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28419860428XXXX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属于应用较为广泛且很重要的施工技术,桩基础构成部分包括基桩和桩顶承台,在实际施工时对于不同类型桩基础施工技术,要依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方面因素进行选择,从而使得所选取施工技术更加符合建筑物的施工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地基强度及承载力过低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常见的一项问题,在该类地基上进行施工,施工难度较大,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工程竣工后易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桩基础施工技术出现在了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合理应用桩基础技术,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基松软、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得到处理,从而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概念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地松软的地基结构,提升建筑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使用年限,避免建筑出现沉降或者倾斜的事故。但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时,开展桩基础技术前需要对土质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地质的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桩基础技术进行施工,实现更好的施工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桩基础技术的价值。由于各地区的地质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地质的因素也比较复杂,受到土壤因素以及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导致地质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些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开展桩基础技术的施工时,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些因素对建筑造成的影响,弥补地质因素的不足,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对建筑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桩基础施工技术
2.1挖孔桩施工技术
挖孔桩分为人工挖孔桩和机械成孔桩,机械成孔灌注桩又分为震动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等桩基础形式。每种桩基础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一般情况下,人工挖孔桩不适合流沙层和淤泥层,人工孔桩桩径大、承载力大,但工期相对较长,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的造价;冲孔桩不适用于流沙层、大孤石土层,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振动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不适用于大孤石土层,施工速度快,但桩径小、承载力小需要桩数多,由于放钢筋笼是插入式,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能保证,工程质量难保证。在具体的工民建施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保证桩基施工技术应用的更加合理,那么就一定要科学的分析,合理选择桩基础形式,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如果场地条件比较特殊,必须要借助人工挖孔桩方式时,则需要对每日成孔深度进行严格把控,将其控制在1m以内,同时,支模扎钢筋在孔壁灌注混凝土,以便孔壁施工质量以及效果能够得到保障。机械成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满足设计深度需求的基础上,再进行一部分浇混凝土扩孔操作,并在护臂中安装钢筋笼,最后浇筑混凝土。
2.2预制桩施工技术
(1)预制桩施工前准备工作:预制桩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预制加工、起吊与运输、堆放、施工现场整理、放线定位、确定沉桩顺序等内容,其关键技术要求是:①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筋率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②采用现场叠浇法制作的预制桩,桩与桩之间、桩与底模之间应做好隔离,防止黏连,且上层桩的浇筑应在下层桩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时方可进行。③混凝土预制桩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方可起吊,吊点设置应遵循吊点间跨中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基本相等的原则确定。
④预制桩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进行运输和沉桩,桩在运输到达现场后应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可按照现场沉桩施工顺序随打随运,钢桩应采取设置保护圈等防护措施,防止桩身损坏或弯曲。⑤桩的堆放现场应平整坚实,设置排水坡度,堆放层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层。⑥沉桩顺序应遵循由中及外、由近及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原则综合确定。
(2)预制桩锤击沉桩关键技术:①严格控制入土垂直度,保证桩身、桩帽、桩锤的中心线重合,桩入土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②采取桩头保护措施,桩头桩帽间设置弹性衬垫,为防止桩身因冲击应力过大而发生损坏,应采用“重锤轻击”。③初始的锤击落距应较小,入土稳定后,最大落距不宜大于1mm,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地平时,需使用送桩器将桩送入土中。④接桩采用焊接、法兰接、硫磺胶泥锚接,接头数不宜超过3个。⑤严格控制桩的入土深度,对于承受轴向荷载的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作为参考,端承桩则反之。⑥随时监控入土速度、垂直度、桩锤回弹值、贯入度等数据,如遇异常,应暂停打桩,及时研究处理。
2.3灌注桩施工技术
(1)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①灌注桩施工前,应保证现场的“四通一平”,同时,综合考虑土体开挖运输的要求进行场地平整,推荐使用硬地施工法,即先在施工区域内预制混凝土硬地,设置泥浆槽、排水沟等设施,之后再进行钻进成孔,此方法可以有序的进行泥浆的排放,提升了文明施工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施工效率。②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应当对桩位轴线进行复核检查,施工场地所布置的水准点等控制点位应不受到施工影响,避免遭受破坏。③泥浆池应设置在不妨碍桩基施工的位置,其容量应满足施工要求,泥浆池外围应用密目式防护网围蔽,悬挂标识标牌。④钢护筒内径应大于桩径200mm,埋设定位时,护筒中心与桩心平面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0mm,倾斜度不应大于1%,埋设深度宜为2~4米。
(2)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关键技术:①护壁泥浆一般在现场专门制备,并应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优先选用膨润土造浆,膨润土泥浆的主要性能控制指标有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等,施工时,注入的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1左右,排出泥浆的相对密度宜为1.2~1.4。②钻进过程中,每进尺2~3米应检查垂直度,同时,做好钻渣留样,每隔5~10米测定泥浆的各项性能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及时调整,终孔后,应进行孔径、孔深、倾斜度的检测。③清孔,清孔时要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钻孔到位后,应进行第一次清孔。在吊入钢筋骨架后,混凝土灌注前,进行第二次清孔。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待孔内泥浆比重、黏度、含砂率等达到规范要求,沉渣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情况下,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⑤钢筋笼主筋外沿距混凝土表面净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75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性试验,灌注时的埋置深度控制在2~6米。⑥灌注开始后,应连续进行,严禁中途停工,随时关注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深变化以及异常情况,桩顶灌注高程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领域中,桩基础技术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在土建施工中,根据地基的土质和环境桩基,合理的选择桩基础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的承载能力,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建筑不会出现沉降和倾斜的现象,提升建筑本身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贡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150.
[2]刘国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要点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204.
[3]马勇锋,蒋文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