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化探讨 刘延涛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刘延涛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开始重视实训基地及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本文分析当前当前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的问题,指导教师的问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问题等。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逐渐开始重视实训基地及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本文分析当前当前该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如实践教学内容的问题,指导教师的问题,实践教学评价标准的问题等。基于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深入以及全面的探究分析,以此为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现代化交通事业当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位置,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众多高素养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对于一线的运营管理优秀人才而言。然而,在当前的我国高校此方面的优秀人才培育方面依然存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以及缺陷,难以保证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高校需要开设专门的专业,对此方面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育,这对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全面稳定发展起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因此,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备现实方面的意义。
        一、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其专业化的特点,因此,相较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并且突出实训教学,建立健全相应的实训教学体系,并且创设相关的实训教学基地。在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实训教学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实训教学基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训教学活动的质量。相较于高职院校中的其他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所在城市并不具备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因此,难以与当地的交通企业开展合作并且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或者顶岗实习,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建高质量的实训教学基地。一般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在实训阶段大多都是进入一些票务管理岗位、客运组织岗位以及车站设备监控岗位,此类岗位的实训经验要求和理论知识要求都较低,因此,如果想避免此类情况的出现,必须在学校内部创设相应的实训基地,从而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毕业生的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区域人才需求不统一
        由于每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在建设数量和方式上不一样,客流和发车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能一刀切,更不能随便的借鉴。如果简单的借鉴,一方面会造成某方面的人才浪费,无法服务区域经济;另一方面会造成人才的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无法实现无缝对接,轨道交通集团还需要重新回炉培养,造成用人单位培训成本的增加,这都是校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2.实践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不是按照既定的标准化体系来完成,而是按照学校自身的条件和单位的需求来进行。譬如有些学校某方面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达标,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时候就直接省略相关内容,甚至轨道交通重要的实践技能环节都无法实施,仅在实践教学条件要求简单的某一方面进行实践教学,譬如客运礼仪的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要求低,很多学校就将这些内容代替了大部分的实践教学内容。除了校内实践教学外,校外的实践教学也是根据企业要求进行,有的甚至采取突击和专业不对口的方式进行校外实践教学。


        3.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能力欠缺
        由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原来仅在几个大城市建设并运营,近几年才大面积铺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类专业相对较新,很多专业师资都是从原来的旅游管理、交通运输和物流管理等专业“拼凑”而来。他们自身通过不断转型和提升,在理论课方面进步很大,基本能够胜任理论课程的教学。但由于他们大部分并没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实践经历,所以他们在实践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实践教学能力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形成实践教学标准化的途径
        1.结合岗位需求设计课程,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为了为我国社会培育众多高素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秀人才,高校应该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逐步提高学生实际学习的激情以及欲望。在这样的情况,高校需要强调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首先,组织客运能力,其主要是经过站务管理工作,为乘客提供多个方面的个性化服务,保证可运设施设备实际运转的能力以及水平,为旅客提供多个方面的服务,避免车站停靠的时候出现拥堵现象。其次,管理票务的技能,主要是售票以及检票等。再次,安全管理技能,学生需要了解与掌握实际环境,对这样的环境进行控制,更好的应对以及处理突然发生的事件。最后,组织行车的水平。也就是说,做好接车和发车等工作。在此以外,运行管理水平,其主要包含运行组织以及落实运行图等。结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情况,保证实际流程的完善性以及健全性,经过模拟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技能。在实际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根据工作岗位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将工学思想观念充分展现出来。突破过去的教学思路,培育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水平,让他们在实际学习活动当中展开角色方面的扮演,进而学习以及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结合技能以及知识选取课程内容,实现培育技能以及知识学习之间的良好整合,保证课程内容实际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将技术放置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理论是实践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并且对学生之后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应该结合技术以及知识等情况,在对教育情景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积累以及掌握更多的课程知识。
        2.建设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
        建设好一个专业,过硬的实践条件不可缺少。学院要大力支持校内实践场地的建设,同时不断挖掘和开发新的实践教学企业。校内的实践教学设施主要有:电工电子基础实训室、形体礼仪实训室、票务实训区、行车组织实训区、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区、站台门与车门实训区、急救与消防设备实训室等。校外实训基地能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一般说来主要是本地的轨道交通公司,一方面需要学校领导牵头进行沟通;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开发新的、可以替代的实践基地,譬如高铁站和城铁站在一定程度上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类似,可以弥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不足。专业教师也可以积极在其他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寻找合适的可以长期合作的基地。
        3.提升教师素质
        对于任何科目的教学来说,师资力量都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培养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故,要提升城轨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务必组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校内多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还可以组织相应的交流探讨会,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对于教师来说,也要认清形势,不能满足当前的现状,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要有效提升城轨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先做好思想教育培养工作,只学生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才会更好的体现在自身的行为习惯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推动自身在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面的实训体系建设,从而为相关企业及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子旺.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5):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