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北京 100029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实施以来对保护环境和社会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随着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创新思维,提高环保管理的效率和实效。通过对项目建设主要过程及其环评和环保工作的筛理,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思路,重新审视设计、环评以及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等在项目各个阶做好的环保工作,从而进一步理清思路,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全过程环保管理;思考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呼吁全国走环保路线,不断完善有关环保的法律制度,并加强对企业生产的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仅能及时改善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更为人类长期生存做出了贡献。因此,加强环保工程的监管力度,提高环保事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环境影响评价人员不专业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比较系统的科学技术,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目前,我国大多数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并不符合相关要求,既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也缺乏良好的团队精神,严重制约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开展。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消极怠工,忽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应付了事,没有实地调研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缺乏合理预判,致使全过程环保管理成为“面子工程”;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制度漏洞,以权谋私,忽视集体利益,借助工作机会去谋取私利;有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存在一定的“裙带关系”,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让工作场合成为私人的交际场合,其心思都放在维护工作关系上,环境影响评价缺乏成效。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团队建设至关重要,如果不加以管理,那么环境影响评价就会成为摆设。
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不成熟
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多,范围广,所以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但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技术存在短板。例如,环境监测技术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但是我国很多环境监测技术引自国外。国外环境监测技术大多是基于本国环境状况发展起来的,不一定适合我国实际情况,与我国环境匹配度不高,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不出最佳作用,造成资源浪费。再者,环境影响评价需要依托多种技术,仅仅依靠引进技术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 。
所以,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创新。
2环境影响评价与全过程环保管理的发展路径
前期准备阶段
2.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一般指项目开工前所做的工作。项目前期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产业政策、规划要求、技术、市场、经济效益、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因素,环保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项目设计文本主要有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以及一些专业性的设计文件。项目选址选线时需调研当地的相关规划,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结合现有的一些项目情况分析,在此阶段的环保工作还应加强,才能更好地取到防患于未然和源头预防的作用。
2.2可研设计阶段
可研报告主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其中有相应的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可研报告中,环保方面的内容大多为原则性的要求。从环保全过程管理角度思考,对一些规模较大的项目,如线性工程、水电工程、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工业项目等,应强化此阶段的源头控制作用,加强此阶段项目选址、选线方案的环保比选和研究,确定较优的选址选线方案,从源头避免大的环境影响及下阶段的工程方案发生大的调整。
2.3环评阶段
一是明确环境可行性,获得环保管理部门的批复,项目能够开工建设;二是明确需要采取的环保措施、管理措施,避免和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目前,通常认为环评及环评审批较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重点审查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评估的可靠性、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等,也明确了对于建设项目类型及其选址、布局、规模等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等情况的环评文件不予批复的要求。
环保管理部门在审批项目中,重点关注的是项目与规划和政策的符合性、选址选线合理性、敏感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工程内容、环保措施、管理措施、达标排放与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环境风险、公众意见等方面的问题。从影响环评审批效率的案例分析,敏感区问题和环评文件编制质量问题是两个较重要的因素。
建设期
2.4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初设对环保的要求的体现在主体工程的设计以及相应的环保专题中,一般初设设有环境保护的专题内容,主要是落实可研、环评的措施和要求,对施工期间的环保、水保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施工图设计在初设的基础上进行,并细化到施工图件和要求上,例如某输变电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在“施工注意事项”中进一步明确较具体的环保要求。
2.5施工及环保监理
由于许多项目是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施工单位进行建设,相应的环保措施需要通过招标文件和合同等方式进行明确和落实,建设单位需要高度重视,在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签定合同中要明确相关环保工作任务和责任,并负责检查、落实。要做好施工期的环保工作,一些建设单位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例如,近年来,南方电网云南省公司建设分公司高度重视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工程施工图交底时设置了专门的环保工作交底,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环保专项检查,对现场环保工作进行检查并组织召开包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环评单位、环保验收单位等参加的环保工作检查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改进,让施工期的环保措施和要求能够落实到位,这是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工作方法。
投产及运行期
2.6竣工环保验收
过去,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是由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组织,其目的是检查项目建设是否按照环评和环评批复的要求进行了建设,是否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及贯彻落实了环保要求。现今,竣工环保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自己负责,其目的作用应是:环保设施和措施、要求作为项目的一个组成部份,其工程质量和内容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这个角度分析,对建设单位来说,过去环评主要是获得批复,现在关心的不仅是批复,而且重要的还有建设后能否满足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而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由从批复、验收转变为主要是监管的角色,确保环境质量达标和满足环保管理要求。目前,建设单位自主验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
2.7运行期环保管理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人员少,企业数量多,为有效地做好运行期的环保管理工作,应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和自律要求,进一步划分和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及人员的职责和工作任务,抓住工作重点进行监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从取得排污许可证后,在运行期需加强环保管理、安装在线监测设施或进行自行监测、编制环境管理台账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进行信息公开等,环保管理部门则负责进行监督、检查、处罚等。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及今后的完善,对固定污染源运行期的环保管理工作将是一个较有效的管理方式。同时,从全过程环保管理、排污许可证体系的建立等审视环评,对环评的作用和任务以及环评文件的内容也应有一个新的思考。
2.8项目投运后的环保管理
为发挥项目配套建设的环保设施应有的环境效益,在项目投入正常生产后,建设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环保管理人员,强化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做好运行和检修维护记录,确保环保设施高效、稳定运行。
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环保项目的大力实施和逐步发展中,关于环保项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工作也还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工作机制,对环保工程在监督控制还不够规范,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采用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环保项目实施的每个过程,加强环保项目的控制管理,切实保证环保工作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忠.全过程控制管理理念在环保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及价值[J].南方农机,2016,47(03):89+95.
[2]廖志伟.环保工程领域中全过程控制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4):197+249.
[3]戚善婷.探析环保工程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和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