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206
摘要:近年来在高校图书馆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特色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创新管理工作也属于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应该明确特色建设路径,有效开展特色管理、特色馆藏的建设工作,并制定完善的创新管理工作方案,提升特色建设与创新管理的水平,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不断增强整体管理工作质量,促使高校图书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建设;管理方案
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建设与创新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具体的工作路径,健全其中的创新管理工作方案,使得图书馆服务向着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日常管理的有效创新改革目的,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路径
(1)特色管理建设
具体的特色管理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打造出较为独特的管理模式、体制、机制与方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降低人力资源的利用量,实现特色管理的最终目的。具体的特色管理建设工作中,可采用数据库系统整合各种服务信息,收集高校师生的各种数据信息,按照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保证有效开展组织管理工作、规范管理工作,将数据库的作用发挥出来。
(2)特色馆藏建设
高校图书馆中馆藏属于核心部分,开展特色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特色馆藏的建设,提升整体的馆藏建设工作特色化水平。首先,在特色馆藏建设工作中,要求高校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风格,保证自身馆藏与众不同,具有一定的风格特色。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注重文献的特色化建设,搜集一些具有专题特色与学科特色性的文献,为高校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在馆藏方面应该注重地方性特色,收集一些具有地方政治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特色与人物特色方面的馆藏内容,保证文献体系的完整性。最后,应注重文献类型方面的特色性,收集具体专利特色、会议特色、学位特色、产品特色与标准特色的文献,使师生群体的阅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3)特色服务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建设,就是在基础性服务的同时设置一些特殊的服务,完善自身的服务功能。在此期间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自身的工作中,可形成特色性的服务观念意识,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筛选最佳的服务手段,吸引高校师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在自身的服务工作中,应该结合高校中不同的专业特点、课题工作需求,提供专业性与个性化的服务,掌控高校师生的阅读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应该按照自身的资源特点、馆藏特点等,开发出各种知识信息服务、组织特色服务与资源特色服务等等,形成良好的服务工作模式与机制,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4)特色人才管理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特色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打造具有特色性的优秀人才队伍,保证工作人员具备较为良好的专业素质、政治素养,可采用网络自动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等开展日常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特色管理模式。在特色人才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应阶段性开展特色化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得每位人员都能够深入认识到自身特色服务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不断提升特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二、高校图书馆特色创新管理方案
(1)更新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创新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树立特色观念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观念,而是采用特色化的管理方式完成工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特色馆藏、文献信息的挖掘与整合,将其全面融入到图书馆内,体现出特色化的馆藏服务。另一方面,应强化宣传教育力度,使得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在自身工作中形成正确创新观念意识,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与创新效果,在严格开展馆藏图书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形成创新性的工作理念[1]。
(2)实施藏--用结合的管理方式
为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工作中,有效完成各方面的创新工作,应该积极采用藏-用相互结合的管理方式。首先,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应制定完善的文献收集方案、整理方案,拓宽科研、地方与课题等文献的搜集渠道,保证可以有效收集各种高校师生需要的文献内容。其次,应该按照自身馆藏情况,编制完善的推广应用方案,强化馆藏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鼓励师生到图书馆中利用馆藏文献,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藏-用相互结合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遵循综合利用馆藏资源的原则,不仅需要注重馆藏收集与融入工作,还需对综合利用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2]。
(3)应用信息化技术管理
高校图书馆在创新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专门的馆藏资源收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文献资源与书籍资源,拓宽来源渠道,按照高校师生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整合相关资源。其次,在日常服务管理、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可采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有效进行日常服务、咨询等管理,提升各方面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最后,应建设特色文献库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创建相应的文献库,保证综合性管理文献内容,确保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4)创新人才管理
在人才管理的工作中,应遵循创新性原则,按照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建设具有学术性、专业性的良好人才队伍,联合校内与地方区域的专家与学者,共同完成相关服务工作任务。在此期间应该制定完善的人员学习、培训等工作方案,保证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创新技能,提升整体的工作水平,有效完成相关的创新人才管理任务,将人才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的人才管理目的[3]。
(5)管理机制的创新应用
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求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有效创新相关管理工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创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机制,在线下图书馆有效开展服务活动,线上则利用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将“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要求创新日常文献管理机制,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与资源库系统等,有效整合网络中的数据信息,全面增强整体的工作效果[4]。
三、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背景下应树立创新发展的观念意识,做好特色化馆藏、管理与服务的建设工作,打造特色化的服务人才队伍,形成良好的特色建设路径。与此同时还需针对管理机制、工作模式与日常管理内容进行创新改革,不断提升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水平,将创新性理念、信息化技术等全面融入到工作中,实现最终的创新目的。
参考文献
[1]孟英华.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浅析[J].读与写,2020,17(5):56-98.
[2]朱聪,龙爽.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J].黑龙江科学,2019,10(21):72-73.
[3]刘波.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新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13(9):116-118.
[4]张微微,龚景兴,姚锦芳.高校图书馆特色人文空间建设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基于名人捐赠的特色专库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9,37(5):53-60.
作者简介:姜超(1986.11-),女,汉族,山东潍坊,大学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创新建设与管理,创新图书馆读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