汉族;最高学历:大专;职务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