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朱怀文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朱怀文
[导读]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逐步朝着现代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项目的质量要求也随着升高,其中建筑项目的稳定性与适用性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四川和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当前,在我国建筑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也逐步朝着现代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项目的质量要求也随着升高,其中建筑项目的稳定性与适用性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基础上,我国建筑业的施工技术也不断改善,由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将会对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提高建筑框架架构施工技术水平目前已成为了重点问题。介于此,以下就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探索,希望对建筑业的更好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字:施工技术;框架结构;建筑工程
        引言:伴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建筑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施工方式,这一施工方式因其工序简单、工期短等优势在各大建筑施工当中都得以广泛应用,而且框架结构和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联系紧密,因此,在现代建筑结构当中非常关键。由此可见本文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意义重大。
        1 框架结构的类型
        根据施工方式的差异,可将框架结构划分成四类:
        (1)装配整体式。这一框架结构融合了装配式与现浇框架结构的优势,其整体结构与抗震性能都非常好。但是其设计与施工难度比较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施工与设计经验,并且耗费的时间也非常久[1]。
        (2)装配式。这一类型的框架结构也需要预制,通常需要施工人员到预制场完成预制,之后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完成组装。此结构方式在施工期间能够大大缩减工期,耗时短,施工材料的数量少,时间与投资成本都明显降低。但是其抗震效果差,整体结构性能差。
        (3)半现浇式。此结构的施工也需要预制,此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大大减少设计与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浇筑量,进而控制了施工成本。但是其整体结构性能与抗震效果较差,很难达到设计标准。
        (4)全现浇式。此方式的承重结构均在现场浇筑完成,其有着较好的整体性,因此抗震效果不错。在进行全现浇式框架设计与施工期间,梁、柱以及楼板要求施工人员直接到施工现场开展施工。这一类型的框架施工将会耗费大量的施工材料,并且工期长。
        按照框架结构承载力的差异,可将其分成三类:
        (1)内框架。在进行这一框架结构施工期间,将会用到钢筋与砌砖混凝土材料,此时就会增加框架结构的荷载,刚性提高。这一类型的框架结构其施工特点为:不易使得建筑结构发生变形,但由于刚性的提高,造成抗震性能的下降[2]。
        (2)底层框架结构。如果对建筑物的外观要求较高、平面空间较为广阔的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底层框架结构。这一结构的上层经常使用混合结构,也因此,整体结构出现顶部刚性较强、底部柔性较好的特点。使用这一结构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但抗震效果会下降。
        (3)全框架结构。这一类型的结构属于以下比较全面的结构类型,其不仅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同时还能很好的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能。
        2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潜在的不在
        2.1 钢筋工程施工的缺陷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在整个建筑施工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钢筋混凝土因其多方面优势而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但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期间仍然潜在诸多问题。比如:箍筋尺寸不合格、焊条质量不达标、型号不对应等,这都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进而确保框架架构的施工质量。在完成钢筋施工以后,成品结构以及钢筋板扎也可能产生各类问题,比如施工工艺不合理、钢筋类型不匹配、钢筋数量不满足、钢筋垫块不挣钱等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框架架构的整体质量,进而给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带来威胁。要实现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的高效处理,施工单位需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比如下料、放样以及焊接准备和施工材料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需将散乱的材料搜集到一起,并进行妥善管理,将其存放在梁上的钢架上或者是较为稳固的地方,另外,还需要保管好地面摆放的材料,避免因为滑落遭到破坏。除此之外,在焊接之前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在工程开始之前必须认真审阅相关规范标准,并且定期检查框架材料的质量,且认真完成力学试验,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保证焊接质量[3]。施工单位还需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便有效提高其操作水平。
        2.2 模板施工技术
        工作人员在安装模板期间一定要认真把控垂直角度,以保证施工偏差不超过3mm、另外在垫层与模板之间还需要填充较细的水泥砂浆,避免出现漏浆的现象。在支撑模板期间,立杆作为其关键机构,需确保其竖立在较为坚固的平面上,以实现上层模板以及支架后的载荷得到有效提高。在模板拆除期间,工作人员必须认真按照施工标准,先拆除然后再支立,并且最先拆除的先支立,并且拆下来的模板还需要运输到安全的位置,防止模板损坏。
        2.3 混凝土工程技术
        要实现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增强,建筑单位在采购混凝土材料期间必须按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采购,严格把控入场材料的质量,确保所有入场材料都具有质量合格证书,此外还应该对混凝土材料的包装、出厂日期、强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另外,建筑单位在施工期间还需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配比,通过合理调整配比来改善混凝土的水泥强度与和易性,这样就会无形中增加施工成本,进而影响混凝土体积与用水量,介于此,建筑单位可通过控制水泥掺入量,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4]。在工程建设期间,混凝土运输也是尤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使用专用的泵运输装置,以防材料变质或者漏出来。由于混凝土具有泌水性,所以在二次压抹之前应保证混凝土可以及时运输,防止影响施工进度。在工程建设后期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施工,合理的养护施工能够很好的增强工程整体质量。针对成型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做好保湿与降温处理。综合外界温度情况以及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合理开展养护工作,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不会太大,保证内外温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结构满足坚固温度的标准。另外,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还应邀请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针对浇筑期间潜在的缺陷进行指导,并找出原因,从而合理制定解决措施,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模板的高度与位置。
        3 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策略
        3.1 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对于保证安全施工意义重大。

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综合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主要涉及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等,以便有效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2 转变管理理念
        要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施工单位就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通过高质量、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这与传统的管理不同之处在于,在精细化管理期间,管理人员不仅能够有效改进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还能彻底摒弃粗放型管理理念,推动建筑施工单位更好发展,实现资源的节约、施工质量的提高[5]。
        3.3 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把控
        要实现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始之前还需认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保管好施工技术方面的各种资料。在施工准备期间,工作人员需认真检查施工设备情况,并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以此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另外,工程监理部门还应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严格审核建筑材料,避免不满足质量标准的材料入场。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还需提高对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核力度,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开展施工,假如发现施工方案中潜在缺陷必须即刻整改,待审核通过以后继续施工。建筑单位需提高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把控,监理部门应认真检查材料质量,确保施工材料的合格性与可靠性,以便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满足标准。此外,监理部门还需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避免设备带病作业,进而引发不必要的损失[6]。
        3.4 控制好放线与轴线定位,合理设定标高
        在建筑项目框架结构施工之前,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结合设计图纸的纵向与横向轴线网的控制线,且通过水准仪以及经纬仪明确标高以及轴线定位放线。为保证这一工作的施工质量,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认真、精准的记录水准仪以及经纬仪的各项数据,并且在标高以及放线初步确定的情况下,需要求质检员以及技术员进行复测,然后再由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进行复核,以便更有效的控制误差。
        3.5 填充砌筑墙
        首先是砂浆灰缝通常把控在8-12mm范围内,其饱满度需大于80%;其次是框架柱、剪力墙和填充墙这三者的交汇位置必须严格按照间距分别在剪力墙以及框架柱上打入膨胀螺栓,之后再将长度以及直径满足标准的拉结钢筋焊接,而且还要埋设到砌体的灰缝当中;最后是砌到现浇板底部以及框架梁距离200mm的位置。
        4 建筑框架剪力墙的施工技术要点
        4.1 钢筋施工
        在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当中的钢筋施工期间,其可划分成两大部分:因为钢筋属于钢筋剪力墙的基础工程,因此建筑单位有必要不断提高钢筋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大施工技术的把控力度。首先要准确定位钢筋梁柱结构的节点,在高层框架剪力墙施工当中其节点钢筋的质量非常关键,是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工程建设开展之前需对钢筋图标进行处理,然后根据要求1:1的比例调整样例,以便构建更为系统化的技术指导体系,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保证施工效率与质量。其次要单独固定箍筋框,在建筑项目施工与落实期间,需制作实体放样模型,以便确保框架位置的合理性,另外还需要利用平衡机制合理调整钢筋的位置,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值得关注的是,在工程项目运行期间,需合理规避钢筋位移情况,确保剪力墙坚固可靠,使其充分发挥其作用价值。
        4.2 内隔墙施工与铺砌技术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隔墙施工期间,除了要保证墙体承重满足要求,还需要实现一定的美化效果。所以,在具体施工期间,应科学选择内隔墙材料,即要选择经济型与抗震性较强的小型空心砌块,以便合理增加内部空间,提高其美观性。内隔墙作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收尾工程,在开展这一部分的施工期间,应不断关注建筑物的整体状态,保证基础建筑的整体质量,以确保内隔墙施工满足质量要求。在内墙度升期间,合理应用铺砌技术非常关键,也就是在框架剪力墙当中使用空心砖开展铺砌,通过提高构造柱的结构,除了能够有效提高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增强内墙结构的稳定性,还可以将构造柱安置在墙角或者交叉处,大大增强承载支撑。在现浇位置添设拉筋,这样就很好的防止了铺设期间出现断裂现象,在实际铺设过程中应尤其注意空心砖的整体性,以便更好的增强建筑内墙的稳定性。此外在铺设空心砖期间还需综合建筑框架剪力墙的设计方案,合理设置预留洞,并且根据空心砖的尺寸科学设置孔洞,细化铺设施工技术操作步骤,以保证铺设质量。
        4.3 混凝土施工
        在建筑框架剪力墙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是其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剪力墙的抗震性与强度。在实际施工期间,应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并有效把控混凝土原材料的用量。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应严格按照规范顺序执行,即先建筑等级与强度较高的结构,逐次浇筑等级较低的结构。在浇筑过程中,需分层浇筑,并且在完成浇筑以后,还需及时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标准以后,即可拆除模板,在模板拆除以后,需综合混凝土边角位置的具体现状合理进行修复工作,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性。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要实现建筑物强度的有效增强,就一定要在工程建设期间合理使用框架结构工程。当前现有的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还潜在诸多缺陷,这将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高度重视,科学采取措施合理应对,以保证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常鹏,杨娜,张国培等.多分辨率分析和小波能量曲率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6,48(06):170-176.
        [2]宁平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1):101-102.
        [3]戴来兴.多层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10):90+92.
        [4]冯琛.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
        [5]姚海波.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2):189-190.
        [6]单人旭.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江西省裕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9(12):16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