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雄强
[导读]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众多,农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尽理想。这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等原因有关。
        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同安小学  广西贵港  537133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农村众多,农村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尽理想。这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等原因有关。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改革与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师应积极营造开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引导与板书设计等教学流程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实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关键词:数学教学;农村小学;自主学习
        引言
        笔者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其更好的适应更有难度的初中数学学习打基础,所有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端正好教学态度,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
        1解构数学知识,备课因材施教
        教师备课时要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将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展现出来,合理完善教学过程。以基础教学为例,教案中要呈现学习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思路等内容。案例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3.会用测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要提取教学的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也是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在学具方面,教师需自己准备直尺,还需提前一天通知学生自备直尺。教学过程的设计十分有必要。教师可设计情境引入新知识,备课时确定上课时的板书、教学流程与课堂练习的题目。比如,教学流程设计为“讲述故事,激趣导入”—“经历过程,探索新知”(此环节安排学生从认识直尺开始,经历小组讨论,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概念,进一步认识几厘米)—“实践体验,掌握方法”(此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运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继而学会量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练习应用,巩固内化”—“总结反思,概括提升”。板书设计为“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1cm”。
        2科学进行教学规划,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规划,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教学过程更加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教师要对教学重点和步骤进行有序科学的安排;其次,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探究、学习,而不是强制给学生灌输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并正确运用好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入交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笔者发现有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飞出课堂,长此以往,就对数学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课堂气氛僵硬,没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若想改变这种课堂现状,教师应当正视自身教学方法,是否做到了与时俱进,只有正确认识到自身教学模式的短板,才能实现课堂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价值较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情境搬运到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来辅助教学。如在学习《循环小数》一课时,笔者将植物在不同时节的生长变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破土生芽到树枝突突的生长过程,有规律的生长周期就是“循环”,用诸如此类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循环小数”的内涵。
        4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应当紧扣教材与课程目标,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知识理解能力为主。作业分为课后作业、课堂、课前自主作业三类。课堂、课前自主作业要求精炼且带有启发性。课后作业要求能兼顾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例如,在“小小商店”的教学中,课前自主学习作业以进入超市查看商标价格、在家长或店员帮助下认识数字为主,让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认识数学。课堂作业以商店游戏或组内互练等形式为主。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贯彻了新课标中提高学生主体地位的数学教学改革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教学效率的提升。课后作业形式应当要丰富。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其在拓展学习方法与研究途径的同时,能顺利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小组可设计并互换自拟卷。学生可参与图画设计与价格选择。学生便能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的调动,创造性思维的加强。教师也可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一次商店购物的作业,让学生通过体验观察与猜测验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能帮助学生联系旧知识,在困难中寻找解决方法。这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适当提升问题的难度,在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同时,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灵活转变学习策略,从而快速解决问题。这将更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5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性非常重要。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引导工作:首先,要遵循学生先自学,教师后讲解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预习,感悟知识内容,并在预习中把自己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内容适当地进行勾画,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其次,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进行一定思考后引导性地进行解答。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讲解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以此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适当利用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只是学习教材上的所谓“知识点”,更是在进行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锻炼过程。农村小学虽然受各方面条件所限,但教师不应该囿于这种困境而原地踏步,相反,教师更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丰富和设计更多有教学价值的活动,让传统教学方式得以更新和创新。课堂上也需要有更多的活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课堂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丽洁,韩蕾.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47.
        [2]高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64.
        [3]宋云.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253.
        [4]高文江.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上),2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