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范志军2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董艳芳1 范志军2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型化和复杂化,高支模施工该技术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一项常见施工技术。
        浙江工力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300
        摘要:伴随我国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型化和复杂化,高支模施工该技术已成为建筑施工的一项常见施工技术。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要严格依照规定与要求进行高支模施工。基于此,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1高支模施工技术基本概述
        高支模施工技术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支模高度大于或是等于5m的支模施工作业,在高支模施工技术背景下,建筑项目混凝土结构整体跨度在18m以上,再辅之以8m以上的支模作业就是高支模作业,应用的施工技术就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难度较高,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要全面按照建筑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升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质量,对各类施工安全隐患进行控制,划分不同施工环节拟定质量控制措施与相应的施工技术。
        2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
        2.1支模架搭设
        2.1.1搭设顺序
        定位→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纵、横向横杆→剪力撑→连墙杆→铺顶板下支托层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2.1.2搭设方法
        搭设方法有多种方式的选择,例如采用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支模架搭设范围内用尺量出内、外立杆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弹线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并垂直于墙面设置。在搭设首层支模架的过程中,沿柱子外围设一圈斜支撑,待该部位支模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结后方可拆除。当支模架操作层高出连墙杆两步时,应采取临时稳定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2.2立杆的选择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立杆是关键因素,在施工中要结合技术要点,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和布设,避免出现一定的问题,而影响到施工工序和质量。在对立杆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管径、壁厚等相关参数综合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立杆。在对立杆进行设置的时候,要掌握好间距,并有效控制立杆布局,保证物理结构的稳定性。在应用相互扣件的时候,要确保密切贴合,且牢固连接,这样才能确保架构的整体稳定性。
        2.3横杆的设置
        高支模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横杆的设置,需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设置,才能确保土木工程高支模施工的顺利进行。横杆塔设,一般会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着横纵水平方向按照纵下、横上的顺序设置相应的扫地杆,其中可调支座的支柱顶端应按照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从而有效的确保横杆设置的有效性。另外,顶部水平拉杆与扫地杆之间应进行平均分配,同时要确保相互之间的间距满足模板(排架)设计的要求,这也是横杆在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地方。
        2.4架体整体稳定性
        为加强架体的整体性,应设置纵横竖向剪力撑,并应增设水平剪力撑。竖向剪力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在45°~60°之间,并要求剪力撑必须落地在坚硬的基层上;水平剪力撑按方案附图设置。

水平剪力撑的斜杆之间夹角在45°~60°之间。剪力撑斜杆的接长必须采用搭接方式,接长处用三个旋转扣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禁止采用对接连接,剪力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横向水平杆,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150mm;竖向剪力撑斜杆底部应置于固定物上,严禁悬空。
        2.5高支模施工验收操作
        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对施工环节各项操作开展具有辅助性作用。相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加大施工质量验收,对高支模各个操作环节进行检验,促使各个施工环节有效对接。然后根据规范化标准开展检验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进行控制,提升项目建设质量。承重物件要在搭设总物件量三分之一左右。对承重物件质量进行检验,做好记录工作,确保物件质量全部合格之后才能记性应用,如果物件质量不合格需要在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全面鉴定。当规模高大的模板支撑系统全部搭设结束之后,施工项目管理人员要与监理部门展开验收,确保质量合格之后才能开展后续操作。
        2.6混凝土施工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有效浇筑是重要的施工环节,对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行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相关部门需要结合施工要求确定混凝土种类,对混凝土配比进行给控制。可以选取干缩性较好、颗粒直径较大的骨料,此类材料能对混凝土泥浆基本含量进行控制。此外,要想全面提升混凝土基本抗渗性能,对泌水情况进行控制,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于骨料中添加适量粉煤灰。依照施工技术工艺与构件截面尺寸进行有效调整。在全面满足建筑施工要求基础上,通过添加减水剂与粉煤灰能够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外加剂在添加过程中更要对碱性骨料反应进行控制,能够全面提升混凝土基本稳定性与抗裂性。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安全性要素进行分析之后再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需要根据规范化顺序进行施工,对柱体浇筑之后要对梁板进行浇筑。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模板支撑系统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浇筑施工全部结束之后需要及时撤离施工人员,做好模板加固操作。
        2.7高支模板拆除技术
        (1)严格依据规范进行模板拆除,确保拆除作业的标准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对吊机进行应用时,具体操作应当严格依据相应规定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必须要严格依据相应规范开展。在具体施工作业开展时,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拆除高支模时,应当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警戒区域划分,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护,并且要对人员进入进行限制,以免闲杂人员进入,对施工作业造成不良影响。(2)混凝土强度达到相应标准后,应当保证混凝土表面和棱角在具体拆除作业进行时,不会发生破损,只有这样才能拆除非承重侧模。底模拆除作业必须要在混凝土强度可以达到具体规模设计要求后再进行。(3)依据配板设计具体要求进行模板拆除,拆除时,应当先拆板再拆梁,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进行承重结构拆除。进行梁板结构拆除时,拆除作业应当从中心不断向两侧移动。侧墙拆除时,拆除作业应当由上向下进行[4]。拆除底部模板时,强度必要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4)拆除模板时要松动模板顶托,拆除内楞方木、外楞方钢和胶合模板。对于模板的拆除尽量一次完工,完成对模板的拆除后,应当缓慢拆除支顶架。(5)拆除中板和顶板前要先拆除侧墙模板,因此,在完成对侧墙和外楞拆除后,要重新对顶架的顶托进行调长处理,同时要将支顶固定在侧墙上,在固定时,必须要确保固定的牢固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6)完成高支模板拆除后,应当将拆除的各项内容都堆放在指定区域,并且要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应用最为普遍的,其技术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所以,相关施工企业应不断强化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制定出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兴鹏,付雄铖,陈家豪.建筑工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6(19):113~114.
        [2]李帅毅.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2):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