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分析 周广宾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周广宾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
        身份证号码:37292219910408XXXX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行业发生了巨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研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以推动建筑行业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工艺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在具体施工现场将施工所需的装配部件及建筑产品通过科学稳定的拼组方式装配成的混凝土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相较于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效率高、生产产业化、整体设计标准化等优势特点。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形成工业化体系的初期是上世纪中叶。直到2000年开始,伴随着工程建筑领域的转型升级,即将被市场淘汰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又迎来了在市场上发展的新机遇。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背景
        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建筑施工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我国大力提倡绿色建筑模式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正式步入了人们的视野。根据我国2015年11月14日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对建筑行业的最新要求,计划到2020年,我国建筑项目中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新建筑总量的20%以上,2025年,装配式建筑要达到新增建筑的50%以上;在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开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推动建筑行业科学化发展,要在10年的时间里使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项目中的占比达到30%以上。这都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发展导向。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优势
        该项目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以下优势。(1)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所需要的构件大多在工厂内完成建造,安装时间较短,缩短工期,减少了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了机械化施工的程度。(2)减少资源浪费预制构件的制作都是以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减少了资源浪费。(3)优化环境预制构件的生产在工厂内完成,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要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时需要遵循其施工要点要求,以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科学性,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要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3.1预制结构的精准性要点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首要环节就是根据施工项目的设计方案对建筑结构进行预制,因此其首要的施工要点就是在预制结构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预制结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这样才能保证预制结构拼装的顺利,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一旦出现预制结构设计加工失误就会造成施工现场无法拼装的情况发生,给建筑施工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3.2管道预留的协调性要点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预制中,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水电管道进行预留,尤其是穿墙管道在预留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预留,保证管道对接的顺利,一旦出现管道对接口预留偏差的情况,就需要对预制模板进行处理甚至需要重新加工模板,以保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质量。
        4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要点
        4.1预制叠合板施工
        在对预制叠合板进行吊装时,需要利用模数化吊装梁起吊,为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受到外力因素的干扰,要求整个过程缓慢进行,并且要保证整个叠合板的平稳性。

在吊运到距离作业层300mm左右位置后,应稍微停顿,对叠合板方向进行调整和定位,全程安排专业人员监督,以免出现碰撞情况,待达到指定位置后便可慢慢放置平稳,保证叠合板的完好性。在正式安装前,还需要提前准备设置临时支架,将支撑点间距设计为150cm,每个开间支架设置成2-3排。对于结构层施工的项目,还需要设置双层支架,待完成一层叠合楼板安装后,检测现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便可以对下一层支架进行拆除。
        4.2预制墙板施工
        4.2.1灌浆施工要求
        进行灌浆施工所用的拌合料现取现用,为保证灌浆料质量达标,在进行拌合处理前应在搅拌桶内提前加入80%的水,然后充分搅拌3-4min,将剩余20%水加入其中,再次搅拌均匀后静置排气,待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便可进行灌浆操作。正式灌浆时要求混合料温度在5-40℃之内,要避免阳光直射,且要注意其初凝时间为15min左右。其中,对于与灌浆料存在直接接触的构件需要进行洒水降温处理,降低构件表面温度,以免温度过高或者表面过于干燥,而影响灌浆效果。并且灌浆作业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温度过低将会影响灌浆质量。一般灌浆最佳时间为预制墙板两侧现浇部分合模之前,以及对预制墙板进行校正处理以后。为保证灌浆质量达到专业标准,可选择应用灌浆套筒作业,遵循从下向上的顺序,通过PVC灌浆孔依次完成灌浆作业,待浆液达到最上端的PVC灌浆孔并流出时,则可确认灌浆筒内全部灌满,利用软木塞将溢流孔以及灌浆孔全部封堵严实。在完成灌浆后4h以内,要注意严禁预制墙板受到震动。
        4.2.2PC板
        在安装PC板前,需要按照设计将所需材料运输到位,然后架设临时固定架,并根据PC板安装状态,将其立放在堆放架内,应用预埋预留的吊环进行吊装。在正式安装过程中,要求PC板务必与预制墙板保持紧密贴合,严禁预留缝隙,确保达到整体拼接的效果。待拼接完成以后,对PC板进行位置校正,检查无误后便可进行混凝土分层浇筑,控制好浇筑高度,最高不得超过500mm。
        5提升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施工建议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层面对装配式推进思路已由“强制与鼓励结合鼓励为主”转变为“强制与鼓励结合强制为主”,同时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起步较晚,理论技术实践经验不足,从事专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专业化人才匮乏,致使我国装配式施工精细化程度不够,常常出现钢筋碰撞,管线预埋不到位,及施工工序的问题。建议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实现全专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利用三维建模实现构件结构、预埋管线、钢筋交错的预先碰撞检查,避免施工中相互干扰。同时可进行预先模拟施工,优化施工工序,有效规避施工中的非可预见问题。对构件生产、施工、检查验收提供全套指导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做到事前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判,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制度,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加强事中控制,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质量问题频发点进行专人专责现场旁站盯控制度,使质量问题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动态纠偏持续改进。重视事后控制,做好成品保护和养护工作,对质量控制难点做好及时总结归纳和数据归集,为以后同类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极大提升工程质量,还可促进项目建造过程中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项目施工质量,提高项目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分析,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秋,谭兴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分析.建材与装饰,2019(29).
        [2]李灵通.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研究.居舍,2019(28).
        [3]王广明,刘美霞.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综合效益实证分析研究.建筑结构,2019(10).
        [4]李亚萍,陈国平.Bl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混凝土,2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