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中抽取3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为研究组,每组1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Spitzer)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pitz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pitzer评分高于对照组,且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实行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老年重症胆管炎;术后感染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fection contro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holangit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9, 36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holang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the study group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1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pitzer)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Spitzer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pitzer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ability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holangitis.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enile severe cholangitis;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control
前言
老年重症胆管炎是一种外科危急重症疾病,该病不但会损害患者的消化系统,还可累及其中枢神经系统[1]。由于患者机体抵抗力低,在胆道手术后其感染风险较高,因此在术后对其实行有效的护理方式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抽选36例相关病例作为观察,就常规护理及临床护理路径在术后感染控制的效果作比较,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中抽取3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例。纳入标准:⑴符合全国胆道外科疾病专题讨论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经B超或CT确诊为重症胆管炎的患者;⑵了解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心、脑、肾等疾病的患者。对照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2.26±5.36)岁;研究组中有男10例,女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3.65±5.84)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密切关注手术部位感染、导管感染情况;及时给患者伤口消毒换药等。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有:(1)在患者入院时,制定护理路径表,并严格按照该表来进行。(2)需定时帮患者翻身,叩击其背部,指导其深呼吸,帮助痰液排出,必要時可进行雾化吸入,保持呼吸畅通;(3)术后抗感染护理。采用无菌操作,用抗生素帮助患者清洗膀胱,消毒尿道口,指导其定时把尿;保持室内良好通风,严格限制病房出入人数和次数;加强护理人员手部消毒,物品均通过无菌通道运送;帮助患者修剪指甲,用温水清洗皮肤,保持皮肤干爽;密切关注管道是否有受压、折叠、脱落等现象,保证引流管通畅等。(3)跟患者聊天,播放轻音乐转移其注意力,降低其疼痛敏感度;术后监督患者清淡饮食,并进行心理疏导。(4)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遵循医嘱,戒烟、戒酒等。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Spitzer)。评分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活动、周围环境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医源性交叉、呼吸道、皮肤)。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Spitzer评分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Spitz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pitzer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对比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0人、呼吸道感染0人、皮肤感染1人,对照组出现医源性交叉感染2人、呼吸道感染2人、皮肤感染2人,研究组感染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33.33%),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
3讨论
重症胆管炎是一种并发症高、发病急、发展快、病死率高的疾病,常见感染有呼吸道、皮肤等感染[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该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临床上帮助患者降低感染风险的护理方法便逐渐完善。本文研究组采用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感染目的,提高其术后身体恢复的方法。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进行预判,帮助其在呼吸道、皮肤、尿道等方面进行针对性防控护理,加强消毒管理,降低其感染因素,使患者从全身进行改善,提高抗感染能力,从而达到降低感染风险目的[3]。经过护理后,研究组的Spitzer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讨论相符。
由此可见,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后感染控制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其感染概率,提升其抗感染能力及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苑琴.生长激素联合胃肠外营养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5(01):44-45.
[2]邬利容.对重症胆管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138-140.
[3]张海燕.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