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覃汉华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覃汉华
[导读]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交通中重要的工程,可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
        南宁市新点线交通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1
        摘要:公路工程作为交通中重要的工程,可以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路基路面的病害情况。应根据存在的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病害治理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公路工程健康发展。
        关键词:路基路面;公路工程;病害治理
        1公路工程施工中路基、路面的质量通病
        1.1公路路面出现坑槽
        基于对大量工程实例的分析,总结出公路路面坑槽的因主要有:1.沥青路面施工中未控制好孔隙率,该值过大时将会出现雨水深入孔隙的现象,不利于骨料与沥青的有效结合,部分情况下,甚至出现沥青集料与沥青彼此分离的情况,加之车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坑槽。2.缺乏合理的沥青混合料配比,经施工后路面质量达不到工程标准。事实上,任何一种集料用量都要得到严格控制,一旦某一项指标未满足要求,均会出现沥青混合物强度不足的问题。
        1.2公路路面开裂
        开裂是当前公路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形式之一,路面出现裂缝后将直接对公路耐久性造成影响。在缺乏合理控制措施的情况下,裂缝将持续扩大,产生明显的安全隐患。引发路面裂缝的成因主要有: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得路基平整度欠佳,受张力等因素的影响,逐步形成裂缝;温度不均产生裂缝,这一现象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常见,由于施工过程中现场温度偏低,而所用的混合料温度相对较高,二者存在明显温差时极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1.3边坡下滑
        公路滑坡与塌方是引发边坡下滑的重要成因。在公路自身土质稳定性不足时,加之自然降雨的持续性冲刷,使得大量土体塌方。从发生区域来看,公路滑坡集中在陡峭地段,主要原因在于公路地层含水量过大,从而形成滑动面,在车辆和结构自重的双重作用下,使得路面朝侧向滑动,不利于路基保持稳定性。
        1.4沥青路面破损情况
        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是尤为常见的病害形式之一,由于工程设计缺乏合理性,施工后无法满足质量要求或路面压实措施不到位造成。综合考虑砂密度、含水率等多方面因素,可确定合适的压实度指标。沥青混合物拌制过程中,各原材料的配比不当,生产所得的沥青混合料质量欠佳,投入使用后将会出现质量问题。
        1.5公路高填土下沉以及软土路基过度沉陷
        软土地基性质较为特殊,所含土质的强度偏低,不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因此在此类地基上展开施工作业时,易出现塌陷与沉降现象,需采取合适的措施处理这一问题。此时,公路高填土下沉现象变得尤为明显,具体原因为:1.缺乏合理的压实措施,经施工后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2.缺乏对土壤含水量的可行控制措施,伴随施工作业的持续推进,常遇到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在后续使用中,高填土易出现下沉现象,不利于公路整体结构稳定性。
        2 公路路基、路面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做好边坡加固治理和防护相关措施
        在开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路基边坡加固以及防护工作,主要包括了:工程防护、植物防护、综合防护柔性支护以及防护等类型。在进行工程防护过程中需要针对岩石路基边坡的节理发育、风化严重或者是挖方边坡、岩石路基边坡等,工作人员需要采用人工构造防护工作,有效的做好工程防护工作措施。在开展工程防护工作类型时,主要包括了:浆砌片石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护面墙防护、锚杆防护、土工合成材料防护以及挡土墙防护等内容。

植物防护主要包含了:路基边坡上方植树以及植草,有效的减缓边坡水速度,合理运用植物根系,有效的对表层土壤边坡进行固定,减轻冲刷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保护边坡优势。在进行植物防护过程中可以调节边坡整体湿温以及对公路环境进行美化,充分发挥稳定以及固结作用,具备了经济、简单特征。
        2.2治理边坡失稳以及变形的相关措施
        针对破坏边坡比较严重现象,需要工作人员采取完善的解决措施,有效的保障边坡整体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通过全面了解边坡存在的滑坡以及不良特征,需要做好防护以及加固治理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应采用易于操作、实用性比较强以及负效应比较小的解决措施,比如采用挡土墙、锚杆、抗滑桩、灌浆以及削坡等方式,科学的运用在不同滑坡、塌方的地质条件以及物理学条件[2]。
        2.3治理采空区路基相关措施
        由于开采结束以后以及开采过程中,上伏岩土体可能存在沉陷变形时间比较长情况,会对采空区的路基危害以及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应针对采空区路基做好治理工作,对采空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分布进行全面了解,合理的制定经济、技术高的治理方案。在处理开挖回填浅采空区范围时,主要对公路轴向采空区分布长度进行处理,对构造物宽度进行处治[4]。工作人员需要合理设计处治公路采空区的路基情况,通过全面了解采空区的踩空厚度、埋深、行程时间、采煤方法、力学性质、顶板岩性、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质等因素,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案。根据处治路基视角来讲,具体包括了桥跨、回填、注浆以及充填四种。在进行开挖回填过程中,需要根据路基挖方边坡采空区做好开挖回填工作。此外,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协调工作时,对路面板的接缝做好调整宽度工作。由于混凝土的湿度以及温度存在的变化,会出现收缩现象。工作人员合理的进行接缝设置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变形情况,有效的路面抗变形能力。
        2.4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其他管理措施
        在开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平整情况时,需要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工作。严格的控制工程路基路面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并在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工作时,需要保持均匀性。施工人员应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钢膜,应将模板保障整体的光洁性。当混凝土终凝以前,需要合理应用机械以及人工应抹平表面,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防止模板存在不平以及模板接头存在错位情况。在开展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时,出现路面水泥混凝土存在断板以及开裂情况,施工人员为了避免路面水泥混凝土存在着断板以及开裂情况,需要针对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应保障基层料保持均匀的厚度,实际满足设计相关要求,同时需要加强整体基层的强度。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控制路层的密度以及平整度,有效的保障外力基层可以均匀性,控制好搅拌水泥混凝土时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有效防止存在的超振、漏振现象。工作人员需要有效保障混凝土养护工作,从而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应做好防控公路高填土下沉方式,施工人员在开展工程项目时,由于许多路基通常自然土修建而成,避免出现路基高填土下沉现象,需要施工人员科学对指标较低土体开展填筑工作。在进行填筑路基工作后,管理人员应对自然土进行全面分析和进行比对工作。测定弯沉值、压实指标、干容重以及含水量。从而保障公路路基整体耐久性以及稳定性。此外,应全面提高监理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养,在开展公路工程项目时,监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咨询工作时,需要具备竞技性、专业性以及技术性工作。针对监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管理、法律以及经济等相关知识内容。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进行养护工作的开展时,也需要综合公路自身环境进行考虑,通过积极的开展实地调研能够制定出最合适的病害处理措施。只有选择正确的方法才能实现公路治理的长效化,促进公路工程平稳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凤捷.公路路基工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18,4(21):20-21.
        [2]李顺.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防治[J].中外企业家,2018(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