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的控制方法分析 冯坤2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穆春雨1 冯坤2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社会水平的同步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人们对此类特殊建筑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
        1辽宁博元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抚顺  113000;
        2广东碧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社会水平的同步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人们对此类特殊建筑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进行讨论探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引言
        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典型代表,高层建筑楼层高、施工风险大,对施工技术的要求非常高,故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该规范施工技术并且采取质量控制的措施,优化高层建筑的施工环境。
        1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建设的基本特征
        1.1地基施工要求比较高
        目前,城市化建设中楼层的高度越来越高,而且房屋数量也更多了,要更好地强化房屋建筑的安全与稳定,建筑企业要提升地基要求和标准。一般情况下,地基施工级别与桩基是呈正相关的,地基施工等级太低,那么桩基也就会变得更浅;但是地基的施工等级较高,那么桩基就会变得更深。有的房屋建筑高度很高,而且地基深度大于20m,尽管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种类还是较多的,但是要更好地稳定建筑结构就要采取优良的箱形。
        1.2建设成本比较高
        通常来说,高层建筑土木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经费和人力,还需要投入较多的施工建设材料,因为高层建筑土木工程较高,所以高层建筑中要配置整套的基础设施,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达到高层建筑土木工程的技术标准。
        1.3施工设备的要求较高
        不管是什么工程都需要使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如果缺少了高科技施工设备,那么就很容易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还会干扰正常的施工工作。所以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在开展施工工作的时候需要选择合理的机械装置,并且充分地考虑施工时间,合理地使用组合式起重设备与运输装备。因为机械设备的费用较高,所以施工企业必须科学地使用好经费,这样才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开支。除此之外,高层建筑土木工程在实际施工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一些合理的施工装置。而建筑主体结构一般使用强制的混凝土搅拌机、吊车和混凝土固定输送泵等设备。
        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基础施工技术,致力于为建筑项目提供支持,避免地基出现沉降、变形的情况。基础施工前要清理好现场的环境,避免影响基础成桩,平整好作业区域,维护桩基结构的垂直度,基础桩体施工时合理选择静压、振动的打桩技术,一定要保障打桩过程中的安全性,基础上要铺设一层碎石,这样能够提高基础承载水平,以免打桩机械倾斜而影响施工的技术效果。基础施工好以后就要在现场组织桩基础的测量放线,重点检查轴线并复核,强调桩位、水准线的准确性,测量放线时铺上控制线,标记好桩体位置,提高桩基础的安全水平。
        2.2模板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的目的是引导完成后期的混凝土施工,高层建筑中模板施工技术的影响较大,根据高层建筑竖向结构的需求安排模板施工。模板施工时经常运用滑模或者爬模的方法,致力于减少高层建筑模板施工中的交叉作业,同时还能降低高层建筑高空施工的风险,有效控制施工工期。模板施工技术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一次性组装好模板结构,使用机械设备提拉模板到达指定的位置,经过重复的组装、提拉工艺完成模板的安装。模板安装时要注意相邻模板之间的缝隙,缝隙过大会在混凝土浇筑时有漏浆的情况,应该拼装好相邻模板,保障模板的整体性,尽量不要在模板层面上遗留缝隙。


        3做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3.1做好施工前准备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前准备阶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措施:(1)委托专业人员进行建筑区域的地质勘察工作,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案,对当地的地质构造、土壤性质等条件进行检测分析,并出具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此作为地基施工与设计调整的资料基础;(2)基于国家、地方的技术规范与建设要求,对基坑施工、边坡施工的方案可行性进行论证评审,从而在保证地基施工顺利落实的同时,避免对环境内其他建筑物及原有地下管线、通道产生破坏影响;(3)应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技术设备,对高层建筑的设计点位进行初次放线,并至少预留出四个定位桩,为施工活动的点位确定提供导向基础;(4)做好施工区域内的“三通一平”,即水路、电路、道路通畅以及场地凭证,以确保施工设备的稳定运行与施工资源的及时进场。同时,若存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需求,还需在“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做到网络通、通讯通;(5)由于高层建筑具有危险性大、工程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必须以施工区域为中心,进行大范围的围挡建设,具体的围挡墙体高度应为1.8m(一般路段)与2.5m(主要路段)。其后,在围挡周边布设安全警示标志,在主入口处悬挂“五牌一图”;(6)组织各参建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在熟悉设计图纸、掌握工程重点的同时,从各岗位专业角度对设计图纸的缺陷问题提出调整建议,并最终拟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在正式施工前降低设计缺陷的出现概率,为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支持。
        3.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部分,管理人员在明确施工现场各班组、各岗位的责任分工之后,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规范性、施工顺序性实施严格化的监督考量,并及时进行纠正与指导。同时,对于已完工的工程环节,还需进行随机性的抽查检验,一旦发现施工成果与设计要求相偏离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对相关负责人作出问责,并要求相应班组停工整改,直至符合设计标准后才可开展后续施工活动。
        3.3注重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高层建筑施工活动的执行主体,对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基于此,相关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前期的人员管理,在保证各岗位人员资质合格(如建筑架子工、电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等特殊工种必须保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经验丰富的前提下,结合施工内容、设计方案对人员展开专项培训,引导人员掌握工程具体的建设流程与技术规范,并树立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其后,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应落实工程监理、安全管理、班组管理等人员的工作职责,在杜绝各施工岗位人员擅离职守、越权操作、滥用材料等情况发生的同时,通过指导、督促等手段进一步端正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与认真程度。
        3.4严格进行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水平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直接挂钩,因此必须要将这一管理内容作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在施工前期,相关人员应对材料的外部采购、运输进场质量把好关,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钢筋等施工材料的基础质量。其中,混凝土材料的成分质量必须合理,如粗骨料含泥量低于2%,砂料含泥量低于1%,中砂模度系数处在2.8~3.0区间内等;钢筋材料的性能应作严格要求,如抗拉强度值与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低于1.25、钢筋最大伸长率低于9%等。另一方面,在施工当中,现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应利用万能试验仪、负压筛析仪等专业仪器,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材料作出更换处理。这样一来,可有效规避施工材料在长期搁置中发生的质量弱化影响,为高层建筑的质量水平夯实基础。
        结语
        高层建筑的工期长、施工技术繁琐,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该规范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促使建筑施工能够顺利的完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均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需采用规范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完善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强调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0):184.
        [2]郝素霞.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