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管理改革研究 甄恩启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甄恩启
[导读]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效果明显,但改革深度仍然不足,农业管理的某些领域仍然缺乏,落后与错位。
        鱼台县唐马镇政府  272353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的市场化农业管理体制改革效果明显,但改革深度仍然不足,农业管理的某些领域仍然缺乏,落后与错位。为了在新形势下发政府农业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务必要在一般基础理论的指引前提下,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政府职能以及重点领域,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管理;市场化导向;市场边界;职能范围;重点领域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将政府农业管理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下的世界农业发展规律必须要作为首要理论基础。 此外,我们还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条件出发,将农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和特殊的外部环境充分认识,并密切关注政府职能的补充、归位。重新定位,弄清关键领域,彻底分权和适当管理促进诚实,公平,有序和有效的农业市场体系的发展。
        1把握农业特殊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1.1充分认识农业一般特性与我国特殊农情
        任何国家的农业都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是自然界中再生产与经济相互结合的集成产业,主要表现在三点不足上。第一点,农业的不可控性,资源要素能力不足。第二点,农业的公共性原则导致市场主体的动力不足。第三点,农业中的产品质量监督能力的不足。农业劳动中的对象为动植物,它们的生产受到天气、虫灾等的影响,使农业的自然风险非常大,不可控性高。居民的粮食等重要补给的充足与价格的稳定是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工作,而农业生产技术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中的每个流程的监管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重要的工作,但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率很高,政府仍然需要增加食品安全的强制执行标准与增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1]。
        1.2明确新形势下政府农业管理的职责范围与改革重点
        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的最现行有效的方法,但并不是完全的。建立有序竞争的统一开放市场体系,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维持稳定的宏观经济发展,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确保公平竞争。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弥补市场失灵,为深化政府农业宏观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充分尊重农业特殊性的原则上,政府农业管理职责的范围必须主要集中在,规范农业发展目标,规范资源配置,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家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提供各种农业服务,例如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信息监测和分析,以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是加强政府的作用,创新供应方式作为改革的方向[2]。加强政府作用,重点加强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种业基地,农业科研条件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健全“部,省,市,县,乡”五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理顺农业人才管理建设机制。政府规范农产品市场主体的行为,监督和管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建立诚实,公平,高效和有序的农产品市场秩序。应以“履行职责,明确标准,加强支持,严格监督”为改革方向。落实责任,重点是尽快建立“地域管理和分级责任”责任制,探索和落实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主要责任。政府促进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治理和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并促进农业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应以“理清产权,把握治理,建立机制”为改革方向。明确产权的关键是要弄清农业资源的产权关系,尽快完成家庭承包土地的认证,加快草,林,水等制度的改革,建立科学的资源。基于明确产权的定价机制。政府已经形成了法制环境,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作有效。 应以“加强立法,完善执法”为改革方向。 加强立法,重点是加快完善耕地保护,水土保持,耕地质量建设,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资安全,生态补偿等立法领域,确保有 遵循的法律。
        2农业管理改革政策创新
        2.1价格政策改革
        价格政策改革一定要秉承市场定价原则,在全面考虑农产品供需关系,农业生产成本变动,农民生产收入,价格指数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原则上,逐级研究制定农产品价格政策。构建和完善目标价格政策体系和农业投入物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价格动态调节机制,进一步让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流通与消费。

政策创新方面、食品方面的着重是提高最低购买价格以及临时购买和存储政策;对于棉籽糖等农产品,着重是积极探索建立不直接干扰市场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对于系列蔬菜产品,着重是研究并建立分类控制目录,主要控制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关键品种[3]。
        2.2农业补贴政策改革
        农业补贴政策改革主要以补贴目标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创新补贴运行方式,提高补贴的准确性和方向,加强补贴绩效考核。在政策创新方面,补贴目标将从“增加收入”调整为“保证供给”,“增加收入”和“可持续性”。 新的补贴将向粮食主产区,重要农产品和新型商业实体倾斜。农业社会化服务完善了对农业生产的补贴,探索和增加了对农业生态保护功能的补贴,建立了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机制,提高了补贴的有效性。
        2.3农业投资建设政策改革
        农业投资和建设政策改革必须坚持同样的责任和支出责任。应将市场交给市场,由中央政府控制,由地方政府移交给地方政府,以有效改善金融投资绩效。在政策创新上,我们应该集中力量抓好几个重大事件:建设大规模创新技术型农田;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技术,加快国家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建设。继续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突出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区域动植物病害监测和防治以及新的专业农民的种植[4];全面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在北方三个地区示范旱作和节水农业,以及耕地重金属污染等。
        2.4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改革
        农村金融保险政策改革应以扩大抵押担保产品为中心,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全面改进,全面构建高标准,覆盖面广,可持续的政策保险制度,构建基于市场的筛选机制,并全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资金周转和风险规避相关体制。在政策创新方面,构建金融政策以促进资金流向农村,并构建农业产业投资项目基金,农业投资基金、农业技术基金,支全面成立金融租赁公司。重点服务“三农”,鼓励组建政府县级融资性担保机构或以农业为主的担保业务为主的担保资金。促进完善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探索结合保险和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5],加快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2.5生态政策改革
        生态政策改革应围绕资源保护,完成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利用工作指标,构建投入保护,效益补偿,监督评估的三种体系,指导企业等各种主体积极参与治理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农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在政策创新方面,增加对农业生态保护的投资,并将农业投资从对生产的关注转向对生产发展,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关注。加快建立能全面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破坏成本和修复效益的资源价格制度,对遭受生态环境保护利益损害的单位给予补偿;建立农业生态环境损害终生责任追究制度。
        3结语
        为了在新形势下深化政府农业管理改革,务必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明确政府职能范围,确定改革的重点领域,促进农业发展。 世界农业发展,尊重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农业条件。 在价格,补贴,投资,金融,保险和生态等领域的改革和政策创新加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大君.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 山西农经,2019(10):78-79.
        [2]孙建芬. 现代化农业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究[J]. 南方农业,2018,12(12):107-108.
        [3]安玫.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 中国市场,2018(25):62-63.
        [4]朱海明,袁迎春. 新形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1):19-24.
        [5]解沛,刘蓉蓉,熊明民.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重大成果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2):57-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