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红投紫桓林业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开远 661600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林业资源。为了保证林业资源的充足性,必须要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林业造林管理体系,加大林业造林工程的发展力度。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影响。只有加强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实现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但是,林业工程造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必须要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为基础,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工程造林管理策略。
一、林业工程造林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近几年来,人类毁林毁草开荒的行为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使得沙尘暴、干旱或者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采取林业工程造林的举措,退耕还林,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而且,林业工程造林,还可以提升植被恢复的速度,实现森林面积的扩大,进而减少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而这正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1]。
另外,在林业工程造林的过程中,国家还会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物资。正是因为这些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才使得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得到了优化,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已成规模,并呈现产业化发展趋势。而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可以对现阶段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民收入的显著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林业工程造林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即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到工程造林对当地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影响。对此,在实际的工程造林过程中,必须要先给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中对自然因素、生态环境保护因素等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可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二)协调性原则
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协调性原则,即不能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急功近利,降低工程造林质量。因为从一颗小树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至少也需要几年的时间,与其他项目相比,工程造林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同时,在工程造林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以,在实际的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工程造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考虑,还要提升整个工程造林过程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协调性。确保各项资金得到落实,各项机械设备得以正常运行,通信保持顺畅[2]。
(三)系统性原则
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即要对其中的人员、资金、设备以及信息等实施系统化的管理方式,确保设计的统一性、部署的统一性以及调度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
(一)林木的种植管理
在进行林木种植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对环境因素,还要科学选择种植方式。目前,分批种植、分批管理是最有效的林木种植管理方法。分批种植指的是,将目标林业面积划分成几个大小相同的区域,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将林木种植到不同的区域内。这样一来,林木种植后的管理工作就会更加方便,林木的种植效率也会更高,林木的种植成本也会耕地。且一旦发现不可预见的林木生长问题,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
种植林木在防治沙尘暴、避免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的改善。
基于此,为了充分发挥林木种植在防治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需要提前进行相应的设计与规划。首先,在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要优先选择一些根须发达的林木;其次,在沙尘暴以及大风等恶劣天气经常出现的区域,要优先选择一些粗壮且高树干的林木;最后,在一些空气质量偏差、环境非常恶劣的区域,要优先选择一些四季常绿的林木[3]。
另外,针对林木的种植管理,还需要考虑其后续产生的社会效益。即要充分考虑林木种植后会对当地的环境、空气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可以为当地的木质企业提供充足的木材原料。因为林木也有一定的生长寿命,所以必须要充分考虑林木的实用价值,并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即将要种植的林木种类。
(二)林木发展过程的管理
林木的生长过程主要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
首先,是林木的幼苗阶段,在此阶段必须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幼苗的栽培与管理,对幼苗进行周期性的浇水、施肥、灌溉、除草,并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定期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加强幼苗阶段的管理,才能够为后期林木的健康生长打好基础。
其次,是林木的快速生长阶段。与幼苗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管理则显得更为方便,其管理重点为,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具体做法为:第一,在森林关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标志;第二,安排专门的守林员加强林区巡逻,及时排查火灾隐患;第三,及时清除林区的落叶、玻璃瓶等杂物,避免出现自然火灾;第四定期观察林木生长情况,将枯死的林木向林业局上报。
最后,是林木的衰败阶段。因为这一阶段的林木枯死情况比较严重,所以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砍伐方案,并进行新幼苗的种植。为了保证新幼苗种植后得到足够的光照,需要分区域成片砍伐,并重新翻土。确保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进行新幼苗的种植。
(三)人力资源的管理
在林木的生长过程中,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是随时发生变化的,终止期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而生长期则需要使用少量的人力资源,所以为了有效节约人力资源,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对林业面积进行分析,然后按照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合理的分配每一个林业区域的人力资源数量。其次,对林区的地势环境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护林员的技术能力与工作经验,分配大小不同的守林面积。再次,引进责任机制,落实每一位守林员的林业发展责任,提升守林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对守林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加其守林知识积累,确保可以及时发现林木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或者枯死病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4]。
(四)资金分配的管理
资金是保障林业工程造林的基础。如果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浪费现象严重,那么林业工程造林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在幼苗阶段,要在幼苗种植、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投入充足的资金。其次,在林木快速生长阶段,要将资金投入集中到守林员身上。最后,在林木的衰败阶段,要将资金投入集中到林木的更新当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综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展开工程造林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林业种植管理,按照林木的生长发展过程进行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资金分配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武立东.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0,(1):152.
[2]周湘湘.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探析[J].农家科技(上旬刊),2019,(9):157.
[3]齐亮亮.浅谈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5793.
[4]陈婷.现代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策略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