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 张家利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家利
[导读] 摘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中,就必须要做好对市政道路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从主路、中央分隔带、辅路、人行道和绿化带等各个方面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思维,把握市政道路各部分的设计要点。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9
        摘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中,就必须要做好对市政道路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从主路、中央分隔带、辅路、人行道和绿化带等各个方面体现海绵城市的设计思维,把握市政道路各部分的设计要点。该文就主要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
        引 言: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雨洪管理理念,是指城市道路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和雨水的变化,可有效将积水排出,避免城市路面大量积水,影响市政交通体系的运行。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技术,有效辅助市政管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城市管理资源利用率,让城市能够妥善应对恶劣天气,保证稳定的交通体系。
        1.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海绵有2个特征,分别为力学特征和水分特征。其力学特征是指海绵本身在受力过程中的回弹、压缩、恢复等性质;水分特征是指海绵与水作用时的吸水、保水、释水等性质。所谓“海绵城市”是借用“海绵”的特征来比喻城市吸附功能的一种形象表达。海绵城市在面对外界的不利环境影响时会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在丰水期,海绵城市可以及时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其存储;待枯水期,海绵城市则将之前存储的水释放实现再利用。从城市雨水管理角度来看,海绵城市与传统的“以排为主”的理念不同,它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手段,使整个城市更加容易适应新的环境。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市政道路设计中,排水设计是设计的核心,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有效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改善路面积水问题,保证城市交通的稳定运行。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市政道路设计应当最大化保护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结合生物、物理以及生态等技术手段恢复生态环境。如很多城市中,公园水系统受到环境污染,雨水被直接排放至河道,严重影响城市水质。市政道路在设计上,需要对地下污水系统进行改造,修补堵塞损坏管道,将市政道路排出的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集中排放,避免污染城市河道。建设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技术,建设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将积水有效排出,提高城市市政道路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目前,我国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受到了极大重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断应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优化市政道路设计。从设计意识上不断提高,最大程度上提高市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城市交通体系的稳定性。各个城市需要积极分享借鉴,推动城市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技术灵活使用,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能力,最终形成海绵城市设计体系,向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市政道路整体设计分析
        3.1完善市政道路管网建设
        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要完善基础管网设施,通过编制配套的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计方案,将雨水控制系统与城市给排水管道进行连接,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既能够在强降雨天气实现对地表雨水的快排,又能够通过分流管网实现对雨水的储存。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市政道路管线同绿色建筑物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某绿色建筑大楼的顶楼,通过安装轻质的绿色植物种植容器,这种容器具有完善的排水、蓄水以及隔热作用,可以直接通过排水通道进行雨水收集利用,实现建筑物与市政道路管网之间的联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基建费用,提升雨水滞留与储存效果。
        3.2做好市政道路规划的顶层设计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市政道路设计中,不是单纯地进行排水沟的开挖、市政道路建设路面材料的更换以及随意建几处雨水花园,而是要结合市政道路的功能、结构以及建设规模的大小进行顶层设计。

一套比较完整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道路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设计的思路大致为:设置路面雨水溢流口、铺设雨水收集干支流管道、下设雨水储存与检查井、连接市政管网完成对雨水的快排,同时在主路与辅路的分隔带之中加装生态滤沟,发挥透水和净化排污管控的效果。除此之外,除普通人行道,还要建立至少一侧的透水人行道,增强对雨水的滞留作用,同时还要发挥绿水带涵养水源的作用,设置绿化带护坡、植草沟以及雨水花园,从而增强其蓄水以及调节能力。
        4.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措施
        4.1选取合适材料铺设
        路面结合海绵城市运作原理,路面铺设材料要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才能很好的渗透雨水。透水砖就是不错的选择,它有以下特点:①透水砖渗透性好,雨水能够迅速下渗,适时地补充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②透水透气性良好,有利于发挥土壤调节能力,改善城市湿度与温度,保护生态平衡。③排除路面积水,为行人和车辆提供安全保障。④减弱噪音,为居民创造较为安静的交通环境。⑤耐高温高压,抗折强度高于普通建设材料。⑥颜色丰富且持久,美化城市道路。⑦吸收一定粉尘,净化空气,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透水砖能及时将雨渗透到地下,减少路面积水,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园、停车场、广场等城市道路的各个角落,因其独有的优势即可以美化环境,又能防止水资源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用。
        4.2车行道路的设计
        与人行道路相比,车行道路承载着更大的重力,因此建设海绵材料选取时要考虑抗压性。并严格规范施工人员,不能偷工减料,把握质量,质量是任何一项工程的基础保障,没有质量就不可能谈发展,同时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要把握好排水管道的合理管径,合理管径规划,大雨时,才能使路面水及时排走。路面积水,车辆容易打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为交通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护屏障。
        4.3人行道路的设计
        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人行道路必须得到重视,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行人的出行,设计安全便利的人行道路非常有必要。根据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设计人行道路是要注重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考虑到雨天地面湿滑,行人容易滑倒摔伤,解决积水问题是重中之重,市政道路设计者要考虑排水问题,透水砖能很好地解决排水问题,此外还应注意选择透水砖时严格把控其质量,好的材料才能铺就好的道路,让排水吸水作用事半功倍。提高人行道路的安全性、便利性对于市政道路建设有重要意义。
        4.4改造传统雨水接连
        管口在传统的雨水连接管口基础上加以改造,连接一个弯头,并在人行横道侧开孔,设置引流管,连接海绵设施,配合其吸水排水,进口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孔会引流雨水到海绵设施,从而达到储存雨水,回收再利用的功能。同时,要注意的是,雨水连接管口的高度设置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否则会给后期排水带来很多不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通过提高市政道路排水能力,有效辅助城市应对恶劣天气和环境变化,能够将积水排出,保证城市交通体系的稳定性。市政道路设计中通过更换透水性材料,设置绿化带,将道路排水系统和市政排水系统相连接,有效规避路面积水问题,显著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交通体系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黄源铭.“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2020,27(1):248-249.
        【2】王亦斌.关于“海绵城市”在山地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6):137.
        【3】蔡芳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J].居舍,2019(5):79.
        【4】郭振清,张春会,关彤军,等.海绵城市渗水雨水井新构造及入渗流量计算方法[J].中外公路,2019(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