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评价标准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程志军
[导读] 摘要:本文以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对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依据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从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对课程体系合理化建设作出全面的分析及评价。
        哈尔滨广厦学院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以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为出发点,通过对社会企业岗位需求的调查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依据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从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对课程体系合理化建设作出全面的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民办本科;渲染技法;课程评价
        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蓬勃发展,人才需求量日渐增加,作为新时期的民办高校,如何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民办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因此,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围绕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完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是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的主题。
        本文从环艺核心课程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为研究对象出发,主要从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实践课体系建设三方面入手,对如何开展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做了一些探讨研究。
        一、课程性质
        《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关键能力课程。课程以3dmax、vray、photoshop等软件的基本操作为基础,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手段,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家居、办公、酒店、商业等不同类型建筑室内效果图的制作,使学生掌握室内效果图的制作方法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效果图创作、表现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从事室内效果图制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二、设计思路
        具体思路如下:企业调研→学习领域分析→创设学习情境→寻找合适的载体→对载体进行细化,系统化的实施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标准、落实课程实施要素→与企业联合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实施质量监控→进一步开发。
        1)行业企业调研,实施学习领域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职业能力。
        经过行业企业调研,设计师助理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家庭、办公、餐饮、娱乐以及其他行业的专门化设计等,结合行业需求与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归纳出家庭、办公、酒店、商业四类典型工作任务。
        2)课程教学内容的解构与重构。
        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引入典型的实际工作项目,将理论与实践训练融入到典型的学习情境中。
        3)开发适合的载体,实现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与知识迁移。
        结合真实的工程项目,寻找适合教学开发的项目,以此为载体进行开发。
        三、实践课体系建设
        1、课程设计模块: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与核心设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基础课程;一部分设计课程,并使用设计软件完成最终作品,题目应来源于实际工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实践。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活动。该模块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为更早的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2、社会实践模块: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我完善。该模块是使学生考察市场,认识社会,再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四、评价原则
        1. 在教学进行前提出预期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学习的任务往往是真实的,而学生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控制权。为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途,在教学进行前,预先通过提供范例、制定量规、签定契约(将在本文的第四部分给予详细介绍)等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要达到的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将是非常有效的。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主动地使自己的工作与任务的预期要求看齐。
        2. 评价要基于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学的组织者要尽可能地从“真实的世界”中选择挑战和问题,并在评价时关注学生在实际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提问的能力、寻求答案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和评价的能力。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如何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上,而不仅仅是判断学生的能力如何上。
        3. 评价是随时并频繁进行的
        既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的评价是一个进行中的、嵌入的过程,那么它也应该是随时并频繁进行的,目的是衡量学生的表现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或者要求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努力方向。事实上,评价是促进整个学习发展的主要工具。
        4. 学生对评价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
        要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学生需要有机会制定和使用评价的标准,使他们在思考和反思中发展自身的技能。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回答和解决诸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取得了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得到提高?”、“我们怎样才能达到优秀?”之类的问题。因此,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鼓励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并使他们对评价的进程和质量承担责任。
        五、评价标准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和技术本身就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激励的作用,正是由于有了评价的参与,学生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是镶嵌在真实任务之中的,评价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是一个进行之中的、嵌入的过程,是整个学习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学习与评价活动的设计示例是以举例的方式,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评价标准开展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学习与评价活动强调通过具体的、可测量的、操作性强和学生参与度高的评价活动,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学习进行反馈。
        评价办法主要描述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结果的方法。根据评价在何时进行以及通过评价达到怎样的目的,可以把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于形成性评价更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其指导作用优于终结性评价。因此,在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中,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逐渐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权重。
        课内表现性评价不是单纯地以最后考查的结果或者分数来评定学生,而是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通过课内组织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观察和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与小组成员的沟通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为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进,教务部门经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能保证各专时数不少于64学时,按时完成基础模块的教学任务。
        此外,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外,还应尽可能吸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事业用人单位的评价,力求使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做好课程性质、设计思路和实践课体系建设三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评价,是构建合理化的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不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对课程体系建设作出调整并加以改进,使民办高校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参考文献:
        [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系. 《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总结报告. 2018. 05
        作者简介:
        程志军,哈尔滨广厦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为哈尔滨广厦学院本科重点课程《渲染技法与后期处理》研究文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