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谭荣军
[导读]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
        身份证号码:45282419760814XXXX
        摘要: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国民经注快速增长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始终正视的课题。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更好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土地管理;宏观调控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社会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此情况下,我国的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供应不足的稀缺资源,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
        1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1.1土地地籍业务工作
        土地地籍的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问题是归属权。与其他不动产不同的是,土地资源既有使用权和所有权。使用权表示你拥有使用一块地皮的权力,却没有买卖和处置的权力;拥有所有权就表示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去买卖和处置土地。管理土地地籍的工作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一块土地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开展土地地籍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确定所调查土地的具体位置、工作用途以及地缘界限。完整详细的土地地籍资料有助于对以后的调查追溯工作作出合理准确的判断与决策。开展土地地籍的相关业务工作与生产资料与自然资源的调查是分不开的。生产资料能够给我提供土地在调查之前的使役用途,而自然资源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土地的自然属性。
        1.2土地普查业务工作
        土地普查的业务工作对了解国内的土地状态和状况是有极大帮助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地资源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与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了解和调查某一区域的土地状况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最重要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就是全国土地普查。分派相关的土地管理部门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定期定向的普查工作是我国收集和了解土地资源和土地状况的主要方式。我国一共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地普查工作,更新已记录的旧数据,整理新数据。利用数据来直观的显示我国的土地现状、归属权问题以及变化情况。通过收集到的数据,与以往的数据相结合并对比,具体分析我国土地的地理位置、区域面积、生产条件以及权属问题等相关地籍信息。全国土地普查的工作是从国家层面组织的业务工作。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需要基层先关单位的全力配合与服从调度,才能够又好又快的完成,取得相对清晰完整、准确可靠的数据。开展土地普查工作的过程十分枯燥,完成难度也很大,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和当地住户的在工作和时间上的配合之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在枯燥繁杂的工作中凭借自身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够准确详细的收集到优质数据和资料。
        2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途径和方法
        2.1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重点要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
        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导致了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和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也造成了影响金融安垒、社会安定等不稳定因素的增多。因此,必须把遏制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作为当前土地调控的重点。


        2.2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关键要从严从紧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
        要根据经济形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结构和节奏。同时,还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实施管理。国务院31号文件改革了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明确将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考核的依据。
        2.3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手段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
        经济手段,核心是要提高建设用地的取得和保有成本。如在土地成本中加大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比重、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标准等。法律手段,重点是严格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等。行政手段,关键是完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技术手段,重点是强化土地管理的调查统计等基础工作。这些手段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各地招商引资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产业的梯度转移,有利于促进以工补农、以城促乡、城乡统筹的和谐社会建设。
        2.4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统领”作用
        目前,我国依然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市场机制自身还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很难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此客观上要求中央必须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我国《土地管理法》已经明确规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及其严肃性,根据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城乡土地利用布局、功能分区和控制不同用地类型的数量,从而达到从宏观上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调控土地供应总量和结构以及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目的。今后,要更加突出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参与区域宏观调控的作用,继续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坚持以供给引导需求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同时,严格执行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运用新一轮规划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严禁修改调整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对于确实需要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务必要从严审查、从严监督管理,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2.5构建土地政策调控体系,强化其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
        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土地供给政策、土地市场政策、土地税收政策、不动产登记政策等。今后,要实现土地管理积极参与宏观调控的职能就要努力构建有效的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体系,加强在不同的土地政策之间、不同的土地政策与外部实施环境之间形成有效的配合与互动关系,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的属性,要充分地意识到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不仅是调控土地资源、土地资产,更是调控土地资本。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政策和其他各项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因此,要实现土地管理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就必须要坚持土地管理政策和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步伐一致、协同推进。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速转型,如果完全采用发达国家或地区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方法,难以有效完成现阶段宏观调控目标。
        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土地管理与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把握和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政策及市场的需求都影响着土地经济中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分配等问题。所以运用好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是我国宏观调控中的新特点、新任务、新选择,需要一个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和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在今后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控体系,更好地发挥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银亮.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理论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17,02:42~47.
        [2]万丽.对科学发展新机制中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认识[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